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不管秦國是不是真的氏趙,當秦始皇登上秦王寶座的那一瞬間,他更可能讓自己冠以國號,如果有一天出現了秦始皇為秦王時的石刻,說不準也會刻上「有秦小子政」吧。】

  始皇帝一片沉默。

  不,他才不會用秦小子政這種說法,太謙卑,他不喜歡。

  若他還在秦王時,他至少也得寫上個有秦王政吧。

  而後方才反應過來。

  他是秦王時,壓根就沒有去刻石刻,根本就不必假設。

  都給天幕氣糊塗了。

  【第三種說法呢,則是認為司馬遷是受漢朝的影響。畢竟漢時也有用母族姓氏稱呼子女的用法,譬如戾太子劉據也被稱為衛太子。但問題就是,趙姬本身的姓氏已不可考,大概率她都不一定有姓氏之說,畢竟她原本只是個舞姬而已。

  很可能是秦始皇跟趙姬在趙國躲藏之時託名為趙政,後來便自趙國流傳開來。畢竟秦始皇的故事嘛,但凡有點什麼可以捕風捉影的,那必須得好好利用宣傳一下。總之趙政這個名字,於秦始皇而言,不會是什麼愉快的回憶。】

  始皇帝沒想到某種程度上,天幕竟然真相了。上一個敢在他面前提趙政二字的,都已被他發落去了。

  只是……

  始皇帝頗為無言地看著天幕,心道,如今大抵滿咸陽的黔首和六國餘孽們都記住了趙政二字。

  他甚至覺得自己都已經不那麼敏感了。

  無論如何,千秋之後,大家第一時刻想起的,不也是秦始皇,而非趙政麼。

  秦始皇聽起來,可比什麼公子政,秦王政都霸氣許多。

  【自戰國後

  期,姓氏合流便已有趨勢,何況是漢武時代呢。其實太史公自己在《史記》中對姓氏的區別就已經很模糊了,大概率是他也不是很能弄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便照單全收,全靠後人努力挖掘吧。但除非有天搞出時光機或者期待一下考古成果,不然這就永遠是個謎團。】

  考古?

  這是什麼東西?

  時光機?那又是何物?

  但始皇帝則終於搞明白了。

  那個什麼太史公,什麼司馬遷,竟然真的是漢武小兒的官員。

  他同那漢武帝,便這麼有淵源嗎?

  真的氣得想吐血。

  別讓他知道到底誰是那漢朝的開國皇帝。

  【趙政之說尚有些爭論在,但呂政之說,那便純粹是為了埋汰噁心一下秦始皇的。】

  始皇帝:呵,是了,他差點都忘了還有最初詆毀他的那個呂政。

  他聲音沉沉:「管好那些六國舊人。」

  劉徹則十分好奇,特意喚出司馬遷,問道:「當真有呂政之說法嗎?朕怎麼從沒聽說過?」

  司馬遷在心裡嘀咕,他也沒聽說過啊,呂政真的是他寫的嗎,不應該啊。

  他只是對那個捕風捉影的傳言有所懷疑,加上秦朝的史料缺乏,想來後面呂不韋當上了丞相,還被稱作「仲父」,他自覺也並非全無可能,方才有計劃記上一筆。

  但趙政的說法,他的確曾經聽聞過,覺得煞有介事,方才取信的。

  畢竟秦朝已是先朝,不必為尊者諱,一直稱之為秦王政。

  【不過沒有關係,無論秦始皇叫什麼,都無所謂了,他現在有一個更加響噹噹的名字,叫嬴政。這多霸氣啊,反正現代人也姓氏不分了,沒什麼大毛病,雖然就是你衝著秦始皇叫嬴政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你在叫他罷了。】

  嬴政?

  秦朝眾人眼前一亮。

  是真的好霸氣啊,果然稱他們曠古的始皇帝!

  從未設想過的路徑。

  但始皇帝顯然聯想到了什麼。

  之前他們就叫他老婆,認為他是老嫗。

  縱然說什么姓氏不分,但卻仍舊對他稱姓不稱氏,不會真的以為他是婦人吧!

  【既然出身問題已經解決了,那想來便要開始為秦始皇陛下解決一下愛情的問題。】

  這下莫說是始皇帝,便是其他朝代的皇帝也難免嗤笑出聲。

  李世民特意於花園找了處清雅之地,同長孫皇后觀賞天幕,聽聞此言,也忍不住衝著長孫皇后道:「雖然史書上未曾留下秦皇的姬妾,他也未曾有過皇后,但觀其登基後的舉措,哪裡有時間談情說愛啊。」

  劉邦則更是嗤之以鼻。

  他曾觀始皇帝陛下出巡,其間霸氣盡顯,何等英雄恣意。

  如何看也不是個會耽於情愛之人。

  而秦朝的諸位公子便更是有發言權了。

  他們家父皇,那壓根就是眼裡全是竹簡,心裡全是江山天下的人。

  扶蘇默默在心裡加了一句,若無天幕,可能心裡還會有點長生。

  但長生的目的,還是為了天下。

  殊途同歸了屬於是。

  【眾所周知,秦朝的史料本就沒有多少,關於后妃記錄的,那壓根就是沒有。但這又怎麼能打倒我們呢。沒有歷史,那就再好不過了,我們可以發明歷史嘛。】!

  第15章 秦皇其三

  【她,活潑靈動,心地善良。身為神醫之女,屢次救下被打得渾身是傷的鄰家男孩。他,沉穩早熟,備受欺凌,這點溫柔的善良便是他昏暗童年裡的一束光,是他心頭最真摯的美好。】

  【他們,兩小無猜,一個非卿不娶,一個非卿不嫁,度過了一段愉快美好的時光。然而不久之後,他的父親繼任秦王,兩人只好含淚告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