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拜託,李建成失去的只是一條生命罷了,可我們得到的是一整個泱泱盛世大唐誒!

  為了華夏光輝的歷史進程而亡,李建成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吧。】

  李建成:……

  繃不住了,他是真的繃不住了。

  誰要這種死得其所啊!

  這太子突然就也不是那麼想當下去了。

  合著最後倒霉的只有他了是嗎?

  李世民當了唐太宗,還被後世如此誇讚,甚至被讚譽為「千古一帝」。

  而他阿耶聽之前的天幕所說,活得好似也很是滋潤,還看什麼突厥可汗起舞,又時不時地宴飲取樂。

  是只有他受傷的世界達成了嗎?

  第142章 太宗上位計【十四】

  【玄武門之變,這個華夏歷史上最知名的宮廷政變,其真實情況有別於大眾意義上所遐想的那樣驚心動魄,險象迭生。

  翻開史書一看,甚至會對史書之中乾巴巴的描述感到一絲失望。

  我們想像中的頂級權謀,極限拉扯呢?

  怎麼什麼都沒有?

  這對我們吃瓜群眾也太不禮貌了。

  只能安慰一下自己,最高端的權謀,往往採取最樸素的烹飪方式。

  事情大概是這樣的,在武德九年那個平平無奇的清晨,秦王李世民大搖大擺地先行進入玄武門設下伏兵,等待李建成與李元吉進宮。

  等到二人行至臨湖殿,就見殿旁突然閃過馬影,頓覺不妙,想立刻折返,卻已來不及了。

  不過李元吉或許曾經也有過機會吧,據史書記載,李元吉發三弓而不中,於是李世民一箭射殺李建成,隨即李元吉也被其餘人射殺。

  二鳳他真的,甚至還給了李元吉三次機會呢。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那有什麼辦法。

  好歹李元吉也是上過戰場的將軍,這水分是不是太大了一點?

  不過就這都是最詳細的記載了,實際上在人家帝王本紀之中,無論是高祖本紀還是太宗本紀,都只有輕飄飄的兩個字:「誅之。」】

  李元吉氣得臉色通紅。

  什麼叫給他機會他不中用?竟然還質疑他戰場殺敵的本事?

  想來當時情況一定十分混亂,他發矢而不中也是理所當然的嘛。

  再說了,李世民那小子可警醒著呢,自己屢次派人刺殺,卻屢屢被他躲過,想來那什麼玄武門之變之時他絕對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肯定在他弓箭範圍之外!

  還有,這什麼狗屁天幕,著實大不敬。

  帝王家如此慘案,竟然仿佛成了你們眼中的一幕戲一般。

  那他們堂堂皇子算什麼,難不成竟成了供人取樂的伶人不成?

  李世民:……

  道理他都懂,但什麼叫最高端的權謀往往採取最樸素的烹飪方式啊?

  你們後世之人實在有點奇怪。

  再說了,玄武門守門之人對自己的命令自然不會反抗,他帶著這麼多人呢,不大搖大擺地進入玄武門要怎麼進?

  偷偷摸摸地也進不去啊。

  【而且,其實大家對於即將會擁有這麼一場「兄友弟恭」的奪嫡之爭心裡都是很有些數的。

  畢竟看看李淵封李世民為皇太子的詔書中對於李世民當時那一長串一口氣念不完的官職名稱吧: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雍州牧、蒲州都督、領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上柱國、秦王李世民。

  而且這些官職全是實權,沒有虛職。

  真是得看看史書才知道當時的李二鳳陛下是什麼被打壓的小可憐啊,那簡直是將唐初政權拿在手裡把玩的超級大BOSS。

  李建成不害怕才有鬼呢。

  除了太子之外,還有一位皇子既有實權還有名望,傻子都知道必有一場廝殺。

  不過吧,時至今日我也想不明白,李淵為什麼這麼大權力都給了,卻偏偏不願意給太子之位,甚至還在幻想大家一家和睦?】

  前朝的皇帝聽罷天幕,簡直是目瞪口呆。

  啊這,他們也屬實想不明白啊。

  莫說這還不是太子的待遇,便就是太子,他們也萬萬不可能給這麼大權力啊?

  給了這麼大的權力,卻不立人家當太子,是這個皇帝幹得太舒服了,想提前升天的節奏嗎?

  李淵真的沒有被架空嗎?

  劉徹一針見血地分析道:「都直接在宮門口政變了,呆在宮裡的皇帝一點風聲沒聽到,還能沒被架空?這誰信啊。」

  劉邦則很是佩服。

  這李世民竟然還讓他爹舒舒服服當了好幾年的太上皇?

  還挺客氣。

  【不過李世民還是擔心自己的意思傳達的不夠到位,可能是生怕嚇著朝臣,在發動政變之前還不忘向大半個朝廷官員群發預告,甚至還積極詢問他們的反饋意見。

  二鳳真的,我哭死,他真是好體貼一皇帝哦,竟如此關心未來屬下的身心健康呢。

  朝臣們的反應也比較有意思,激進一點的,立馬表示自己早就想秦王這麼幹了,絕對支持你干一票大的!

  穩重一點的嘛,就默不作聲。

  不說支持,但也絕不反對。

  美名其曰,表示中立。

  但直到玄武門之變發生的那一天,無論是李淵還是太子一黨,並沒有人收到任何風聲。無論是支持的還是中立的,大家都選擇了對皇帝緘默不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