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頁
“所以連李將軍也不可信?”崔奇南心驚肉跳,越想越害怕,俊秀的臉孔慘白一片,搖搖欲墜。
裴英娘繼續翻白眼,“郎君誰都不挑,特意讓李將軍帶兵守衛長生院,你說呢?”
崔奇南長舒一口氣,以李旦的為人,如果不是確信李將軍值得信任,絕不會讓他保護裴英娘和皇太孫,看來李將軍不是內應。
裴英娘接著道,“如果那些人深明大義,說動長生院的人,那麼長生院也不安全,只有你們幾個不會被說服,你警醒些。”
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崔奇南收起玩笑之色,“我明白。”
※
長生院外。
孫成珂一臉無措,他奉命保護太子妃和皇太孫,太子妃為何緊閉大門,不許他進去?
太子殿下說一不二,而據說太子殿下對太子妃殿下言聽計從……
孫成珂搓搓手掌,“行嘞!我們在外面護衛,也是一樣的。”
副將臉色變了變,“將軍,此事不妥,見不到太子妃和皇太孫,我們怎麼確定他們的安全?”
孫成珂擺擺手,“李將軍在裡面呢!”
副將臉色微沉,還想說什麼,孫成珂喝令眾人擺開陣勢,軍士們四下里散開,圍住長生院。
有人走到副將身後,沉聲問:“裡面有多少人?”
副將氣呼呼道:“不清楚……李將軍營里的幾千軍士是跟隨執失都督打敗突厥人的精兵,個個能以一當百,前不久才秘密趕回洛陽,我們很少和他們接觸。”
那人思索半晌,低聲嘆息,“如果太子妃還在甘露台就好了,只有我們幾人,根本沒法混進去……”
副將心有戚戚焉,“誰能想到太子妃會進宮呢?這裡可是最危險的地方,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麼想的。李將軍那人一根筋,和我們又沒有交情,如果是其他人,或許還可以勸他和我們裡應外合,偏偏這次跟隨太子妃進宮的不是楊知恩……”
楊知恩是太子的戶奴,是他們的舊相識,對他們沒有防備之心,說不定會放他們進去。
問話的人怔愣片刻,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太子殿下……殿下早就察覺他們的意圖了,宮變不僅僅是瓮中捉鱉,誅殺二張那麼簡單,同時也是引出他們這些人,殿下想把對太子妃抱有敵意的人一窩端,好為將來冊封太子妃為大唐皇后掃清障礙!
這是何等的深謀遠慮,說不定早在很久以前,太子就打算好了這一切,他們以為跟隨太子殿下多年,對太子的脾性了如指掌,其實不然,太子不在乎他們這些兢兢業業誓死效忠的忠僕,太子心裡只有太子妃!
頃刻間汗出如漿,這人毛骨悚然,手腳發顫,一把捉住副將的手,“快通知其他人,千萬別輕舉妄動!”
然而為時已晚。
第239章
長生院。
幾名衛士忽然暴起, 制住副將和另外一個身量稍矮的男子, 七八個甲士同時從不同方向圍攏過來,拖走兩人。
事情發生得太快, 周圍的人半天反應不過來,面面相覷。
部屬急忙稟報與孫成珂知道,他翻了個白眼, 揮揮手,“我就是個大老粗,只知道聽從太子殿下的命令行事,既然下令抓人的是殿下, 他們肯定犯了什麼事, 你們別管。”
部屬應喏。
孫成珂心裡暗罵, 副將是他的同鄉, 要是他真的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會不會連累自己?好不容易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立下大功,就等著殿下登基論功行賞了,要是因為副將壞了他的好事, 他得慪死!
