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現在開始深深懷疑了,不會之前天幕敗壞的自己搞武將的名聲就是你這個宋朝給他敗壞的吧。

  感覺你們宋朝是很有這個前科的。

  【紹興四年,終於掃清了境內游寇與起義軍之後,岳飛上書請求收復由金朝扶持的,在北宋故地建立起來的偽齊政權。其戰略意義自然是要讓南宋政府成為中原地區唯一合法的政權,那麼下一步就可以收復中原失地了。

  但趙構本人此刻已然是那種聞金色變的程度,心裡已經認了北方的金國作親爸爸,雖然最終應允了岳飛出兵襄漢的請求,但是額外嚴肅叮囑他,讓岳家軍不得提及任何北伐或者收復汴京等言論,且行兵只許以收復六郡為限,否則,「雖立奇功,必加爾罰。」

  說實在的,這種內容的詔書我是第一次見。】

  別說是天幕背後的人了,這種詔書他們也沒見過啊!無數將領們十分震撼。

  哇你們宋朝這種消磨士氣的話就這麼公開的放在詔書里說嗎?是生怕自家軍隊打得贏是嗎?好奇怪,真的好奇怪。

  岳飛與韓世忠等人:……

  這種不是日常操作嗎?

  不過,天幕是一點臉面都不給他們官家留啊。

  不僅要把這種詔書內容分享出來,還帶添油加醋分析官家內心想法的。

  雖然分析的很對就是了。

  當然,這話他們最多也就是在心裡念叨念叨而已。

  尚未至紹興四年的岳飛已經在心裡盤算起來了。

  即便受困於君命,只圖謀偽齊六郡,也可奪下襄漢。襄漢在手,自可聯結川陝,則進一步可趁官家對金國幻想稍減之時北圖中原。

  則舊都收復在望。

  【岳家軍軍紀嚴明,又在岳飛的帶領下神勇無雙,不出三個月,便已悉數收復襄漢六郡。

  在此次戰役之中,年僅16歲的岳飛長子岳雲也展現出了其超凡脫俗的軍事才能。在隨

  州城手持兩錐,第一個登上城,勇冠三軍,與張憲等人合力攻下隨州城,很快又攻下鄧州。

  按照功勞來說,岳雲當得第一。

  如若不出意外的話,岳家軍後繼有人,宋朝合該再出一員猛悍不下於岳飛的又一員大將。】

  原本無論聽到宋高宗如何畏懼金國尚能安之若素的岳飛此刻終於有些繃不住了。

  什麼叫如若不出意外的話。

  他岳家這合該是出了怎樣的意外呢?

  縱然官家執意與金國和談,未有收復之大志,縱然官家已起收攏兵權之忌憚,但按他大宋之慣例,最終也該能保全上下才是啊。

  岳飛顯然陷入了深深的擔憂之中。

  他可以捨生忘死,也不會後悔在雲兒十二歲之時便將孩子帶上戰場,若雲兒死於沙場,他別無二話,但若事實並非如此呢?

  而劉徹抓住的,顯然是另一個重點。

  所以果然他之前的想法是沒有錯的。

  仲卿的才能不在岳飛之下吧,人家兒子岳雲也能有此大才,衛伉為什麼不能有?

  他對衛伉的軍事才能有所要求果然一點也不過分!

  衛青:……

  可是陛下你要不要看看伉兒十六歲的時候還在幹什麼啊!

  不會打仗就是不會打仗啊!

  【不出三個月,獲得此等前所未有之大勝,宋廷震驚。

  宋高宗十分震撼,對手下臣子感慨道:「雖然一直聽聞岳飛行軍嚴明,但是不知道竟然能夠破敵至此。」

  那可不嘛,要不是你拖後腿,還不知道能打出怎麼樣的成績呢。

  經此一役,年僅三十二歲的岳飛因功得授清遠軍節度使之職,成為有宋一代最為年輕的建節武將。

  原因嘛也很簡單,自從南宋穩定下來之後又開始繼續執行其原本的重文輕武的祖宗家法了,再想復刻這樣的傳奇,那自然是難如登天。】

  何止於此啊。

  岳家舊例在前,又有多少熱血男兒能夠願意為國家拋灑熱血呢。

  即便願意為國征伐,也不可能毫不考慮全家的身家性命。

  再者說,朝堂之內,和談派勢力何曾消退過。

  有識之士們對此也只能深深嘆上一口氣。

  【在之後的三年之內,岳飛又再次兩度北伐偽齊,在紹興五年北伐之時,恰逢母喪,岳飛又因悲痛目疾復發,因此原本打算為母守喪,因此數次上表請辭。

  朝廷固然不許,再三催促,岳飛只好頂著嚴重的舊疾上了戰場。

  然而,在連續取得幾次大捷之後,趙構對其反應卻十分平平,表示自己當然不是吝惜獎賞,是要仔細問明白岳飛的種種舉措再行封賞。

  對於岳家軍的糧草後勤也不甚上心,於是岳家軍孤軍困於陝西山區,最後只得退回鄂州,一些已經收復的失地得而復失。但伊洛與蔡州之地還是悉數歸於南宋。

  明明是朝廷非要讓岳飛去打仗,打著

  如始皇帝、劉徹與李世民之流早已看得通透。

  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還能是為了什麼,恐怕背地裡又想搞點什麼有的沒的了唄。

  他們對於這種政治伎倆,雖然自己不屑,但是也已足夠熟悉。

  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大送啊。

  【當然,趙構如此自然並非是毫無緣由的,岳家軍的三次北伐均取得勝利,此刻宋金之戰的前方形勢已然是金朝扶持的偽齊政權大為不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