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一路投降都十分安分的蕭銑此刻卻突然有骨氣了起來。

  他挺直了腰杆,對李淵說,隋朝失去了天下,所以英雄逐鹿,誰比誰更高貴呢,我被你擒獲,不過是因為沒有天命而已。正如秦末之時,田橫等人也紛紛稱王,難道還是對漢高祖的背叛不成?】

  啊這。

  無端被cue的劉邦有些猝不及防。

  沒事幹提乃公幹嘛。

  乃公可跟這個水貨不一樣。而且換了乃公,可絕對不會這麼辱罵投降的其他國的諸侯王,可以,但沒必要。

  人家不要面子的嗎?

  再仔細琢磨琢磨,這個蕭銑說得,好像也很有道理嘛。

  反正都是亂世,憑啥你造反就應該歌功頌德,我造反就是大逆不道。有這道理嗎?

  【李淵聞言下不來台,自然大怒,於是砍了蕭銑,時年蕭銑三十九歲。

  當然,李淵如此震怒,還有一種原因可能是覺得蕭銑這是拿劉邦來拉踩他,認為他連劉邦都比不過。

  這對於一直沾沾自喜於自己隴西貴族身份,與皇室世代聯姻,一呼而天下應,三個月便奪取大半江山,此等功勞非劉邦與蕭何等刀筆吏可以比擬的李淵而言,自然格外刺耳。

  雖然我覺得蕭銑可能沒這個意思,畢竟他又不知道其實你在心裡很看不上劉邦。再說了,就算真有這個意思,說句不好聽的,人家也只不過是在實話實說而已。】

  什麼?這後世之水貨皇帝竟然還看不起乃公?

  刀筆吏怎麼了,你以為秦朝的刀筆吏這麼好當?

  他就算了,知道蕭何有多厲害嗎?可是他們當地郡縣考核第一名哦,連秦始皇都曾經想要讓蕭何去中央幹活呢。

  再說了,看看你自己那點陣前想殺將的破行為吧,乃公可是靠三尺劍自己直面硬剛的項羽,換你你試試?

  【這當然不是李淵第一次斬首投降勢力,或者說,從李淵對待李靖的態度,就能看出李淵本人的心胸確實不夠寬廣。這一次誅滅蕭銑,好歹梁國早已分崩離析,所以沒鬧出什麼亂子來。

  在稍早一些時候,李淵還在夏國尚未完全被唐軍掌控之時,迫不及待地殺掉了竇建德,從此絕了竇建德舊部投降的心思,相約逃回河北謀反。

  而竇建德在河北一呼百應,河北頓時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並且李淵這次的行為遺禍何止幾年,終唐一朝,河北都是極容易叛亂之地,始終沒能得到格外有效的控制,不能不說,是這位開國皇帝的大功勞。

  人家開國皇帝好歹多多少少都能留下點政治遺產,你這直接留下個百年禍患,得到了開國皇帝之中最為特立獨行的評價:如果沒有這個皇帝搗亂,早八百年就統一天下了,真是個

  礙事的掛件。

  別說是劉邦不能理解了,劉徹也不能理解。

  這什麼品種的掛件?哪個大冤種願意掛著這樣的掛件,還掛了這麼長時間,這李淵的地位坐的還挺安穩哈。

  哦,他想起來了,之前那個讓什麼突厥可汗到長安跳舞的那個什麼唐太宗他爹是不是叫李淵來著?

  存在感太弱了,他一時之間竟然忘了先開始天幕就已經提過的那個最沒有存在感的開國皇帝了。

  可是作為一個合格的親爹,難道不應該自覺地替兒子掃平前朝的障礙嗎?怎麼還要兒子親自動手。

  要他說,你要是早點敲定唐太宗當繼承人,後世之人對你的評價絕對能更上一個台階。

  雖然你帝王心術垃圾,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你有兒子。

  你可以憤然反擊,沒我能有我兒子?我雖然看臣子眼光差,可挑繼承人的眼光並不差哦。

  也是,李淵要有這眼光,這水平,這魄力,還當什麼最沒存在感的開國皇帝吶。

  幸好李世民聽不到劉徹的心聲。

  否則大概率要炸毛。

  怎麼,你有一個替你掃清障礙的親爹了不起啊!

  我阿耶年輕的時候也很愛我的!

  後來奪了皇帝之位,憑本事和權力讓阿耶重新反過來討好我呢,強迫的愛也是愛。

  【偏題了,說回戰場。其實李靖的封神之戰,遠遠不在國內。畢竟漢唐哪個名將可著國內拿一畝三分地打啊,那多沒意思。

  雖然唐朝是最不一樣的風采,其宿敵遠在西南邊的青藏高原之上,可唐初之時,最為嚴重的外患,還當屬北面匈奴故地的突厥,尤其是與唐朝接壤的東|突厥。

  在李世民打下劉武周之後,重新奪回了晉陽,可惜,雁門與馬邑卻還是被突厥人趁機奪去,因此擁有了前線打擊唐朝的橋頭堡,三不五時來唐朝打秋風。

  一比一復刻漢初匈奴烽火燃甘泉的壯麗風景線。

  嚇得李淵不僅年年給錢,還想遷都,時任太子李建成舉雙手雙腳同意,甚至直接建議割地讓給突厥,唐朝內縮。】

  劉邦:???

  乃公都在白登給人圍了七天七夜了,乃公都沒想過要遷都。

  這人什麼毛病?

  見過遷都的,沒見過開國皇帝自己首先遷都的。

  想起這件事,李世民就氣得想吐血。

  遷都有什麼用,難道遷都了突厥人就不打進來了嗎?你不把人趕走,永遠都是他大唐邊陲的一個重要外患。

  想不通,他時至今日,都沒想通他阿耶當日是怎麼想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