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始皇帝一眼便從天幕中認出了那挖掘現場排列的兵馬俑。

  這,這不是他預定計劃的陪葬傭嗎?

  他的墓被人掘了?

  這怎麼還褪色了呢?

  好醜。

  他怒目而視,覺得自己的頭有點疼。

  這個世界,毀滅吧。

  而劉徹顯然對這些看起來格外壯觀的兵馬俑很感興趣。

  如今的陶俑是不是小了點,不太能體現他大漢的風貌啊,要不也做成等身的?

  身旁的官員趕忙制止道:「陛下,一定是因為秦皇的兵馬俑修得太大,才會被人掘了陵墓。」

  劉徹便又猶豫了。

  比起氣勢,好像還是保全陵墓最重要。

  【但無論如何,許多人都傾向於秦始皇人高馬大,有一米九八,啊,我們那身高兩米長的老祖宗啊。】

  始皇帝手肘撐在几案上,深覺疲憊。

  你們便是這麼愛戴老祖宗的嗎?

  第18章 秦皇其六

  【除此之外,還有各類性格迥異的楚國夫人,相傳是華陽太后為秦始皇迎娶的政治聯姻對象,兩人日久生情。

  至於為什麼最後沒有立她為後呢,各有各的淒婉動人的傳說,而這些楚國夫人們,無一例外,在每一段故事中,都是公子扶蘇母親的不二人選。】

  扶蘇:???

  求問,他到底有多少個不同的楚國母親?

  【還有人因此推斷說,秦始皇之所以不放權給扶蘇,便是因為扶蘇身上有一半楚國的血脈,擔心扶蘇是楚國想要復國利用的棋子。而楚女便也因為身後家族人的要求左右為難,鬱鬱寡歡。】

  扶蘇表示,他看起來有這麼廢柴嗎?

  何況他雖然不完全支持父皇郡縣制的想法,認為這樣恐讓六國其餘人不滿,理應緩緩圖之,可他不傻!

  他死生都是秦國人,如何可能讓楚國人隨意擺布?

  再者說,舉國上下都知道自己是父皇屬意的繼承人,這如果都不算信任和放權,那他也實在不明白還要如何了。

  【不過,也有說法認為,扶蘇之名,出自《國風·鄭風·山有扶蘇》,那一定是因為扶蘇的母親是鄭國人,且喜歡唱《山有扶蘇》。秦始皇喜歡鄭妃,因而愛屋及烏,重視鄭妃之子,遂取名扶蘇,只可惜鄭妃早逝,否則一定能當上鄭皇后!】

  始皇帝無言以對。

  他看個詩經給孩子取個名都要被解讀嗎?

  寫在鄭風裡不代表秦國人不能用吧。

  【眾所周知,關於秦始皇的後宮故事沒有任何一個字的史料記載,全靠兩千多年來人們的各種遐想。許多故事經過上千年的編寫,帶上了歷史的厚重感,便以訛傳訛,足以以假亂真。但事實上,之前所講述的這些故事,除卻巴清,其餘人都是後人編纂的。】

  李世民拍了拍身側長孫皇后的手,心底甚為寬慰。

  「帝王的後宮之事素來被百姓津津樂道,何況是秦皇此等帝王。恐便是如此迷霧重重,才會讓後世人這般惦念。而我有觀音婢在側已足矣,且我大唐史書如此詳盡,想來不會再有什麼誤傳。」

  長孫皇后雖笑意溫婉,心底卻有些惶惶然。

  她可不這麼想。

  她又想起自己未嫁時曾在書肆里看到的那些各式各樣的異聞錄,可也不乏與史料相衝突的記載。

  而先前天幕曾經對二郎如此誇耀,想必二郎在後世也是鼎鼎有名的皇帝,她有些擔心到時候二郎會不會撐不住。

  【但巴清的年歲說不定比秦始皇他媽的年齡還大,恐怕做不了傾國傾城的妖妃,至於什麼趙國的青梅,拜託,秦始皇從趙國離開的時候才九歲啊,還是個孩子啊,你們這些禽獸!】

  始皇帝的臉色好轉了許多。

  還好天幕還是明事理的,不至於讓他繼續被誤解。

  【但問題就出在了沒有史料上,政哥恐怕不知道,留白可真是個好東西。最是令人遐想,又沒有史料的限制,因而

  秦始皇的八卦故事是最為曲折離奇,情節堪稱驚心動魄。雖然你覺得這個故事很離譜,但你沒有證據啊,雖然我不能證明這個故事是真的,你也沒有證據證明真的沒有這個人吶。】

  這個邏輯始皇帝聽了都沉默。

  難道他因為覺得后妃無功勞於社稷,沒必要記載於史冊便是如此錯誤的決定嗎?

  他彪炳千秋的功績,愈發出名的名號,竟然引起的,是後人瘋狂的編造。

  他難得踟躕。

  要不然淺提一下?

  至少要證明,他沒有愛而不得!

  聽了這麼多故事,怎麼就沒有一個美人願意跟他終老呢?

  還有,後代人怎麼這麼大逆不道,政哥是什麼?

  他沒有給人當哥哥的愛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故事內容的要求也得與時俱進嘛,大家雖然都知道在造謠了,還是在造謠的路上一去不復返了。網絡文學的爆火帶來了三生情緣的故事,更促進著穿越的興盛。

  作為我們中華第一偶像,秦始皇的故事當然要與時俱進。可惜,陛下又慘當男二。】

  業因已知是造謠,始皇帝深覺自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便是接下來聽到什麼,也絕不會再動怒了。

  【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那跨越千年的愛戀,那掘了秦皇的墓也要在墓里深情戀愛的動人故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