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他七位乍聽此言,雖然很不禮貌,但幾乎是同一時間,都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雖然對不起最後這位名將,但是他們還是要說,如果自家君主也跟趙構一

  樣,那簡直太可怕了,對不起,想直接原地逃離這個世界。

  韓信更是在心中嘀咕,要是劉季也是這個鬼樣子,蕭何就是打斷他的腿,也不要妄想自己能跟他一起回去。

  韓信心裡想什麼,蕭何與張良看一眼便心知肚明。

  開什麼玩笑呢,要是劉季跟這趙構一樣,誰還會輔佐他啊。

  【那些抗金義兵之中最為有名的,還當屬「八字軍」,其得名之由,是因他們為表示抗金之決心,在臉上刻上了八個字:「赤心報國,誓殺金賊」。

  可以說,宋朝對不起他的子民,可是在他所有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仍舊是他的子民。宋朝的子民從來沒有對不起宋朝。

  正是在他們的保家衛國,熱血拼搏之中,開封得以漸漸恢復了秩序,而宋金雙方之間的優勢竟然逐步在往宋朝方向偏移。】

  趙匡胤心頭隱隱有一絲不妙的預感。

  不會吧不會吧,他到現在還沒聽到那個不肖子孫的消息,不會他還在南方呆著呢吧?

  還有,什麼就叫「竟然」往宋朝方向偏移啊。

  不要看不起他們大宋嘛。

  雖然他也很想抽人,但是該挽尊的時候還是要挽一下的。

  前朝湊熱鬧的皇帝們此刻有些唏噓。

  什麼,這都能行,這玩意國運還挺好。

  某幾位十分有代入感的唐朝皇帝們已經入戲了。

  哎,那皇帝呢,上哪去了,這不正是一舉還回舊都的大好時機嗎?

  【可是僅憑民間的努力雖然能夠勉強維持穩定,可是終究缺乏了主心骨,宗澤等有識之士知道這並非長久之計。要想凝聚士氣一舉收復中原,還得需要皇帝出面還都北方,號召大家一起發起反攻。

  於是宗澤一再上書宋高宗,希望他能夠還都,以主持抗金大計。

  還都?那是絕對不可能還都的。

  此刻的宋高宗正沉醉在氤氳的江南之地。在溫柔的揚州尋歡作樂呢,十分有乃父的遺風。

  三個月之內,宗澤連續上了二十四次《乞迴鑾疏》。可惜,都石沉大海。】

  不理解,他們是真的不理解。

  人家都給你把國都安穩下來了,就這麼害怕嗎?

  難道北方那一大片的國土就如此燙手不成嗎?

  你不想要給我們啊,我們不嫌國土太小。

  是二十四次,不是兩次,也不是四次啊。

  再熱血的一顆心都會冷卻的吧。

  【時年七月,宗澤坐觀朝廷的冷處理,眼看著大好的反攻機會轉瞬而逝,眨眼又快到秋天。於是憂憤成疾,背疽發作,含恨而終。但臨終之前仍舊不忘叮囑屬下堅持抗敵,這樣他便雖死無憾了。

  話雖如此,但當諸將含淚退下後,宗澤還是忍不住輕輕吟誦起了杜甫的那句名垂千古的名句,難以掩飾的遺憾和失望皆埋藏於字裡行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位年過花甲

  的老人留給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不是對家人的不舍,也不是對塵世的眷戀,而是滿懷對這個滿目瘡痍的國家最深切的憂慮,他高呼三聲「渡河!」之後便溘然長辭。

  在遺書之中仍舊呼籲宋高宗早日還都開封,希望他能夠醒悟,抓住最後的良機。

  這自然是不可能的。

  對此,宋朝中央的反應是,賜諡「忠簡」,但當然不還都。

  這跟朕知道了,但朕堅決不改有什麼區別。

  誰稀罕你完顏構封的諡號啊,被你一封瞬間諡號掉價百分之五十。

  還沒有岳飛親自隨同其子扶靈回鄉來得讓人動容呢。】

  這個什麼狗屁宋高宗怎麼還沒死?

  收聽天幕的所有人都忍不住發出了靈魂疑問。

  說好的你們宋朝的皇帝都早死的呢?

  宋哲宗本人已經快裂開了。

  不說了,就算他只能活23歲,他也要拉著端王趙佶一大家子跟他一起死!

  他是看透了,這一家的男的沒有一個好東西。

  埋了吧,省的給他大宋丟人,顏面盡失啊。

  南宋朝的百姓心裡忍不住啐了一口。

  天幕在說什麼廢話。

  那昏君怎麼能與岳將軍相提並論呢,晦氣不晦氣啊。

  趙構:???

  知不知道被追封如此諡號是多麼大的殊榮,你們還敢萬般挑剔!

  他才是宋朝的君王!

  【宗澤一死,繼任者杜充殘忍嗜殺,短於謀略,很快宋金形勢便發生了逆轉,原本被聯合起來的義軍也被漸漸逐個擊破,不久便分崩離析了。

  建炎二年秋,眼看著唯一一個正經的皇子竟然還在南方蹦躂,金國決定再次攻打宋朝,其戰略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擒拿趙構,順便把陝西之地悉數笑納。

  原本在河南洛陽戍守北宋皇陵的岳飛只好轉而迎擊金軍。

  可惜宋軍糧草輜重跟不上,北方的宋軍糧草很快將盡,雖然岳飛用疑兵之計擊退了幾次金兵,但到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金軍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攻下淮泗之地,直奔揚州。

  據說,金兵撲向揚州之時,剛好是煙花三月,揚州美不勝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