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的舅舅韓擒虎南下滅南陳,生擒南陳天子,最終幫助隋朝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夙願。

  而楊素更是能將突厥按在地上狠狠摩擦的猛將。

  除了他們二人之外,賀若弼和史萬歲都是赫赫有名的將領。

  有他們在前,李靖的前半生寸功未立,而等老一代的將領慢慢凋零,此時的隋朝也已徹底平定,看起來好像已然無仗可打。

  因此,直到隋煬帝末年,李靖仍舊只是一個小小的馬邑郡丞,而此時的李靖,已經四十六歲了。】

  好嘛,竟然四十六歲還未得大的戰功,結果還能入選八大軍神。

  這又該是怎樣的一段傳奇啊。

  李靖之前的皇帝們都翹首以待,十分好奇。

  而唐朝之人便十分謙遜。

  沒什麼沒什麼啦,只是一戰滅東突厥,再戰滅吐谷渾而已啦,不值一提,不值一提,這是我們大唐的基操嘛。

  如果能收斂一下眼裡的得意與驕傲,也許可信度能稍微高上一些。

  【但沒有關係。擔心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別怕,隋煬帝會為你創造這樣的機會的。

  畢竟公元619年,時隔兩百多年再一次完成大一統壯舉的隋朝便轟然倒塌,成為第二個達成「二世而亡」成就的王朝。隋煬帝的功力絕對不容小覷啊。

  比起上一個二世而亡,內憂外患的秦朝,隋煬帝的開局可以說簡直是亘古未有之美好開局。四方戰亂已平,國內逐漸安定富裕,朝堂人才濟濟。

  正是在這樣的一片欣欣向榮之中,隋朝走向了自己的覆滅。】

  楊堅眼前一黑。

  二世而亡?

  他大隋也二世而亡了?

  那個隋煬帝到底是哪個小兔崽子?

  首先排除現在的太子楊勇。

  楊堅咬牙切齒道:「還不快去把那幾個不成器的臭小子全給朕叫來。」

  【不過李靖卻沒有參與這樣的反隋浪潮,並且正是因為堅定維護隋朝的統治,反而引來了之後的好幾次殺身之禍。原因無他,我舉報我未來的上司。

  這就是李靖在隋末亂世的開局。

  大業末年,時任馬邑郡丞的李靖在太原留守李淵的麾下防備突厥的襲擊,而他卻發現這位太原留守暗中招兵買馬,也並不安分。

  於是李靖便偽裝成囚徒,想要去江都向隋煬帝告密。但很可惜,因為關中已然大亂,所以李靖只好繞路前行,行至長安,因局勢混亂,道路堵塞,未能繼續前行。

  不久,李淵於太原起兵,很快便占領了長安,於是順手就截獲了李靖,李淵便打算殺了他。】

  李淵絲毫沒覺得自己做的哪裡不對。

  李靖可是要告發他謀反這樣的大罪,被他發現了,如何能不殺之,否則留之萬一成為心腹大患,又該當如何。

  再說了,當日天下已經如此混亂,那李靖又為何偏要咬著他不放?

  【而恰在準備行刑之時,熟讀史書的李靖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急中生智,竟然高呼道:「明公興起義兵,本就是為了天下去除□□,如今竟然不欲成大事,而要斬殺壯士嗎?」

  您好這邊韓信的版權費請支付一下,這查重率得有個90%了吧。

  不能因為大家都是軍神,就隨意挪用吧。

  但是韓信的這一招是真的好使啊,大家都是讀書人,誰還沒看過《史記》呢。

  李靖如此言說,李淵便只好也「壯其言」。】

  韓信:……

  怎麼會有人連刑場的話都學他啊。

  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李淵覺得自己被內涵了。

  什麼叫他也「只好」壯其言。

  就不能是他也看出了李靖的才華嗎?再說了,分明是他李靖要告發在先,他當日在刑場放過李靖之性命,難道後世人不該稱頌他的寬厚大方嗎?

  竟然還懷疑他的識人之名。

  要不要如此雙標。

  【當然,我深刻懷疑,這個仿照韓信說的話起的作用恐怕並不大。主要原因八成還得是因為剛好在李淵身邊的李世民也欣賞其才華和膽識,向李淵固請之,所以李淵才會放過李靖。

  畢竟李淵就是這種認親不認理的人。在之後李淵派李靖攻打梁國的時候,還會得到下一次淋漓盡致的體現,我們這邊先按下不言。

  總之,李靖終於遇到了他一直等待的機會。

  在被李淵赦免之後沒有多久,李靖便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從此開始了他為唐朝征戰的序幕,這也是他青史留名的開端。】

  李淵:???

  原來不是內涵。

  就是在說他識人不明,竟然還說他認親不認理?

  他分明御人有方,怎麼就得了個認親不認理的評價。

  李世民聽罷天幕此言,深以為然。

  他阿耶,可不就是認親不認理的那種人。有些時候,未免也糊塗得太過分了。

  是可忍熟不可忍,他怎麼能眼看著阿耶葬送他大唐大好的局面呢。

  讓他裝作看不到逢迎他阿耶,那他可做不到。

  接受臣子的直言進諫本來就是一個合格帝王應有的責任,他才沒有做錯!

  李靖:……

  怎麼還有下一次?

  第109章 唐朝篇三

  【總之,自此之後,李靖便成為了唐麾下的一員,也曾經跟隨李世民討伐過王世充,但李靖真正嶄露頭角,還得是奉命攻打蕭銑,平定梁國的戰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