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荀彧冰清玉潔,志向遠大,又和善涵容,收穫了曹魏及後世一大波迷弟迷妹。

  再加之他確實有大才,先替曹操制定了統一北方的戰略方針,而後又替他穩定後方,處理軍國大事,因此才能讓曹操後顧無憂,可謂是最強輔助。

  無怪乎曹操稱讚他為:「吾之子房也。」

  雖然他幹得好像是蕭何乾的活,但問題不大,曹老闆說他是什麼就是什麼吧,從曹老闆以後,大家都喜歡把得力的丞相助手稱為自己的子房。

  蕭何表示,一輩子白幹了。】

  蕭何:……

  曹操則表示,自己只是更喜歡子房一點,然後覺得文若之性子更像張良而已,後世要學他,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他們二人曾經當然有過心有靈犀的時候,畢竟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匡扶漢室。

  曹操曾言,願死後墓碑上刻著的,是漢之徵西大將軍之墓。

  他們二人都對那個已然飄遠的大漢心懷憧憬與懷念。】

  曾經二字一出,曹營之人便是心頭一緊。

  曹操皺了皺眉,回憶起了自己曾經的志向。

  只是如今位高權重,漢室衰微,所謂天命之說,他素來是不信的。

  既然劉氏可以,他又為何不行?

  留著等將來劉家再次做大之後對曹家鳥盡弓藏嗎?

  但文若……

  曹操深深地嘆了口氣。

  文若之志,從來只有做漢臣而已。

  不過他原本以為文若已經預料到了。

  【但可惜,權勢迷人眼啊。何況其實最後實權主要落在曹營,而遠在許都的荀彧已經慢慢淡出了核心權力層,只能說,一個空食盒,荀彧以憂死,為這段或許可以稱得上是君臣關係的關係蒙上了一層絕美的BE感。

  還是很悽美的。】

  空食盒?什麼空食盒?

  怎麼就以憂死了?

  曹操不理解。

  他或許無法再跟一心對大漢念念不忘的文若長久並肩而行,但他也不至於苛待文若吧?

  曹操有點懵。

  【總之對於空食盒的說法,大家眾說紛紜,無論是到底有沒有空食盒事件到為什麼會給空食盒,但無論如何,他們終究是半道殊途了,可悲可嘆又悽美。

  但戲劇性的是,曹操沒來得及走完最後一步,所以或許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世漢臣吧。

  反正沒稱帝就是漢臣,計劃通。】

  荀彧:……

  突然覺得也沒有哪裡不對。

  感覺心理上一下子就好接受了不少。

  畢竟嚴格意義上,自己推崇的主君沒有推翻自己一心想要捍衛的漢室。

  而遠在東吳的孫權忍不住在心裡瘋狂盤算。

  那他得早點稱帝啊,不然要是死得早,豈不是也白幹了?

  【翩翩公子的荀彧說完了,那我們想來必要提到另一位,那就是熱烈如火,最受曹操偏愛的郭嘉郭奉孝啦。】

  此言一出,郭嘉感受到了四面八方的目光紛涌而來。

  怎麼,又不是他自己說丞相最偏愛他好嗎?

  這是後世之人說的,與他郭奉孝何干?

  【郭奉孝,是曹操最喜歡的謀士,沒有之一。

  曹操將人引為知己,大肆表白,表示「唯奉孝能知孤意」。

  但,怎麼滴呢,端水大師曹操卻只一麵糊弄一下進言之人,一面對郭嘉卻更加器重。你就寵他吧。

  不過郭嘉他值得!

  他的熱情如冰封的火,若無明主,寧可賦閒六年,但若遇他心頭之明主,便是一整顆真心奉上啊。

  不知道後來的曹操會不會遺憾,沒能在他賦閒的時候早點遇見郭嘉。】

  曹操則表示,為什麼要到後來再遺憾。

  他現在就很遺憾吶。

  要是早點遇見奉孝,說不準他早就一統天下啦。

  郭嘉就笑笑不說話。

  【據說他們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這是什麼人間知己啊。】

  曹操和郭嘉表示,別

  以為他們沒有聽出來,天幕這是在內涵他們!

  而且,只是有的時候坐在一起而已,作為主公的謀士,坐在一起不是很正常嗎?畢竟蓆子那麼大。

  坐遠了如何謀事?

  【郭奉孝最為出名的,還得是他那張平平無奇的三國第一烏鴉嘴,無數人被他精準預言,包括他自己。

  有些時候不得不感慨,郭奉孝你是不是因為掛開得太大被封了啊。

  上一個這麼被封的,還是上一個呢。】

  郭嘉則表示,嘉聽不懂你在說什麼。

  什麼烏鴉嘴,你們天幕不能因為他會算就污衊他!

  人心不就這麼回事嘛,萬變不離其宗。

  【譬如江東當時風頭正勁的小霸王孫策。就連曹操也頗為忌憚,但郭嘉卻不以為然,表示,不久之後,他定然死於刺客之手,果不其然,旬月後,孫策遇刺。

  又譬如,袁紹剛死,諸位將軍謀士都建議曹操乘勝追擊,郭嘉一錘定音,表示,大家等著看吧,馬上袁家就要內亂了,不如退點兵給袁家一下發揮空間。

  曹操聽從郭嘉之計,果然,袁家內亂。】

  郭嘉:???

  他原話好像不是這麼說的吧?

  他好像只是說孫策初入江東,尚未收復江東人心,再加上其為人年輕氣盛,頗為自傲,若有刺客伏擊,恐怕難逃一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