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來後世並非一個唯嫡長論之的時代。

  還有,為何又要叫他二鳳陛下?

  雖然,他確實有過拿鳳凰自喻的想法啦。

  後世的人怎麼連這都知道。

  但他微微皺了皺眉,並沒有忘記方才這天幕所說之帝王,全都是醉心於追求長生之術的帝王。

  莫非他登基之後也變了性子,開始追求那毫無意義的長生了?

  也對,之前不還說大唐的太宗是吃丹藥死的嗎。

  對此,他並不相信。

  而他旁邊的李建成聽此言論,臉色堪稱鐵青。

  他就知道,父皇將軍國大權悉數交於秦王,他焉有不反之理?可既然阿耶已然立他為太子,李世民此舉,便是謀逆的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為何天幕卻對李二大加讚譽,還有本朝的那些唐人們,緣何這般擁戴李二?

  他才是大唐的太子!

  而李淵則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二兒子。

  【另有唐制:有冤者哭昭陵下。而昭陵便是唐太宗的陵寢。更有宋陸游的詩句「孤忠無路苦昭陵」。

  要知道,這樣的殊榮,找遍兩千年的帝制都是絕無僅有的,一般而言,為一個朝代打下最深烙印的,通常都是開國皇帝,譬如的祖制不可變。再不濟也如漢高祖劉邦一樣,儘管以流氓之稱被世人笑話,但說起漢家天下,自也繞不開他這位開國帝王。】

  劉邦聽天幕這麼說,一口酒差點卡在喉嚨口。

  嘿,這酒是喝不下去了。

  乃公縱橫一生,怎麼就落下個再不濟的埋汰呢。不過……

  既然他都用上這再不濟了,想來那個唐朝小兒他爹,怕是更悽慘吧。

  【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現在提起太宗,後世的人都默認太宗皇帝才是替大唐實實在在打下天下的人,李淵基本上是在講到太宗的時候順帶捎上的。莫說是後人,便是連唐人,其實也更傾向於「太宗立國」的說法。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云:「太宗以神武之姿,撥天下之亂」。

  便是李唐皇室,凡朝廷有大事發生,也都更喜歡「祭告昭陵」。漢唐漢唐,作為華夏人心目中最有存在感之一的盛世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把自己搞得這麼沒有存在感,也實在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本來就有點心生狐疑的李淵聽到天幕竟然如此偏心自己那個二兒子。

  他這個二兒子確實能力出眾,只是前隋楊廣幼時又何嘗不是名聲斐然,能力出眾?

  結果不還是二世而亡了?

  何況有他在,想必可以平衡兩位兒子的關係,他按照法度立長不立賢,何錯之有?

  這天幕緣何如此偏心。

  再者說,瞧瞧他家老二的後代,完全

  不把自己這個開國皇帝放在眼裡,這應該反省的,是他們李唐的後代吧,為何要讓他反省?

  這話要是讓常柚聽見估計要發笑。

  李淵還當真挺把自己當回事的,自己平衡之術玩的稀爛,還在那裡做什麼兄友弟恭的春秋大夢,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還有,那個隋煬帝楊廣,快別來登月碰瓷他們家二鳳陛下了。

  大唐後面的其他皇帝,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祭告昭陵有什麼不對,歷代不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難道祭告高祖嗎?

  他真的能保佑大唐嗎?

  各位唐朝的皇帝搖了搖頭,還是昭陵比較靠譜啊。

  而另一邊的西漢,漢武帝聽常柚如此長篇大論,便頗為不滿。

  「這個唐太宗什麼來頭啊,為什麼天幕神女對他如此長篇大論地誇讚?」

  剛剛他可記得清清楚楚,天幕只是給了一段不輕不重的功績誇獎,就趕緊轉頭罵他了,結果這個什麼什麼李世民,又是說他最耀眼,就連這種逾越祖制的事也滿是褒讚。

  他決定了,他必須得做出點什麼更大的功績來,他劉豬……

  不,他劉徹才該是最耀眼的!

  劉徹心虛地捋了一下衣袖,差點就被天幕帶偏了。

  【唐末農民起義,一曲秦王破陣樂,原本已經投降歸附的軍民又重新拿起武器,又給苟延殘喘的唐朝續命20年。只能說,二鳳,平平無奇大唐所有人的白月光實錘了。】

  秦王破陣,說的是他嗎?

  李世民被這天幕誇得有點飄飄然,心底十分開懷。

  沒想到後世對他的評價竟然如此之高,百姓竟然對他如此愛戴,他更是應該愛民如子才是啊。

  只是這怎麼突然就轉折到大唐末年了呢,哎,雖然知道各朝各有各朝的命數,只是驟然知道大唐會亡,他心裡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亂世之中,百姓又是一副如何淒涼的場景呢。

  常柚一夸李世民就有點剎不住車,差點就忘了自己這一期的主題是丹藥。

  她摩拳擦掌,誓要為大唐白月光洗清冤屈,順便吐槽一下這個迷幻的大唐。

  【之前說到,唐太宗李世民死於胡藥之手,這種說法最早源自舊唐書的記載,說唐憲宗向大臣們詢問神仙之事是否可行,李藩為了勸諫皇帝舉例說明,那舉別人的例子當然沒有舉我們大唐白月光的例子比較有煽動性啊,於是李藩便道:「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

  歷來有名皇帝的死亡總是最惹人遐想,尤其如果不是正常死亡的話,那必然引起人們的津津樂道。因而自從這種說法一出,基本上後世人提起唐太宗,總有很多人認為他是吃丹藥死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