長生院內,蔡淨塵躍下院牆,拍拍袖角蹭到的灰塵,走向內殿。
一隻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蹴鞠滾到他腳下,他腳步一頓,彎腰撿起皮球。
“吧嗒吧嗒”,穿一身錦緞春衫的皇太孫邁著小短腿, 慢條斯理走到他面前,盯著他手裡的皮球看。
粉妝玉琢的小郎君,唇紅齒白,眉眼幾乎和娘子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就是不大愛說話,這一點好像遺傳自他的父親。
蔡淨塵把皮球送到皇太孫手上,宮婢們笑著走過來,哄皇太孫去花園裡玩,那邊地方更大。
皇太孫脾氣好,抱著皮球,朝蔡淨塵點點頭,跟著宮婢離開。
涼亭里,裴英娘放下熱氣縈繞的細瓷茶杯,看到蔡淨塵蹲在長廊前發呆。
半晌之後,他站起身,朝她走過來,稟報院外的情況。
知道孫成珂和那些人沒有關係,裴英娘淡淡嗯一聲,和她預料的差不多,武人大多信奉用戰功說話,和後宮的牽涉不多,不會算計得那麼深。
李旦抓到埋伏在孫成珂身邊的副將,應該很快能順藤摸瓜,查出幕後主使。他從自己身邊人查起,不用她出手,她只需要靜等審問結果出來。
她端起涼下來的梅片茶,淺啜一口,“四郎,等事情了結,你離開中原吧。”
蔡淨塵身子緊繃,藏在袖子裡的手緊緊握拳。
娘子說過讓他好自為之……他以為娘子不想管他了。
裴英娘看著杯中碧綠的茶水,曬乾的花瓣吸飽水分,重新綻放,她撩起眼帘,“記住,永遠不要回來。”
李旦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必將是穩定人心,而穩定人心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清算酷吏,讓百姓們出口惡氣。酷吏伏法,大快人心,百姓們同仇敵愾,齊頌主上聖明,再多的不滿和矛盾,都能暫時平息。
張易之兄弟的從兄、武家人,丘神勣,周興,還有蔡淨塵,都在酷吏名單上。
涼亭外一株株杏樹,捧出一團團嬌艷淺粉,花瓣紛紛揚揚,灑落一地。
蔡淨塵單膝跪地,“是。”
這時,遠處突然響起悠遠的鐘聲。敲鐘的人不慌不忙,每一聲鐘響平穩從容,肅穆而沉緩,在熾烈的艷陽下,在柔媚的春風中,鐘聲如潺潺的水波,緩緩流淌開來,越過重重宮闈,越過高聳的城牆,越過膽戰心驚的人群,傳遍紫微宮的每一個角落。
廝殺結束了。
裴英娘緩緩站起身,迎著刺眼的日光,踱出涼亭,問一旁的上官瓔珞,“退位詔書準備好了?”
上官瓔珞點點頭。
詔書由她親筆書寫,只等女皇過目。
※
這一場政變進行得異常順利,並沒有持續很久。
女皇染病,群龍無首,被盧雪照騙到政事堂的大臣們看到羽林軍統領打出光復大唐的旗號,幾乎沒有猶豫,立刻俯首臣服。
薛紹負責看守洛陽四門,南北東西要道戒嚴,雖是大白天,城裡卻靜悄悄的,武侯騎馬巡邏,長街內外唯有清脆的馬蹄聲,一百多座里坊,沒有任何人反抗。
皇城已經完成交接,坊市間平靜祥和。
張宰相、楊知恩等人兵分幾路,從洛陽最外圍開始,逐步往裡深入,抓捕張易之的從兄弟、武家族人,以及二十幾名為虎作倀的酷吏和輕浮文士。
宮城內,李旦親自領兵圍剿依附二張的黨羽,一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一般,摧毀二張精心布置的親兵。
裴英娘繼續翻白眼,“郎君誰都不挑,特意讓李將軍帶兵守衛長生院,你說呢?”
崔奇南長舒一口氣,以李旦的為人,如果不是確信李將軍值得信任,絕不會讓他保護裴英娘和皇太孫,看來李將軍不是內應。
裴英娘接著道,“如果那些人深明大義,說動長生院的人,那麼長生院也不安全,只有你們幾個不會被說服,你警醒些。”
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崔奇南收起玩笑之色,“我明白。”
※
長生院外。
孫成珂一臉無措,他奉命保護太子妃和皇太孫,太子妃為何緊閉大門,不許他進去?
太子殿下說一不二,而據說太子殿下對太子妃殿下言聽計從……
孫成珂搓搓手掌,“行嘞!我們在外面護衛,也是一樣的。”
副將臉色變了變,“將軍,此事不妥,見不到太子妃和皇太孫,我們怎麼確定他們的安全?”
孫成珂擺擺手,“李將軍在裡面呢!”
副將臉色微沉,還想說什麼,孫成珂喝令眾人擺開陣勢,軍士們四下里散開,圍住長生院。
有人走到副將身後,沉聲問:“裡面有多少人?”
副將氣呼呼道:“不清楚……李將軍營里的幾千軍士是跟隨執失都督打敗突厥人的精兵,個個能以一當百,前不久才秘密趕回洛陽,我們很少和他們接觸。”
那人思索半晌,低聲嘆息,“如果太子妃還在甘露台就好了,只有我們幾人,根本沒法混進去……”
副將心有戚戚焉,“誰能想到太子妃會進宮呢?這裡可是最危險的地方,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怎麼想的。李將軍那人一根筋,和我們又沒有交情,如果是其他人,或許還可以勸他和我們裡應外合,偏偏這次跟隨太子妃進宮的不是楊知恩……”
楊知恩是太子的戶奴,是他們的舊相識,對他們沒有防備之心,說不定會放他們進去。
問話的人怔愣片刻,忽然腦中靈光一閃,太子殿下……殿下早就察覺他們的意圖了,宮變不僅僅是瓮中捉鱉,誅殺二張那麼簡單,同時也是引出他們這些人,殿下想把對太子妃抱有敵意的人一窩端,好為將來冊封太子妃為大唐皇后掃清障礙!
