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覺得像是受到了莫大的驚嚇。

  這有什麼好驚嚇的,秦王稷不以為然。

  【其實細究起來,這主要是秦昭襄王一個人的兵荒馬亂,因為白起在每次見面的時候都已經反覆分析試圖跟秦王講明白為什麼現在不能打,但是秦昭襄王他聽不進去啊。

  再加上本來就因為前線大敗怒火中燒,白起一句「不聽臣計,今果何如」直接給秦昭襄王整破防了。

  遂將白起貶為士伍,遷陰密。】

  秦王稷說不出話來了。

  他之前的確是動了這個念頭,只是還沒來得及付諸行動罷了。

  看來這個天幕所說後世之事,大概率便是當真會發生的未來。

  【結果三個月過去了,白起還是沒有出發。諸侯聯軍來勢洶洶,秦都使者日日有新人,秦昭襄王便讓人去催白起,命他不得滯留咸陽。

  大臣議論時說看白起出城時怏怏不服,大有怨言。秦昭襄王擔心白起為別

  國所用,遂遣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白起死於杜郵。】

  秦王稷默然。

  再加上之前的種種,他會因此有所懷疑,他自己並不感到奇怪。

  白起,即便是不能為他所用,也絕對不能讓他出秦國,否則必成他秦國之大患。

  雖然他知道白起大概率不會如此,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那萬分之一的可能也是秦國難以承受的。

  【但秦昭襄王可能從來沒有真正認識過這個同自己君臣三十餘年的大將軍。

  白起死後,秦人認為白起「死而非其罪」,甚為憐愛,鄉邑皆祭祀白起。

  唐太宗李世民也認為:「白起為秦平趙,乃被昭王所殺,乃君之過也,非臣之罪焉。」

  只有白起本人,在一開始的震驚與困惑,不知自己所犯何罪竟落得一死,卻很快便為秦昭襄王找補表示,是因為他詐坑趙降卒數十萬人,本就該死。

  他最終也沒有選擇埋怨和仇恨自己誓死效忠的君王,更不可能背叛自己從小生長的秦國。】

  秦王稷原本以為自己早已煉得一身虛假之心,沒想到驟然聽到天幕此語,竟還是被稍稍觸動。

  白起竟當真如此忠心,從無任何埋怨嗎?

  至於所謂秦人憐愛白起,其實他並無所謂。

  他不在乎旁人是如何想,心中又更為喜愛誰,只要能為他所用,便已足夠。

  【白起死後,秦昭襄王手下並沒有足以和白起相提並論的將領,這好像是個廢話,畢竟縱觀華夏五千年,一共才出了八個,這種親手撕卡的,怎麼能有幸擁有兩個呢?

  於是秦國退還了大半曾經占領的六國土地。

  可即便如此,白起已經實打實打殘了六國,又已經高瞻遠矚地直接採取「攻人」之策,縱使秦國稍稍弱上一些,但六國已無力抗秦。

  但一統天下的機會,秦昭襄王本人是徹底錯過了。】

  秦王稷表示他自己錯過一統天下機會這種事就不必一直反覆提及了吧。

  已經在懊悔了。

  再說了,他看開了,雖然自己沒成,但子孫成了不也算是他成了嗎?

  雖然據說二世就亡了。

  如果有機會,他一定要好好暴打一下那個什麼秦二世。

  他辛苦揍了半天六國,結果都沒能看到秦一統,你原本就已一統,怎麼還給搞沒了呢?

  【但沒關係,戰國大魔王名不虛傳,雖然是沒這機會一統天下了,他也絕沒閒著。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西周公屁顛屁顛跑到秦國來請罪。

  五十二年,九鼎入秦,周朝初步滅亡。

  五十三年,六國君王來秦稱賀。

  秦徹底凌駕於六國之上,便是秦昭襄王去世之後,四年之內,秦國換了三位王。六國也完全不敢動,可想戰國大魔王之威力。】

  秦王稷原本聽得還十分熱血沸騰。

  等會兒……

  四年換了三個?這是如何做到的?

  活了七十五歲的秦昭襄王表示不能理解。

  他可能終於明白為什麼要到曾孫才能一統天下了。

  這頻率,大軍剛出發,就該回來奔王喪了吧。

  秦王稷就無語。

  第76章 戰國篇六

  【提到將相失和的秦國,那自然是要拉出隔壁千古有名的「將相和」美談出來給大家欣賞一下,沒錯,就是我們負荊請罪的主角——廉頗。

  而另一位主角呢,是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中觀看趙王鼓瑟與秦王擊缶,不然就要血濺五步的成語所有人藺相如。

  所以嬴小米你看看人家,人家是先有意見然後調和成了千古美談,看看你自家吧,差點就把屋頂給掀了吧。】

  嬴小米?嬴小米是誰?

  秦王稷很是困惑。

  按照語境來說這似乎說的是他無疑,可怎麼哪裡都很奇怪呢。

  廉頗和藺相如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趙國君臣如此矯情,竟然還成了一個後世美談了?

  今天也是嬴小米困惑不解的一天。

  【廉頗是戰國末年趙國的知名將領之一,在趙惠文王時期,那絕對是妥妥的第一把交椅,不然也不會因為趙惠文王封了藺相如為上卿,位在自己之上就心懷不滿是吧。】

  藺相如:……

  他以為天幕誇了他們趙國將相和就不會再提這一茬了,沒想到天幕還來了個回馬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