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可是,他寫這詩肯定跟孫策與周瑜二人毫無干係啊。

  都說了是悼念亡妻了!

  等會兒,悼念什麼?亡妻?

  尚未娶妻的蘇軾人都麻了。

  妻子還沒過門,就已經要預訂喪妻了是嗎?

  周瑜和孫策這簡直就是無妄之災。

  恨不能穿進天幕里,警告那個蘇軾,早兩年寫,八年生死兩茫茫就行了。

  而孫權顯然抓住了另一個重點。

  不是,公瑾哥與他兄長几乎同歲,那十年之後就逝去了,豈不是也才只有三十六歲?

  這真的合理嗎?

  【而關於周瑜之遺書,還大有玄機。根據史料和某演義,共有三個深入人心的不同版本的公瑾遺書,代表了三個與公瑾有關的不同組合。

  現在我們先來提第一個。

  那就是開篇先提故討逆將軍孫策,說自己受到了其特殊的禮遇。怎麼特殊了,展開講講嘛。

  十年了,他還記得孫策,真是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吶。】

  雖然剛剛得知了自己的死期的周瑜尚有些時不我待的感覺。

  但卻也沒妨礙他憤慨發表自己的反對意見。

  可是,可是,開篇寫舊恩,不是遺書的正常格式嗎?這都要發散?

  是不是未免有些太讓人崩潰了。

  感覺他之後可能都不會提筆寫字了。

  一寫就要被過度解讀。

  【別的不說,《三國演義》的作者雖然是東吳的黑粉,但是對於營造「兄弟」感情上,那還是很喜歡添磚加瓦的。

  《三國演義》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片段之一,莫過於孫策託孤。

  東吳之人表示,可真是難為那位作者了。

  這麼不喜歡他們東吳,還要記得寫他們兄弟情深。

  【不過事實上,當時的周瑜長年將兵在外,是東吳之高級將領,但並沒有進入核心樞密層。歷史上,孫策的託孤對象,主要是張昭。

  所以啊,來,我們來看看真·託孤大臣·張昭吧。

  孫策和張昭也是一段妥妥的君臣魚水之情啊。

  我們不能因為張昭年紀大,就不帶人家玩啊,我們拒絕年齡歧視。】

  張昭敬謝不敏。

  謝謝,要不還是放過他吧。

  還是看看「英俊貌美」的周都督吧。

  他覺得挺好的。

  【畢竟這對真的很深情啊。

  你看看孫策這深沉的告白,這是將江東大事一應囑託給了張昭啊。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這簡直讓我幻視隔壁。

  所以你們三國人託孤都是這一套嗎?

  別的不說,主打的就是一個感情豐沛。】

  張昭又想起了當年故討逆將軍託孤之情形,忍不住深深嘆了口氣啊。

  故將軍對他,的確信任有加。

  但不是那種信任有加啊。

  【三國之主公,各有自己的一套求賢的表現手法。曹操呢,喜歡同坐帷席;劉備,喜歡抵足而眠;孫權,喜歡撫摸愛臣之背;而孫策呢,就比較喜歡升堂拜母。

  沒錯,升堂拜母雙殺了。

  張昭跟孫策也升堂拜母過。

  當時江東不穩,孫策與張昭升堂拜母,任命其為長史,文武之事,一應交予張昭負責。】

  此言一出,三處地方的

  人,全都炸開了花。

  什麼天幕啊,內涵別人還四個一起內涵?

  尤其是方才以為自己逃過一劫的曹操:……

  他沒有跟很多人同坐過帷席!

  孫策表示自己好冤枉。

  他分明就升堂拜母過兩回,而且只是帶去給母親見一見,以示對他們的信任和尊重,怎麼就被歪曲成那樣了?

  沉默,是今天的討逆將軍。

  【而張昭也不負孫策的委託。哪怕之後一直被孫權冷待,不被孫權採納其決策方案,卻仍舊無怨無悔地穩固江東政權。

  也沒有擅作主張地去緩步西歸。

  只能說,張昭,你果然對故將軍,故劍情深啊。】

  張昭:……

  他是東漢末的人,他當然知道故劍情深是什麼意思。

  天幕你這樣做太不厚道了!

  他沒有!他沒有!

  孫權忍不住側目而視張昭。

  張昭,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張昭。

  可是,張昭長得的確不夠年輕漂亮吶,他無法想像自家兄長同張昭故劍情深的樣子。

  【其實一片冰心向孫策的,還遠不止張昭,另一個比較有名的是虞翻。虞翻是個文武全才,善用長矛,又精通經學,竟然還會醫術。據說虞翻曾經精準預言了關羽的死訊,讓孫權大為震撼。】

  遠在蜀漢的劉備攥緊了拳頭。

  什麼?雲長的死訊?

  【孫策與他確實是君臣想得。

  當年虞翻遇父喪,孫策為了安慰好友,還特意翻牆去虞翻家裡安慰他。表示「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

  說得虞翻兩眼淚汪汪。

  策鵝你是會釣的,這句話我咋這麼眼熟呢,說吧,你到底對多少人說過這句話?】

  孫策有點心虛。

  這等標準句式他確實經常說。

  但也不是很多吧,也就是太史慈啊,虞翻啊這種肱骨之臣他才會說嘛。

  哎呀,話不在多,管用就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