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們就挑兩個最為出名的來侃一侃。】

  曹丕表示,這樣的暴風雨,他屬實不願意承受。

  但在經歷了剛才的洗禮之後,曹丕已經淡定了不少。

  【第一個要講的,就是吳質。其實吳質在歷史上並不出名,也沒什麼特別值得銘記的功績。但曹家兄弟永遠靠自己的一隻筆,創造出不一樣的風采。

  吳質之所以能夠穩穩占據一席之地,與曹丕多年持之以恆的書信不無關係。

  現存曹丕給吳質的書信共三篇,篇篇感情細膩,思念縈懷。

  最出名的,還得是那篇《與吳質書》。

  「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對你的思念之情簡直讓我難以忍受,看出來你是真的很想他了,難怪曹丕一登上王位,就迫不及待地將人撈了回來,還不忘給人封個北中郎將。

  曹丕,我沒有看錯你,你雖然冷淡但不冷情嘛。】

  曹丕:謝邀,從今天開始,已經想斷情絕愛了。

  何況……

  曹丕感受到上首自家親爹如有實質的憤怒的視線。

  他爹一向討厭自己跟吳質等人混跡在一起,雖然自己一直在心裡思念舊友,希望能夠早日相聚。

  也知道如果自己上位,肯定是要召回吳質的。

  但天幕你如此直白地說出來。

  他感覺自己又要被教訓了。

  果然……

  上首曹操陰惻惻地咬牙道:「曹子桓!」

  曹丕低頭不說話。

  【除了吳質之外,另一位更是重磅級人物,那就是曹丕的四友之一——司馬懿了。

  畢竟身後之事曹丕又如何知道呢,誰能想到曹家的皇帝一個死得比一個早,而司馬懿又特別能活,直接四朝老臣。

  總之,在曹丕當政之時,司馬懿顯然還是十分忠誠的,每與大謀,輒有奇策,且勤於吏職,夜以忘寢。】

  曹操想到是自己專門給曹丕安排的司馬懿就有點心梗。

  如今聽到司馬懿對曹丕尚算忠誠,反倒是心態平穩了不少。

  那也就是至少是

  曹丕則表示,怎麼個都死得早法,這樣說真是讓人有點慌。

  還有,雖然他覺得這世間沒有不亡之國,但是如果仲達都可以被調侃摘桃大師了,豈不更說明便就在數代之間?

  那他曹魏之國壽,也未免有些過於短了。

  【最關鍵的是,司馬懿去世之後,不與遺孀合葬,不樹不封,一頭也埋進首陽山了。

  上一個認為世上無不被掘的墳墓,因而選擇薄葬,不樹不封進首陽山的是誰我不說。】

  曹丕表示,天幕不如直接報他的的名字算了,不必遮遮掩掩,反倒讓人更是浮想聯翩。

  為了降低被盜掘的風險選擇不與妻子合葬不也很正常嗎?

  他就肯定不合葬啊。

  兩個人又不會一起死,那埋兩次動靜不更大,目標更明顯嗎?

  給天幕這麼一說,好像他們是怎麼事先謀劃好的一樣。

  劉徹和始皇帝反應更劇烈。

  什麼叫沒有不被掘的墳墓?

  他們表示收到了一萬點暴擊。

  所以他們的墓還好嗎?

  真是讓人抓心撓肝。

  【既然都提到曹丕之墓,這裡便不得不插播一個小烏龍。雖然我們一直知道曹丕之墓在首陽山,且自己強調薄葬,又有《終制》為引,但我們一開始還是華麗麗地將他的兒子曹叡的墓誤解成了曹丕的墓。

  理由也很充分嘛,曹丕本人就比較矯情,性格又多變,萬一寫作《終制》,臨終又反悔咋辦。或者,先故布疑陣,其實換了個陵墓,也未嘗不可,畢竟狡兔三窟嘛。

  再加上,萬一這些王侯將相對薄葬的理解,跟我們後世人的理解又億點點偏差,又怎麼辦呢。】

  曹丕張了張嘴,最終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不是,你們後世之人是不是屬實有點欺人太甚了。

  一會兒質疑他的人品,臨終反悔,還嫌棄他矯情?

  他哪裡矯情了?

  他是這種人嗎?

  此外,他有必要這麼費勁心機嗎?還狡兔三窟。

  你們挖他家墳就算了,還指指點點。

  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當然,後經考古勘探,我們證實,這確實不是曹丕之墓,而是曹叡之墓。曹丕之墓,估計是真的不樹不封,所以暫時還沒有線索,說不準已經化為養料了,但我們還是會繼續努力噠!

  只不過也許因為之前的這麼一個小插曲,曹叡墓旁的導航時常精神分裂,一會兒說這是曹叡墓,一會兒又說您距離曹丕墓只有200米啦。

  這對生前關係一般的父子,死後也要糾纏不休呢。】

  曹叡、曹丕:……

  他們這是無妄之災!

  曹丕表示,你們要不還是不要努力了。

  他不怎麼想被你們發現到底葬在哪裡呢。

  曹叡則心有戚戚然,要不自己也學一下那個父皇,要不也找個什麼山進去躺下算了,看起來還是比較保險的。

  最好連自己葬在哪個山都不知道就更好了。

  【此外,司馬懿之諡號先為文貞,後又被司馬昭改諡為文宣。

  嗯嗯,我們知道的,一定只是單純因為司馬昭不喜歡貞這個字,我們絕對沒想歪。

  我們絕對沒有過度聯想,去思考為什麼曹魏明明諡號是單字,就你司馬仲達是不一樣的煙火是為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