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也不算是個短命鬼吧,怎麼誇他待將領好還要內涵他短命啊。

  這是什麼離譜的特別關照。

  【而作為戰國唯一勝利者的秦國,在崛起的過程中當然面臨過許多次的危機,而在整個戰國時期對抗秦國的道路上,給秦國造成巨大發展壓力的,時任魏國將軍的吳起是難以忽視的一位。

  為什麼說是時任呢,那自然是因為在這個可以自由擇業的戰國時期,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理念還沒有形成,什

  麼忠君愛國這玩意有點但不多,主要純靠領導的個人魅力。】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還有這等好事?

  劉徹和始皇帝表示多學點,快來找他們啊。

  價值相噹噹然願意重金以償,怎麼他們挑個人就這麼費勁,還得自己努力在人群里扒翻呢。

  非但周遊列國的名士跳槽,將軍跳槽,亦是尋常事,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周瑜很疑惑,這提他做什麼?

  戰國和他,隔得屬實是很遠了吧。

  雖然他確實是這麼想的,但這話又不是他說的,明明就是馬援說的嘛。

  他那頂多就是為了說到子敬的心坎里引用了一下而已嘛。

  【畢竟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是宋朝開始才深入人心,成為一項道德準則的。雖然愛國是好事,我堅決反對叛國之事。但這句話的產生背景確實很讓人心情複雜。

  只能讓人感慨一句,那真是缺什麼喊什麼,為了彌補君主個人魅力的缺陷,只好用精神洗腦法了。

  宋朝將軍確實忠心,但打不住皇帝叛國啊。】

  宋朝皇帝:???

  什麼叫君主個人魅力的缺陷啊,天幕你給他們講清楚。

  他們各個愛民如子,為了體現自己的仁和寬厚,看他們對手下的臣子多好啊。

  還有,誰叛國了?他們可是堂堂帝王,怎麼可能叛國呢?到底是誰在血口噴人?

  這可事關千秋萬代的名聲呢,不可含糊大意。

  【而吳起,正是戰國眾多跳槽將軍中十分出名的一位,下一個這麼出名的,大概還得是樂毅吧。

  這兩位將軍也有相似之處,都以小國將軍身份,大破齊軍。】

  兩位分別知道吳起和樂毅名字的齊國國君表示不可置信。

  魯國和燕國不過是彈丸小國,如何能與他強棄抗衡?還大敗齊軍?

  如何可能。

  這天幕莫不是在胡亂唬人吧。

  【吳起的《吳子兵法》與《孫子兵法》不同,是以管理一國軍隊之高級將領的術法,其中最為注重選兵和練兵之法,因而後世出將入相者大多對《吳子兵法》有所涉獵。

  而蜀漢丞相諸葛亮便是其中最為著名的那一位推崇者。】

  天幕前的後世帶過兵的將領紛紛頷首。

  不錯,吳子的書是必看的。

  從中可以學習到如何根據各國國情不同進行練兵,可謂是收穫頗豐。

  【而與樂毅不同,吳起曾在母親面前許下諾言:「不當卿相,決不回衛」,但是其任職經歷可謂是步步坎坷,處處碰壁。

  作為被曾子掃地出門的儒門棄徒,吳起的名聲從來掃地,在時常將道德作為攻訐武器的魯國,吳起自然難受重用。

  好不容易遇上了齊魯之爭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竟然還因為自己的妻子是齊國人而受到了魯穆公的懷疑。

  而吳起不愧是狠人一個。

  寥寥六個字,是一個女子的一生:「起殺妻以求將」。】

  魯國譁然。

  什麼?殺妻求將?

  所以說吳起當時因為同鄉人惡語相向而殺了三十幾個人的事情果然是真的吧。

  他果然是個殺胚!

  可算是讓他們找到了完美的切入點,此人,如何能擔任他以德論人的魯國大將?

  【殺妻求將確實讓吳起如願以償,領兵破齊,名聲鶴起。但同時也讓魯穆公感受到了巨大的恐懼,因而破齊之後,吳起被排擠出魯國。】!

  第72章 戰國篇二

  【不過問題不大,戰國之時,一將難求,各國君主都將「求將」看作是第一要務。吳起已經有了最好的投名狀。

  此時魏國正是魏文侯當政時期,魏國奉行聯韓抗秦的決策,在李悝變法的加持下,魏國逐步走向強大,三晉之內,漸漸唯魏國馬首是瞻。

  而吳起,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投奔魏國。

  據說魏文侯深思熟慮,最終決定接納這位經歷石破天驚的喋血名將。】

  魏侯斯雖然先開始並不確定這個魏文侯是自己,但在聽到熟悉的李悝的名字後,逐步確認了起來。

  畢竟聯合三晉,封死秦國東出的道路,一直是他的執政理念。

  且不惜一切接納這樣一位可以左右戰局的將軍,正是他本人會做出的抉擇。

  【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吳起甫一上任,便大破秦軍,直接將河西五城盡收囊中,將秦軍直接打得退回洛水。魏國在此建立西河郡,吳起為第一任郡守。

  可不要小瞧這小小的一片河西,其戰略重要性難以忽視,控制了河西,就控制了崤函,那是秦國東出中原的門戶。】

  小小一片河西?

  秦國歷代先君大驚。

  河西,那可好大一片地呢。

  誰敢小看河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