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想起那場戰爭,韓國國君至今心有戚戚然。

  還好因為秦軍在韓的震懾與壓迫,自己沒敢派軍援助趙國。

  雖然上黨是誰的也不可能再是他韓國的了,但比起送給強秦,那還是落在趙國手裡對他韓國更有利。

  他差點當時就心動了呢。

  不然倒霉的可不止他趙國一個,搞不好韓國比趙國還要狼狽。

  畢竟比起趙國,他韓國明顯打起來讓暴秦更順手啊。

  【但王炸總是要留到最後再出場驚艷在場所有人的。

  一開始,秦昭襄王派出的將領是王齕,對上另外一位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廉頗。

  王齕確實也是一員猛將,當然,這也離不開秦軍本身的勇猛,再加上野戰本就不是廉頗的強項,王齕三敗廉頗,趙軍節節敗退,退守丹河以東。

  可接下來的陣地堅守戰可是廉頗的拿手好戲,從此,秦軍再難有所攻克,相持不下。】

  六國國君面無表情地想,可真是「驚艷」所有人呢。

  好在反間計奏效了,否則趙國不是早已被滅了?唇亡齒寒,他們又焉有如今的平靜日子好過。

  趙孝成王忍不住在心裡吐槽廉頗。

  廉老將軍你要是不擅長進攻戰,那你早先說明嘛。

  他們日日看著秦軍迫近,守在國都又怎麼會不心焦呢。

  現在想來,雖然廉老將軍沒能打退秦軍,但至少也能保住當時所現有的國土與軍士嘛,又何至於讓他趙國如此元氣大傷。

  悔之晚矣。

  【趙王見廉頗如此怯懦,懷疑他畏懼秦軍,很是著急,屢次派人到前線訓斥。

  比他更著急的,是秦昭襄王。

  於是,除了血流成河的長平之外,在長平之戰前後發生的精妙絕倫的雙向反間計也是戰國末年的一大看點之一。

  這個自田單為逼走樂毅而使出的反間計在長平之戰之中被兩國用到了極致。】

  秦王稷面色如常。

  算起來還是他更虧一點。

  你趙國只是失去了長平四十多萬兵卒而已,他大秦可是失去了一舉滅趙的最佳時機啊。

  但好在天幕出現的時機得當,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既然白起已重新振作起來,願為他所馳驅,那失去的土地,終能再次奪回來。

  畢竟事實證明,雖然他秦國名將不少,但如武安君這般神勇的,確實也是無可替代的。

  趙孝成王則懊悔難當。

  這個天幕怎麼如今才出現,是不是你也偏心那暴秦?

  若是早上數年出現,他定然能夠扭轉乾坤啊!

  至少不會如此一敗塗地。

  但想到那秦國虎狼之君也能看到天幕,趙孝成王又心有惴惴然。

  誰知道那兩個變態君臣又會想出什麼其他辦法對付他趙國呢。

  生活不易,趙王嘆氣。

  第75章 戰國篇五

  【秦國第一個出手,用千金收買趙國人,散布謠言表示,廉頗算什麼,他秦國怕的,只有那個之前大敗過秦軍的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再加之趙王對廉頗不滿久矣,趙括說起兵法又侃侃而談,糊得外行人一愣一愣的,趙王遂決定換將。】

  趙孝成王很是憤怒。

  雖然他的確也是被趙括當時規劃的攻秦之計說動了心,又想起閼與之戰時故馬服君的赫赫戰功。

  想著虎父無犬子嘛,他選擇相信趙括並不意外。

  再說了,雖然長平沒有打多久,在長平之前,秦趙兩軍已經對峙兩年有餘,他們在後方提供二十多萬大軍的補給何其艱難。秦國到底是強國,又據有富饒的巴蜀,他們趙國的糧食產量怎麼跟秦國去拼?

  再堅守下去,他趙國恐怕要先餓死了。

  【秦王稷知道了此等重大利好消息,簡直可以說是心花怒放,趕緊暗中換白起上場並嚴格封鎖消息。

  也就是說,很可能初出茅廬的趙括直到戰場兵戎相見,才知道可能自己之前做錯攻略了,這試卷題目不對啊。

  說好的初中數學卷怎麼換成了大學高數?】

  趙孝成王深以為然。

  就是哇!當時探子分明來報,說秦武安君白起重病,秦國沒有換將的意思,他才徹底放下心來。

  本來白起就夠變態了,臨時換將還不通知,秦王稷你不覺得自己太缺德了一點嗎?

  後世人雖然對長平之戰的始末已經十分清晰了,但是在這個大學高數又是何物?

  大學他們是知道的,怎麼後面加上兩個字他們就完全看不懂了呢。

  【白起對於趙括這種初出茅廬將領的心態拿捏十分得當,抓住了他實操不足的本質,後退誘敵,分割圍殲。前線軍隊恐怕是教科書版的節節敗退,於是引得趙軍深入追擊,而秦國奇兵已繞至後方趙軍的最後一道防線處,自兩翼包抄趙軍,截斷趙軍糧草。

  於是趙軍變成了瓮中之鱉。】

  趙孝成王簡直是痛苦面具。

  長平之戰之時,他已細細讀過每一封戰報,實在不必講得如此詳細。

  但他很痛苦,有人看得十分津津有味。

  那便是秦國的歷代先君們。

  好啊,怎麼世上還有這麼配合的對手啊,他們秦國可終於是出了好一口惡氣。

  多來點,他們愛聽。

  畢竟聽完這後世子孫的熱鬧,他們怕是得殫精竭慮地直面來勢洶洶的敵國軍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