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大漢武帝朝給出了滿分的答卷。

  什麼武德充沛,不存在的。窮兵黷武,那都是後世胡說八道。

  在疑似武帝及群臣所做的《柏梁詩》中對應漢大將軍的那一句是明晃晃的「和撫四夷不易哉。」

  大將軍是和撫四夷,多麼不容易啊。

  這個世界今天也是「核平」的一天呢。

  多麼積極向上的儒家主義大漢價值觀啊。】

  沉默,是今天的漢武群臣。

  所以那邊的匈奴到底能不能看到天幕,很著急。

  匈奴沒有文字,想來就算有應該也許大概也看不懂吧。

  孔子則憤然表示,雖然他的歸遠服人不是說完全不打仗。

  但也不是給你們這麼理解的啊喂!

  【沒錯沒錯,「和柔媚於上」,「仁善退讓」正是我長平烈侯在史冊中的評價。

  至於為什麼諡號中有個烈呢。

  那我不知道。

  可能說的是宏濟生民曰烈的這個烈吧。】

  衛青:……

  天幕你是懂反諷的。劉徹才不管什麼反諷不反諷呢,甚至欣然接受了這一解釋。

  「看,天幕連理由和諡號法都給找到了,不抄一下不合適吧。朕覺得不

  錯。」

  和撫四夷有什麼毛病嘛。

  他大漢從來不主動出擊,都是被迫反擊,可不是和平至上主義嘛。

  至於為什麼最後會匈奴遠遁,小國賓服,那不正是以德服人,賓至如歸嘛。

  要學會活學活用,反正他才不知道什麼叫害臊。

  衛青今天也是被自家陛下刷新下限的一天。

  這話說出去您自己相信嗎?

  【這又有什麼呢,反正你沒看隔壁的隔壁的羅馬帝國知道了漢朝之後在商業互吹的時候還在那邊宣稱早就聽說漢朝子民仁德善良嗎?

  這是外賓對我們愛的認可啊。

  距離產生美,誠不欺我。】

  劉徹也繃不住了。

  距離產生美,嗯,也沒什麼問題吧。

  國與國之間的胡吹就不要當真了吧。

  如果明天匈奴肯向他稱臣,後天他大漢的國書上就會寫上漢匈本兄弟之邦。

  問題不大。

  【但要細究起衛青橫空出世的炸裂,那就不得不先提一提北邊那個匈奴了。之前提到,李牧反擊匈奴,最終使匈奴十數年不敢入趙邊城。

  而秦始皇又派蒙恬為將,修繕故長城,又將南下打秋風的匈奴給趕回了漠北老家。

  但我們不能因為蒙恬打得順手就忽略了匈奴的成長。

  在頭曼單于時代,匈奴已經開始格外重視狩獵之事,不僅僅當作是娛樂和捕食,更是當作一種軍隊的訓練方法。

  而匈奴子民從幼年開始,便於馬背之上鍛鍊騎射,匈奴全民皆兵不是蓋的,也慢慢發展壯大起來,幾乎與秦帝國同時成為一個一統的草原部落帝國。

  匈奴只是缺少一個發展壯大的機會而已。

  而這個機會,他們沒有等太久。】

  始皇帝都不必再往下聽,就知道這什麼機會是指他秦二世即位。

  畢竟是第一年就能被打進咸陽的存在。

  北方守軍不得不南下捍衛首都,又怎麼可能還有餘力戍守長城。

  別說守軍了,蒙恬都自殺了,真是守了個寂寞。

  【歷史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充滿了巧合。

  在秦二世元年登基的,可不止秦二世一人。

  匈奴漫長的歷史舞台之上,只此一位別無分號的雄主正式登位。數年之內,便趁中原內亂之機會,東破東胡,南並樓煩,河南王地,西擊月氏,甚至將手伸到了今天的新疆一帶,勢力範圍直達烏孫和大宛等地。

  北至貝加爾湖一帶,是個名副其實的大一統帝國,史稱「百蠻大國」。

  而這位雄主,便是頭曼單于之子,冒頓單于。】

  始皇帝簡直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哪裡不對。

  為什麼其他人的兒子看起來每個都很棒的樣子。

  怎麼只有他搞不出合格的繼承人。

  這不應當啊。

  但除了不明真相的始皇帝,其他皇帝可不會去羨慕頭曼單于。

  畢竟腦袋有點涼快呢。

  哪怕國家發展不那麼快,也還是活著比較重要吧。

  【而匈奴的壯大跟頭曼單于「巴甫洛夫的狗」一般的軍事訓練方式脫不開干係。

  因為頭曼單于原本想要廢立自己這位長子,於是將其送到月氏為質,前腳剛送去,後腳就攻打月氏,想借月氏的手殺掉長子為幼子鋪路。

  誰知道冒頓單于藝高人膽大,竟然逃回了匈奴。

  頭曼單于覺得自己的兒子十分英勇,便給了他一萬騎兵讓他訓練並且再也沒想過廢立之事。

  很可惜,他沒想法,可不代表他兒子沒想法。

  父慈子孝的皇家故事在漠北也毫不遜色呢。】

  始皇帝:???

  知道頭曼不太聰明,沒想到這麼蠢。

  突然覺得也沒什麼了。

  這種蠢貨生了個聰明能幹的兒子只能說是替天行道了。

  如果不跟他的帝國出現在同時代他還能多誇讚那個什麼冒頓幾句。

  經常拿冒頓殺父這件事情內涵匈奴的漢朝皇帝不甚在意。

  就是這個什麼「巴甫洛夫的狗」是個什麼意思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