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不是有那誰誰嘛。

  【秦漢秦漢,誠不欺我,真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啊。】

  劉邦:……

  雖然但是,天幕你這話是在暗示什麼嗎?

  他真的只是為了省錢啊。

  他要真對秦有什麼感情,他怎麼不乾脆建到秦的陵墓區去啊。

  就離譜。

  第65章 盜墓與考古【十三】

  【但再怎麼說,這些確定了位置的帝陵們已經被保護起來,再加上萬曆皇帝做出的突出貢獻,他們的地宮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保證現有狀態,維持一定的寧靜。

  畢竟真的出現了不可控的因素,按照現在的考古原則,也是儘可能地少開發,開發到可以勉強保護的程度便罷手。】

  不管怎麼說,這至少是個定心丸。

  雖然茂陵已經很可憐了,但至少由於自己的知名度,劉徹確定了自己陵墓的位置已經被找到,不存在什麼所謂突然一下,把他陵墓挖壞了的情況在。

  而那些先前沒有被提到陵墓的皇帝便開始七上八下了。

  什麼叫已經確定了位置的帝陵?

  還有多少帝陵的位置是你們確定不了的?

  你們後世人這麼厲害,怎麼連區區一個帝陵的位置都找不到?

  朱翊鈞則冷笑一聲。

  歷代皇帝們,慶幸嗎?都是他的血淚換來的啊。

  【何況自秦朝一統以來,集權王朝的帝王們的一舉一動都格外耀眼,再加上秦漢時代帝陵的修建某種程度上跟宮殿一樣,並不完全以皇帝的喜好和想法為轉移。

  雖然這大型帝陵的修建確實進一步推進了民間厚葬成風的現象,但作為一項恢弘的工程,帝陵們象徵的,是王朝的尊嚴和氣象。

  即便被當成了靶子,但某種意義上,確實也昭告了除了盜墓賊以外的其他後人,我在這兒!】

  這個盜墓賊就不必單拎出來了吧,聽著就有點心梗。

  帝陵的修建原本就瞞不了人,再加上陵旁還有供奉的寢殿呢,逃也逃不了的。

  再者說,帝王入葬,又不可能草草下葬,如何瞞得過天下人的眼睛,他們堂堂皇帝,又不能跟做賊一樣。

  只能是在地宮上再想點法子之類的。

  愁啊。

  【出於樸素的道德觀念和時間觀念,通常情況下適合安葬的風水寶地這種稀缺資源往往採取先到先得的傳統方式。

  帝陵的選址一般都會選在該朝皇都邊上。

  譬如漢唐這兩個盛世王朝都選擇定都長安,所以西漢帝陵與唐帝陵都在西安城郊。

  而西安城郊外最近的那片風水寶地已經讓十座西漢帝陵整整齊齊地占滿了,後來者的大唐皇帝們便只好望地興嘆,總不好讓前人給自己挪地方吧,主要是西漢帝陵挖起來換地方那也是個大工程啊。

  因而便另行堪輿,在稍遠一些的山脈之上,敲定了唐帝陵的選址。

  隔著四百年的時空,漢唐兩個強大的王朝彼此頷首。

  西漢帝陵與大唐帝陵遙遙相望,靜靜躺在西安城郊,成了千年的鄰居,串門倒是很方便。】

  漢朝皇帝和唐朝皇帝都沉默了。

  倒是沒那個當鄰居的想法。

  想想就讓人有點驚悚。

  還有,他們是尊重漢皇,崇敬身後之事,所以才另擇良地的好不好。

  他們可沒有天幕你們這種後世之人的不講究。

  才不是因為西漢帝陵不好挖不好挪才放棄的好不好。

  他大唐有的是錢!

  【更加有意思的是明朝那唯一一位長眠於南京,不在明十三陵景區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明孝陵的選址在「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的鐘山之上。】

  已經開始營建自己帝陵的朱元璋當然知道自己的陵墓選在了鐘山。

  但……

  為啥他是唯一一個長眠於南京的明朝皇帝啊?

  他們大明不是定都南京了嗎?

  是不是那個造反的明成祖幹的好事?

  還給他遷都了?

  所以這個明成祖不會是他的下一任皇帝吧?

  可他下一任皇帝定然是標兒啊。

  便是造了標兒的反,那自己也不該是唯一一個葬在南京的皇帝啊。

  朱元璋心頭閃過各種可能,一雙眸子寒涼如冰。

  【可所謂風水寶地,那自然是古來便有之。諸葛亮便曾讚譽鐘山為帝王之宅。因此孫權建立東吳之後,便將此地選為自己的埋骨之地。

  這兩位生前都曾獲封吳王,又皆以帝王之尊下葬的兩位傳奇人物便共同埋身鐘山。

  據說營建明孝陵的大臣曾經向朱元璋上表,申請將孫權的蔣陵挪出鐘山,但被朱元璋拒絕了。

  他選擇將蔣陵前的一對石麒麟移走,並將蔣陵納入了自己的陵墓範圍。

  所以,誰說中華只有一座雙帝陵,我看明孝陵也是嘛。】

  孫權:???

  移走麒麟就移走麒麟,幹嘛還要把他的陵墓圈進自己的陵墓範圍啊?

  這人是不是腦子有大病?

  但是至少沒去動他的地宮,這一點還是值得令人寬慰的。

  看來有些時候信信神佛也不是什麼壞事。

  說不定就保佑了呢。

  朱元璋更是直接裂開。

  如果他懷疑的沒錯的話,天幕說的唯一一座雙帝陵,不會說的是唐朝的那個乾陵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