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操如今冷靜下來,知道所謂什麼「英雄母親」肯定是無稽之談,反倒是還有心寬慰了自己一下。曹仲謀,聽起來也不錯嘛。

  但是跟劉備共享兒子,那還是算了。

  劉備算是聽出來了。

  原來他才是三個人中最無辜的那一個啊。

  明明什麼都沒有干,也什麼都沒有表示,便被拉入了如此的一場漩渦中去。

  他好冤啊。

  【但為什麼說三國君主之間精彩紛呈,壓根不需要《三國演義》來助興呢。那就是因為,孫權和曹操之間,也是十分精彩啊。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便再格外在乎孫權,從此一心南望。

  並且表示,若能與孫權同游姑蘇之上,他此生足矣。

  這是什麼感天動地的宣言啊。】

  孫權面無表情地聽完這話。

  感動他是一絲一毫都沒有的,警惕忌憚倒是拉滿了。

  這不完全是曹操的宣戰嗎?

  還想打到他姑蘇來?

  休想。

  【在讓阮瑀代筆寫的給孫權的信件中,曹操深情表示:「孤與將軍,恩如骨肉。」

  這難道還不叫在意嗎?】

  看出來了,曹操也許是真的很想要這個兒子。

  孫權無言以對。

  這叫什麼在意,甚至都不是曹操親筆手書好嗎?

  【但我們曹公也並不是完全的單箭頭,其實孫權對曹操的評價也是很高的,尤其是等他自己登基為帝後,甚至明確表示其最為傾佩的政治人物是曹操。

  不過曹操活著的時候孫權很是傲嬌,有事曹公無事曹賊。

  二謀,你不應該在吳國,你應該去四川學變臉啊。】

  曹操表示,好的,他知道了。

  原來孫權那小子竟然在背後罵他是曹賊。

  但看在他最傾佩的人物是自己的份上,決定還是放平心態。

  他要早日和孫權同游姑蘇啊。

  到時候看他還敢不敢叫自己曹賊。

  【前面說到《三國演義》裡面那處精彩絕倫,讓周瑜心折的草船借箭是子虛烏有的情節。但實際上,這件事也不能算是羅貫中自己完全杜撰的,他也是參考了歷史上的原型。

  而好巧不巧,原型竟然是孫權和曹操。

  更巧的是,這件事,便是生子當如孫仲謀感慨的來源。

  好傢夥,Buff疊滿了。】

  曹操的雄雄壯志突然啞了火。

  不是吧,他不會真的給人送了十萬支箭吧?

  孫權:……

  【剛剛說了,曹操自從赤壁之戰之後就對孫權格外看重,果不其然,五年之後,曹操再次帥軍攻打東吳,兩軍對峙於濡須,首戰失利,曹軍不得進。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張遼帶給孫權的靈感,孫權見曹操堅守不出,便屢次挑

  釁曹操,想讓他出來一戰。

  曹操是個成熟的軍事家,自然不會輕易答應。】

  孫權有點無語。

  既然在誇他,就能不能不要再提張遼了?

  怎麼,挑釁難道還是張遼的專屬不成?

  這屬實是要素人員過於齊全了。

  【孫權也知道曹操不會應戰,藝高人膽大,他竟然親乘輕舟進入曹軍營寨巡視,曹操遙遙看見小舟,便已心有靈犀,知道這上面必定是孫權。

  不愧是惺惺相惜啊。

  而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的孫權顯然是會氣人的,他大大咧咧在曹營門口繞了一大圈,並且還不忘對著曹軍營地擊鼓奏樂,盡顯風采。

  曹操觀之,忍不住發出了讓人們銘記了上千年的千古佳句,這裡便為大家放上原句。

  「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雖然我們記住的,永遠是前半句,但是後半句其實也為後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之後,豚犬便被蔑稱自己不成器的兒子。】

  曹操此刻才是終於放下心來。

  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沒緣沒故說這種話嘛。

  原句都在這裡了,怎麼還整出了上面那一出呢。

  曹丕雖然心裡仍舊在計較,但也總算是放下了一點心。

  所以他爹拉踩的是劉景升的兒子,不是他。

  終於破案了。

  幸而劉表看不到天幕,否則定要吐血三升。

  【一種說法認為是曹操制止了想要拉弓引箭的下屬,說孫權只是來看曹軍軍容的,不許妄自射箭。

  而魏略卻記載說,曹操引亂箭齊發,箭卻只射中其船,船受重將要傾覆,孫權於是下令船調轉方向,用另一側受力,平安返回。

  回去之後,拔下箭來,發現魏軍的箭質檢很是過關,還能繼續使用。

  這便是草船借箭的原型。】

  曹操表示,肯定是第一種。

  他都堅壁不出了,怎麼還會輕舉妄動呢?

  可是那個什麼魏略?不是說他們是曹魏嗎?

  魏略不是應該是自己這邊的史書嗎?

  怎麼胳膊肘還往外拐啊?

  他不理解。

  【濡須口的精彩程度遠不亞於小說。孫權安然返回後不忘給曹操寫了一封信。曹操很是奇怪,在這個時候,自己掛念的孫權為何會給自己來信?

  於是展信讀來。

  上面只有十六個大字。

  「春生方生,公宜速去。」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