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安陽殷墟亦是如此。

  在這裡,我們發現了上千座商代陵墓。

  這是商朝的王陵區。

  但當然了,可惜的是,這些王陵們自是被盜掘一空,還不止被盜掘了一次。】

  如今帝王們對於陵墓被盜掘之事已能淡定處之了,甚至覺得心裡十分平衡。

  要死大家一起死,只有他們的陵墓被盜算怎麼回事。

  埋在後面的都被盜了,埋在前面的反而逃過一劫,簡直沒天理嘛。

  聽到大家都這麼慘,他們就放心了。

  第66章 盜墓與考古【十四】

  【不過,所謂盜過留痕,無論是多麼細心的盜墓賊,都不可能徹底將墓葬中的所有東西悉數盜掘,甚至有可能在出來的途中就因覺這些陶片不值錢而隨手扔在路上,三千多年了,這些成為了研究商代文化的無價之寶。

  考古工作者們正是通過這些被隨意丟棄在墓道中的僅存的看似不起眼的文物們,緩緩揭開了神秘莫測,充斥著鬼神之說的商代文化的面紗。】

  劉徹聽聞此言,反倒是一喜。

  是了,看來自己先前想的那個法子是有點門路的。

  就整些有的沒的代替一下,看他們盜墓賊辛辛苦苦一場空!

  再說了,那個世界竟然可以接受陶俑代替真人奴隸,那為什麼不能接受用陶製錢幣代替真正的錢幣嘛。

  反正長得一樣就行了嘛。

  【在那些破碎的陶片以及甲骨之上,考古工作者們發現了用墨書寫的字,證明了我國先人在商代便已經開始使用毛筆和墨。

  只是不能如竹簡和紙張一樣,保存很長時間。倘若筆墨寫於石骨之上,即便當時筆跡清晰,卻也會嚴重褪色。

  但先人們卻還在龜甲上刻上了字,最終還是留給了我們弄懂自己過去最後的希望。

  而我們,也沒有辜負這樣的希望。】

  始皇帝敏銳地要素察覺了。

  竹簡他自然知道,這不手頭還有一大堆嘛。

  那紙張又是何物?

  是先前天幕曾經一閃而過的記載火藥配方所用的物什嗎?

  那東西看起來科比竹簡能寫多了,竟也有竹簡保存字跡的功效嗎?

  【通過對出土甲骨及卜筮的研究,學者們大致弄清楚了商朝18代30位君王的大概順序和關係,證明了在殷商立國者商湯,也即天乙之前,還有十四代祖先。

  並從這些即位關係中,看到了兄終弟及的消散及嫡長子繼承的逐步確認的過程。

  縱觀被鬼神信仰纏繞一生的商朝,這是一個鬼神的年代,這卻也是一個王權逐步戰勝神權,最終世俗的王權占據上風的時代。

  從此中國走上了與西方截然不同的王權高於神權的世俗社會的道路。】

  王權自然是要高於神權的了。

  怎麼會有帝王容忍神權高高在上,臣民若是因此不聽自己號令了該如何?

  劉徹理所當然地這般想道。

  他採納董仲舒說的所謂天人感應,自然不是為了捧那些神明,當然是為了自己帝王尊貴的絕對權威嘛。

  至於那些自己曾經篤信的可以讓自己長生所拜求的神,他拜的時候虔誠一點就行了,畢竟有求於人嘛,但他如何也不會允許任何人染指他對江山帝國的統治。

  始皇帝聞言想法與劉徹大多相同。

  只是……

  30位18代?

  難道真跟他曾看過的古書一般,有9個商代先王都將自己的王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

  【更加令

  人震撼的是中國史料某種程度上的真實性。縱然這些埋葬在地底三千多年的甲骨文從不為古代學者所知,但司馬遷的《史記》中對於商代帝王的名稱及順序記載,是驚人的準確。

  這不僅讓我們心懷期望。

  太史公是不是看到了什麼已經遺失的上古典籍?

  埋沒埋啊?還有沒有希望看一看啊?】

  之前天幕一直致力於批判他的記載,搞得他都沒那麼自信了。

  中山王他能篤信,這商朝記載他可沒那信心。

  畢竟商朝於他而言,也大多是尋覓的閒散記載與傳聞罷了。

  沒想到自己曾無意間看到的殘破的古卷竟是真的。

  還得到了天幕如此盛讚,可太不容易了。司馬遷自己也十分驕傲。

  畢竟後來的學者連古文字都研究不出來,他的史料卻實打實的是正確的。

  可……

  天幕,你為什麼什麼都想讓他們往墓里塞啊?

  那古卷,他也早就找不到了好不好,機緣巧合讀到罷了。

  【學者們還在殷墟遺蹟中發現了眾多地下建築,裡面甚至有住所,證明商朝人就已經有了住地下室的先例。】

  住在地下?

  這是什麼習慣?

  天幕又說是先例。

  可他們又沒有這樣的習慣。

  後來的效仿者是誰啊?

  住在地底下,這是什麼講究?他們怎麼完全無法理解呢。

  【此外,由於殷商實在過於遙遠,對於現代考古工作者而言,這些已被回填了上千年的盜坑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無價的瑰寶。

  畢竟也能從裡面汲取到許多知識。譬如了解一下當年盜墓的技術發展情況和確定一下盜洞被挖掘的年代之類的,也是興趣昂揚。

  因為大家震撼地發現,這些王陵墓葬的盜掘年代,竟然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反正遠在東漢之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