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月,高原之上新草未生,去歲秋冬儲存的乾草已被付之一炬。

  唐軍之中自然有人打起了退堂鼓。

  從對待頡利可汗,我們就能夠窺見李靖打仗的風格,那絕對是斬草除根,一勞永逸的打法。

  李靖遂決定讓唐軍兵分兩路,自己與薛萬均等人等從北道,侯君集與李道宗從南道,兩路大軍一齊出發。】

  亞者,是第二的意思。

  雖然沒聽明白這個馬拉松又是什麼東西。

  但是管他是什麼東西呢。

  他吐谷渾可汗得第二,那得第一的,毫無疑問,是他大唐的軍隊嘛。

  頡利可汗更是無言以對。

  提突厥沒忘記內涵他就算了,怎麼你們大唐打跟他八竿子打不著的吐谷渾還不忘帶上自己一起啊?

  這跟他有什麼關係?

  【李靖率領的北道軍勢如破竹,屢次大敗吐谷渾軍隊,繳獲牛羊以充軍食。不過這也是難免的嘛,畢竟連伏允可汗麾下的精兵在高原以逸待勞都打不過長途跋涉的唐軍先鋒,更何況是與自家可汗失去聯繫,群龍無首的吐谷渾軍隊呢。

  對面可是大唐百戰百勝的軍神吶。

  這是一個evel的戰爭嗎?

  唐軍一路殺到了大非川。

  記住這個大非川,三十幾年之後,正是在這裡,發生了自唐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失敗。】

  李世民差點精神分裂。

  前一秒歡慶他大唐之勝利,下一秒迎接大唐之失敗。

  這是一個有涵養的人能聯繫在一起說的事嗎?

  你們是一點不在乎他們聽眾的死活了是嗎?

  三十五年之後?那也沒有多少年了啊。

  不是他,那就是發生在雉奴治下。

  他怎麼能不多操勞關懷上幾分呢。

  【這一次的大非川,當然是屬於唐軍勝利的狂歡。北路軍如此兇猛,那我們的南路軍在幹什麼呢。

  誒,在為大唐版《國家地理》積累素材。

  好吧,其實是在追擊伏允可汗啦。

  只是這伏允實在忒能跑了,一路從如今的青海天峻縣附近跑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

  於是唐軍只好被迫第一次對青藏高原的地貌進行了初次研究和考察。唐軍青藏數月公費游的成果是斐然的。華夏軍隊第一次涉足於這片雪域高原,第一次發現了黃河的源頭。

  從此,黃河不再是神話之中的天河。】

  唐朝之前的人已經驚呆了。

  什麼,黃河?

  黃河的源頭竟然在那個什麼什麼青藏高原之上?

  所幸天幕在分析唐軍兩路作戰的時候還是放出了行軍路線圖,可以讓他們看到這所謂的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

  原來正是在西域再往南的位置。

  大開眼界。

  【青藏高原作為亞洲水塔,非但是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更是流經東南亞的湄公河的上流源頭。

  而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的發源地,也正是位於青藏高原的喜馬拉雅山,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印度都對喜馬拉雅山的歸屬問題指手畫腳。

  可以說,誰控制了青藏高原,誰就真正意義上掌控了亞洲大半的河流源頭,光是這一項地理戰略意義,便不容小覷。

  不然看看隔壁某土姓二哈大國的做法就知道了。

  俗話說的好。

  「君住長江尾,我住長江頭,日日思君不見君,斷君長江水」。

  但咱們是個有素質的國家,我們只掌握核武器的開關,但我們一般不按這個按鈕。

  所以,雖然清朝實在很不爭氣,但是作為步入現代國家的前一站,最終拿到了西藏的實際控制權,使新疆與西藏均屬於國際法國土溯源時限範圍之內的領土這一點,還是十分讓人慶幸的。

  要是想想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南宋的版圖……

  救命,這是什麼鬼故事,不敢想了。】

  很好。

  雖然已經猜到了原詩句大概率不是這個內容。

  但是很不錯,他們十分生動形象地體會了什麼叫青藏高原的戰略意義。

  可以斷我長江黃河的水,那確實是很可怕了。

  不行,這個什麼青藏高原,不拿下來,寢食難安啊。

  可以不會用,但不能沒有。

  歷朝歷代的有識之士們已經摩拳擦掌了。

  李世民則表示,既然兒子輩或許會在這裡狠狠栽上一個跟頭,這個地方又如此重要,要不然……

  先打西南吧。

  第113章 唐朝篇七

  【侯君集與李道宗所率領的南路軍深入高原荒漠足足兩千多里,才終於追上了伏允可汗的背影。長途奔襲了一個月的唐軍忍無可忍,終於再次大破伏允可汗麾下的吐谷渾軍隊,虜獲了其名王。

  可……嗯,沒錯,伏允可汗他又逃走了。】

  還沒能成功快進到吐谷渾之戰的李世民:……

  這個伏允是不是也太能跑了一點啊。

  一點都沒有頡利乖巧,怎麼也不給自己掘點墳墓呢。

  你們吐谷渾的馬好了不起哦。幹啥啥不行,逃跑倒是第一名嘛。

  生氣。

  【別無他法,南路軍只好與北路軍於大非川會合。有了上一次例子的李靖還是想再撈一個可汗的人頭。於是,李靖率領南北兩路合軍繼續追擊,一邊斬殺沿途吐谷渾部隊,遷回戰鬥了數十回,皆取得大勝,廢話,不然你以為這麼多唐軍堅持了這麼久的補給哪裡來?當然是就地取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