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胡鬧!他們竟敢威脅朕!」趙構將此又視為攜功要挾之事,雖然在心底狠狠記上了一筆,但此刻還是隱忍下來。

  不就是希望讓朕再給些權力嗎?危機在前,他自然可以允諾,委曲求全。

  可是這一次,趙構卻失算了。

  無論他如何言辭懇切,又無論許下如何重諾,甚至於,甚至於他都答應了若可幫他平息這場突如其來,卻又格外轟轟烈烈的起義,他定然會應允諸位北伐之請。

  但回應他的,仍舊只有震耳欲聾的沉默。

  真正的失望與告別,從來都是悄無聲息的離開。

  可惜,自卑又自負的趙構似乎永遠也不會明白這個道理了。

  在這場自臨安

  而起,很快便如熊熊烈火一般,燃燒至整個南宋境內。

  而那些平日最會拿嘴皮子和筆桿子作戰的文人墨客環顧四周,震驚又恐懼地發現,那些他們平素最是瞧不起的那些武夫之流,倘若當真撒手不管,他們竟然無計可施。

  不到三個月,臨安城中已然是人心惶惶。

  可當然有危機便有機遇,也有許多人一舉看到了這樣千載難逢的時機。

  譬如此刻還叫趙瑗的建國公。

  他有恢復之志,卻無恢復之臣,這已經是天幕鐵板釘釘為他敲定的事實,這就是他如今與官家,不,與趙構相比最大的優勢。若他能趁此機會一舉收攏如今被官家寒盡的天下將帥之心,那非但大業可圖,中原豈不也盡皆是他的囊中之物?

  何況,他心裡明白著呢。

  雖然那些將領們因為大宋皇帝的行為寒徹心扉,卻也絕不會背叛他大宋。時間再拖下去,真搞成拉鋸戰之後,搞不好那些將軍們便會心軟,不願黎民再受無謂的征戰之苦。

  他可是太|祖之後,如何便不能爭上一爭這個皇位?

  但是……

  尋常的從龍之功恐怕是無法打動那些將軍們的了。

  畢竟天幕一出,已然讓他們知道,整個宋朝往後也沒什麼希望了,即便他們自己能得善終,換了一個皇帝八成又是個重文輕武的德性,而且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北伐,這可是大減分項,恐怕沒有這麼有信服力。

  趙瑗咬咬牙,若能一統中原,他定然是青史留名的明君,事已至此,管不了這麼多了,先試試再說!贏了血賺,輸了也不虧。

  ……

  據某個趙瑗成功的平行世界的史書記載,南宋孝宗在武將集團的支持之下,成功即位,隨後便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改兩宋時期的祖宗家法之風,在以岳飛等人為首的帶領之下,改革兵制與訓練方式,積極採取北伐措施。

  朝堂之內也形成了武將集團,文官集團與皇帝三權平衡與制衡的新格局。

  史學家曾評價道,宋孝宗時期,竟然出現了封建制度之下三權分立的雛形,雖然只是統治階級內部的一次權力再分配,但此項成果仍舊讓人意外。

  至於為什麼趙瑗的廟號會叫宋孝宗,至今仍舊是個未解之謎。

  有人戲稱,宋廢帝曾有立趙瑗為養子之意,趙瑗就是為了體現大宋版的「父慈子孝」才取此廟號。

  但複雜的歷史的背後往往是簡單的原因。

  因為全天下都知道他是宋孝宗了。

  所以他就是宋孝宗了。

  樸素又簡單。

  除了兵荒馬亂的宋朝之外,其他朝代的皇帝已經平靜下來。畢竟雖然宋朝的那段故事憋屈,但是到底同如今的他們也沒什麼關係。大不了複習天幕內容之時不看宋朝的內容就是了。

  當然,很快有些機靈又損的皇帝就已經發現了關於這一期宋朝情況的妙用小花招。

  今天你的將軍皮癢了嗎?趕緊給他看看名將篇之大宋章吧

  。

  頓時,將軍腿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還能披甲上陣再戰數十年!

  由於激動的時間有點久,等他們沉下心來開始看評論區之時,發現其中已經有了不少評論。

  或許是由於宋朝壓軸出場,讓人血壓升高無數,因此前排點讚較高的評論有好幾個都是與宋朝有關的。

  李世民原本不想打擾自己的心情,打算直接划過,沒想到,卻一打眼看見了自己的國號,終於沒忍住停頓了一下視線,差點血壓又上來了。

  【有一說一,買通文官是真的有用啊。看看宋朝皇帝的廟號吧,有一個算一個,可多好聽吶。昏君的待遇也是超前的高啊。】

  【何止呢,文人吹起來可是一套一套的呢。

  吹宋太|祖:「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又說考慮到漢唐最有名的那兩位是吧,都不是開國皇帝,於是說,考慮到趙匡胤作為開國皇帝,「規模若是,亦可謂遠矣。」

  但很可惜,一看戰績0.8。竟然十六年了,南方還沒有徹底統一。

  酌情參考一下摻水量。】

  李世民:???

  這是摻海量了吧!

  是當他天策上將提不動刀了是嗎?文人讀了這麼多書,沒看過天幕之前援引的那些例子嗎?

  說好了他大唐太宗開國的呢。

  二鳳生氣,二鳳憤怒。

  誰要跟你,於漢唐蓋無讓焉。

  他們大唐與人家漢朝罪不至此啊。

  第127章 評論區

  除了李世民之外,自然也有其他頗有空閒的皇帝也恰好在刷評論區,當然也不會放過這條評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