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沒錯,就是軍餉。

  早用晚用都是軍餉,那不如早點用。

  既然都能用陶俑取代人葬,那用點別代替金銀珠寶,似乎也並無不可。

  甚至還能氣死盜墓賊。

  何樂不為呢。

  就是在死後世界窮死,也要跟盜墓賊不死不休。

  且數千年後還能挖出珠寶,豈不更說明,埋於地下東西,壓根死後也享用不到嗎?

  【更是有傳言說,董卓在茂陵之看到了詛咒自己東西,因此大怒之下,將漢武帝屍骨放置到陽底下暴曬。

  最後據說還是因為蔡文姬父親勸說董卓這樣破壞風水,董卓方才命人將漢武帝屍骨重新收斂,又將茂陵修葺一遍。】

  劉徹本以為自己已經能淡然處之,但聽到這個消息,終於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後世盜墓賊可惡。

  你們盜陪葬品就算了,為麼還要動屍骨?

  這輩子,都沒被人如此忤逆過。

  你以為良心發現給修葺茂陵就完事了嗎?

  待朕百年,一定要在陵墓上刻滿,董卓見之,必死。

  簡直是氣死了!

  東漢末年時空,大家也忍不住對董卓行為嗤之以鼻。

  雖然如今皇帝勢弱,但無如何,董卓也是大漢之臣,怎能做出此等之事。

  何況聽天幕之言,好似們東漢很多帝陵都給董卓給掘了?

  這能忍?

  好,趁這個董卓還沒發家,趕緊解決了。

  董卓已經如日天時空,便奈何不了,只能在心裡咒罵了。

  【不過還是那個道理,根據現在勘測技術,茂陵地宮是完好。

  但有一個問題,茂陵不似昭陵,依山為陵,所以勘測只能證明茂陵地宮完整,沒有坍塌,卻未必能保證並未被盜掘。

  如果真是從墓道入,最後又將夯土回填也未可知。

  所以說,運氣歐,總有要還那一天啊。

  劉豬豬,這個天選運氣之子,茂陵命運卻沒能和本人一樣呢。】

  劉徹表示,天幕你收一收語氣里幸災樂禍吧。

  看出來你是真很羨慕運氣了。

  不過聽起來,依山為陵好像是要稍微安全一點?

  反祖父也搬遷了,不然,也換個地方。

  咸陽原,不安全了。

  現在這個茂陵,不然也做個幌子好了。

  第55章 盜墓與考古【三】

  【當然,雖然這些墓葬屢經盜掘,但並不等同於失去了考古價值。

  因為盜墓賊眼中,只看得到絢爛的金銀珠寶,可對於當代考古學來說,金銀珠寶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東西。

  畢竟你一塊金子在博物館陳列也是陳列,一面金牆擺在博物館也只能砌牆,除了亮瞎遊客的眼之外,並沒有任何其他的用途。】

  諸位帝王大驚。

  考古價值?

  你們後世之人為何要到別人的墓葬里去考古?

  你們禮貌嗎?

  劉徹皺了皺眉。

  為何天幕後面那句話說得如此順暢,莫不是自己見過什麼古代金牆不成?

  所以說天幕所在之時代,挖了他們的墓之後,只陳列不花金銀,這是什麼習慣。

  劉徹表示不理解。

  天幕籠罩下的,可不止視錢財如糞土的王侯將相。

  還有京城之中的販夫走卒。

  他們聽不懂什麼叫考古,也不明白什麼叫價值,只聽得那句金銀珠寶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東西。

  他們格外驚詫,什麼?天幕果真是神人也,竟連金銀都看不上眼?

  【非要說的話,那大概就是可以見證一下古代的鍊金技術和加工技術。】

  歷代帝王:……

  天幕倒也不必如此勉強。

  他們也不是非要你們笑納自己陵墓之中的金銀珠寶不可。

  他們雖錢多,但錢在手裡,倒也不燙手。

  【因而民間那句「考古是白天作業,盜墓是夜裡點燈。」也實在是對於考古學本身的污衊。

  考古學具有其嚴格的標準,力求最大程度還原歷史本身的模樣,這才是第一手的歷史,猶自帶著漫長歷史的餘溫。

  再者說,同一心盯著大型陵墓不放的盜墓相比,考古是個更大範疇的概念,考古的研究對象,是一切人類活動的遺蹟和遺物,不過是因為墓葬出土的文物更多更精美,讓大家忽視了其他的方面。

  事實上,對於墓葬的考古,不過是考古學一個很小的分支罷了。】

  始皇帝很震驚。

  後世連挖掘古代的遺蹟都要給專門設個什麼學官麼?

  看來是真的挺閒的,這種不該只是興趣愛好嗎?

  【在這個話語權被西方掌控的今天,在西方人不斷想要縮短中華文化時間的如今,考古的意義,更是遠超曾經的任何時代。

  也給予了華夏子民昂首於世界的底氣和勇氣。

  聊起歷史,那我們可就不困了。

  估摸著要不是有如此宏偉的秦始皇陵和漢代帝陵,說不準西方還能閉著眼睛說咱中國連秦漢都是編的。】

  始皇帝與漢武帝:???

  他大秦/漢的後代,怎麼這麼憋屈?

  什麼西方?

  是之前天幕上出現的那張地圖西面盡頭的那些名字奇怪的國家麼?

  要是秦漢

  是編造的,那他們是什麼?

  是話本里的角色不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