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此我只有三個問號想說。

  匈奴是不想南下嗎?他得先下的來再說啊。

  你以為羅馬帝國為什麼會知道「善良溫和」的漢朝,那還不是因為漢朝衝破了匈奴在西北的包圍圈?

  咱政哥是真的倒霉啊,不僅背國內的黑鍋,國外的黑鍋也照背不誤。修長城的時候,羅馬帝國還在跟迦太基在地中海玩泥巴呢吧。】

  地中海?

  始皇帝對這個名字有印象。

  之前天幕之中出現的那種圖上有這麼個地方。

  離他大秦看起來也不是特別遠吧。

  再說一遍,他主要是讓蒙恬修繕長城,把三國之前的長城給連起來,不是重頭開始!

  漢朝的諸位皇帝們聽了這話可就不高興了。

  說的好像漢初沒有長城一樣,匈奴照樣跟回家似的。都是朕英明神武,對匈作戰計劃順利,方才能成功推動這什麼世界歷史的進程。

  雖然他們對這個什麼進程毫無興趣就是了。

  【但鑑於竇憲本人簡直是皇帝最討厭看到的外戚類型,沒有之一。再加之東漢自身的客觀情況,外戚專權比之西漢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東漢的竇氏外戚可以說是後代文人墨客心中的東漢外戚萬惡之源。

  因此千餘年來,竇憲的功績備受貶斥,要不是他搞出了個「燕然勒石」,搞不好就查無此人了。】

  因為得知了自己的悽慘下場之後很是有些不可置信,因此平日裡的傲慢一下子難以撿拾起來的竇憲此刻聞言竟然還是忍不住長長鬆了口氣。

  當日讓班固給自己做銘果然是明智之舉。

  天子靠不住,還得靠自己。

  沒有他竇憲,天子哪裡來的如此安穩的日子,竟然還聯合內侍將他竇氏拉下馬來。

  因為知道這個什麼東漢離他定然十分遙遠,所以劉邦看東漢的事情總覺得隔了一層什麼一般。

  所以頗有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感覺,忍不住跟身邊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見解:「什麼客觀情況?是天幕之前說的一串兒皇帝嗎?」

  除了幼子即位之外,他也實在想不出什麼別的能讓東漢的外戚更加囂張肆意的情況了。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竇憲的意見這麼大的。譬如南朝宋國的史學家范曄就對於竇憲歷史上的這種情況打抱不平。注意,是南朝的宋國,可不要跟後面的南某宋混為一談。

  與范曄同時代的,正是那位稼軒居士筆下畫虎不成反類犬

  但人家再魯莽,那也是有熱血在的,跟大慫還是不一樣的。

  在這種情況下成長起來的范曄曾經直言不諱,他寫史書,就是為了當代政治服務,以正一代得失。從此之後,偏向客觀的史書在中國歷史上漸漸開始絕跡。】

  劉徹:……

  怎麼什麼人都要來碰瓷他的冠軍侯啊。

  婉拒了哈,謝謝。

  好傢夥,就這情況還能得諡號為「文」啊。

  經天緯地謂之文,「文」這個諡號,可是對帝王至高無上的褒獎。

  明白了,要是叫宋武帝,搞不好會讓後人以為自己的官員在陰陽怪氣。一個皇帝,還是得努力撐起自己的諡號才行吶。

  霍去病卻無所謂。

  學唄,能學像他還能高看一眼這個後代的壯士呢。

  【而范曄則表達了自己對於竇憲的可惜。他認為,竇憲應該是跟霍去病與衛青一樣名垂千古的名將,甚至,在他看來,一舉攻破匈奴王庭,擊破匈奴的竇憲的功績比衛霍二人還要大,畢竟衛霍二人仰仗的,是愈發強盛的漢朝。而終漢武一朝,匈奴在北邊還活得好好的,甚至還沒來得及開始分裂呢。

  但與常年備選良將人選的衛霍二人不同,竇憲這樣的功勞,於後世莫稱者,實在太過於令人扼腕了。

  雖然范曄這波很是有些用力過猛,但是還是很好地體現了竇憲在歷史上的真實地位:「後世莫稱者。」】

  劉徹差點破口大罵。

  後世這些文人真是一個比一個可惡。

  拉踩他就算了,畢竟倒霉催的那什麼後十幾年據說一直在輸,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怎麼連去病和仲卿他們還能照常拉踩呢?

  難道戰無不勝的大將軍們還不夠讓人景仰的嗎?

  為什麼竇憲沒有人稱讚他自己心裡沒點數嗎?

  做臣子做到他那個份上,還在指望誰給他平反不成?

  再說了,天幕都說了,竇憲出征的時候,南匈奴早已稱臣,漠南已是他大漢的領土,北匈奴亦不過是強弩之末而已。

  讓竇憲來他這裡試試?試試就逝世。

  這兩個時間的匈奴能是一個品種的匈奴嗎?

  要不是他的大將軍們前人栽樹,你們後人哪裡這麼容易乘涼,竟然還反過來說他大將軍的壞話。

  真是豈有此理。

  漢武朝的臣子看透了一切。

  陛下你就是想再誆騙點將領來給你打白工吧。

  【除了竇憲大敗匈奴的這一場戰役之外,東漢對外戰役之中不得不提到的,自然是之前所說的那個棄筆從戎的班超。班超可謂是給他一個支點,可以撬動整個地球的人物。以小博大說的就是班超。

  班超曾經在竇固的麾下隨同他一起攻打北匈奴,竇固因此得以發現班超的傑出才能,派遣他帶領三十六人的使節團出使西域。

  明帝年間,出使西域可不是什麼容易的活,畢竟北匈奴視西域為自己僅存的生命線和補給線,因此,對於西域的關注度不可謂不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