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莫說是秦國國君了,便是六國其他國君也已經麻了。

  區區二十四萬而已,這都不是個啊,他們被殺更多呢。

  說著就想要流眼淚。

  每日一問,白起什麼時候死啊,他們快受不了了。

  韓國國君更是兩眼淚汪汪。

  他們韓國才是最慘的,地也沒了,兵也沒了,從此只好徹底依附秦國,什麼連縱,只能意思意思算了,他們可再也不敢得罪秦國啊。

  韓王安徹底躺平。

  反正他國君的印璽也上交秦王了,主打的就是一個能多當一日韓王就多當一日的美好人生。

  【當然,除了殺人,白起也沒忘記奪地,趁著韓魏大亂,白起奪取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大片土地。而安邑,就是魏國曾經的都城,可謂是差點連祖墳都讓人給刨了的程度啊。

  更為重要的是,伊闕之戰之後,魏韓門戶大開,又失去守衛國土的精銳之兵,之後兩年,受盡秦國蠶食之苦,兩年之間,失去城池六十一座。】

  白起表示,魏國國君的祖墳不在安邑!他沒刨人家魏國國君的祖墳!

  魏韓心裡苦,但他們說不出來。

  你以為這就叫蠶食嗎?

  不,最要命的是蠶食了又吐出來,然後又被蠶食了一遍。

  看著自己如今還比不過秦國一個郡大的國土,魏國和韓國想哭但哭不出來。

  極樂太遠,秦國太近。

  你看看隔壁齊國,都差點被滅國了,如今竟然還好端端有這麼大的國土,不就是因為他們在前線扛著虎狼之秦嗎?

  【伊闕之戰後,秦昭襄王又看上了南邊楚國廣闊的土地,給楚戰書一封,想要一決雌雄。那楚頃襄王自然不敢打仗,趕緊聯姻求和。

  秦王稷二十四年,秦昭襄王與楚頃襄王先會於楚的別都鄢,而後同年秋,又相會於秦國穰,舉行了友好的會晤。

  要說這楚頃襄王也夠心大的,他爹才客死秦國多長時間吶,他竟然又往秦國去了,

  可謂是英勇無畏。】

  熊橫:???

  原來這個他方才心裡有點嘲諷的楚頃襄王竟然是自己。

  雖然這件事情還沒有發生,但他有話要說。

  有他爹的前車之鑑,他自然會做好萬全準備的,他又不是真傻。

  再說了,秦國從他爹那裡也該知道,扣押國君是沒有前途的,因為會另立新君,自然不會故技重施。

  何況前面不剛說了他們兩國結親了嗎,之前又已在楚國會面,他有何不敢去的。

  【但好景不長,因為射雁事件,楚頃襄王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一反之前的小心謹慎,頓時找回了自己在秦國為質時打架鬥毆的勇氣,決定聯合伐秦,總而言之,就是他突然又行了。

  秦昭襄王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打了再說。

  楚國想打,但周天子可不想再折騰了,於是說服楚國丞相,楚國打算息事寧人。】

  秦王稷冷哼一聲,早就想打楚國了,這正愁沒機會打一場呢,如此良機,可不是你楚國想不打就不打的了。

  【次年,秦將司馬錯率兵攻楚,楚不敵,割地求和。

  但可能是楚國如此菜的戰鬥力引起了秦昭襄王濃烈的興趣,他又想起了自己先前去楚國旅遊時看見的鄢城風光,十分心動。

  第二年,白起奉命,再次征伐楚國。

  鄢郢之戰拉開了帷幕。】

  歷代楚王:鄢郢?

  郢可是國都啊國都!

  熊橫表示,合著是他不該邀請秦王來楚國是嗎?

  再說了,你看上鄢城了,怎麼還順便打他的國都啊?

  第74章 戰國篇四

  【這一次的白起沒有選擇迂迴,在仔細分析了形勢之後,白起斷然選擇直搗黃龍,直接拿下楚國的統治中心,重創楚國。

  於是將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楚國國都郢與別都鄢。

  當然了,作為名垂千古的神將,不懂點激勵人心的法子是不可能的。

  數萬秦軍乘船南下,過江之後白起下令燒船拆橋,自斷後路,決一死戰,誓要為秦國拿下楚國。

  因此楚軍雖在本土作戰,其決心與士氣卻反而落了下乘,秦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打到別都鄢城之下。】

  楚國歷代先君人已經麻了。

  他們赫赫威名的楚軍什麼時候這麼不堪一擊了。

  這可是在家門口啊,你們就這麼放任敵軍如入無人之境嗎?

  那可是別都,別都!

  別都要是也讓人長驅直入,那他們楚國的臉都給你們這些後世的敗家子給丟盡了。

  再者說,鄢城旁邊可就是楚國國都郢都啊。

  【但楚軍早已在鄢城重兵布防,誓要於此阻攔秦軍腳步,守衛郢都。秦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寸步難進。

  加之這是長途作戰,秦軍後繼乏力,局勢並不樂觀。】

  楚國先君們鬆了口氣,所以雖然叫什麼鄢郢之戰,一定是因為在此打的戰役吧。

  鄢郢地勢高敞,又堅固無比,只要楚軍士氣凝結,想來定能退敵。

  而已經退居陳地,喪失大半國土的楚頃襄王若是知道先祖們的想法,大概要兩眼淚汪汪。

  白起他,太變態了啊。

  【所謂神將,便是能打別人不能打之戰,成就旁人難以企及之戰功,擁有野獸般敏銳的直覺和判斷力,而白起是當之無愧的秦國戰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