這是何等的深謀遠慮,說不定早在很久以前,太子就打算好了這一切,他們以為跟隨太子殿下多年,對太子的脾性了如指掌,其實不然,太子不在乎他們這些兢兢業業誓死效忠的忠僕,太子心裡只有太子妃!
頃刻間汗出如漿,這人毛骨悚然,手腳發顫,一把捉住副將的手,“快通知其他人,千萬別輕舉妄動!”
然而為時已晚。
第239章
長生院。
幾名衛士忽然暴起, 制住副將和另外一個身量稍矮的男子, 七八個甲士同時從不同方向圍攏過來,拖走兩人。
事情發生得太快, 周圍的人半天反應不過來,面面相覷。
部屬急忙稟報與孫成珂知道,他翻了個白眼, 揮揮手,“我就是個大老粗,只知道聽從太子殿下的命令行事,既然下令抓人的是殿下, 他們肯定犯了什麼事, 你們別管。”
部屬應喏。
孫成珂心裡暗罵, 副將是他的同鄉, 要是他真的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會不會連累自己?好不容易冒著掉腦袋的風險立下大功,就等著殿下登基論功行賞了,要是因為副將壞了他的好事, 他得慪死!
長生院內,蔡淨塵躍下院牆,拍拍袖角蹭到的灰塵,走向內殿。
一隻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蹴鞠滾到他腳下,他腳步一頓,彎腰撿起皮球。
“吧嗒吧嗒”,穿一身錦緞春衫的皇太孫邁著小短腿, 慢條斯理走到他面前,盯著他手裡的皮球看。
粉妝玉琢的小郎君,唇紅齒白,眉眼幾乎和娘子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就是不大愛說話,這一點好像遺傳自他的父親。
蔡淨塵把皮球送到皇太孫手上,宮婢們笑著走過來,哄皇太孫去花園裡玩,那邊地方更大。
皇太孫脾氣好,抱著皮球,朝蔡淨塵點點頭,跟著宮婢離開。
涼亭里,裴英娘放下熱氣縈繞的細瓷茶杯,看到蔡淨塵蹲在長廊前發呆。
半晌之後,他站起身,朝她走過來,稟報院外的情況。
知道孫成珂和那些人沒有關係,裴英娘淡淡嗯一聲,和她預料的差不多,武人大多信奉用戰功說話,和後宮的牽涉不多,不會算計得那麼深。
李旦抓到埋伏在孫成珂身邊的副將,應該很快能順藤摸瓜,查出幕後主使。他從自己身邊人查起,不用她出手,她只需要靜等審問結果出來。
她端起涼下來的梅片茶,淺啜一口,“四郎,等事情了結,你離開中原吧。”
蔡淨塵身子緊繃,藏在袖子裡的手緊緊握拳。
娘子說過讓他好自為之……他以為娘子不想管他了。
裴英娘看著杯中碧綠的茶水,曬乾的花瓣吸飽水分,重新綻放,她撩起眼帘,“記住,永遠不要回來。”
李旦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必將是穩定人心,而穩定人心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清算酷吏,讓百姓們出口惡氣。酷吏伏法,大快人心,百姓們同仇敵愾,齊頌主上聖明,再多的不滿和矛盾,都能暫時平息。
張易之兄弟的從兄、武家人,丘神勣,周興,還有蔡淨塵,都在酷吏名單上。
涼亭外一株株杏樹,捧出一團團嬌艷淺粉,花瓣紛紛揚揚,灑落一地。
蔡淨塵單膝跪地,“是。”
這時,遠處突然響起悠遠的鐘聲。敲鐘的人不慌不忙,每一聲鐘響平穩從容,肅穆而沉緩,在熾烈的艷陽下,在柔媚的春風中,鐘聲如潺潺的水波,緩緩流淌開來,越過重重宮闈,越過高聳的城牆,越過膽戰心驚的人群,傳遍紫微宮的每一個角落。
廝殺結束了。
裴英娘緩緩站起身,迎著刺眼的日光,踱出涼亭,問一旁的上官瓔珞,“退位詔書準備好了?”
上官瓔珞點點頭。
詔書由她親筆書寫,只等女皇過目。
※
這一場政變進行得異常順利,並沒有持續很久。
女皇染病,群龍無首,被盧雪照騙到政事堂的大臣們看到羽林軍統領打出光復大唐的旗號,幾乎沒有猶豫,立刻俯首臣服。
薛紹負責看守洛陽四門,南北東西要道戒嚴,雖是大白天,城裡卻靜悄悄的,武侯騎馬巡邏,長街內外唯有清脆的馬蹄聲,一百多座里坊,沒有任何人反抗。
皇城已經完成交接,坊市間平靜祥和。
張宰相、楊知恩等人兵分幾路,從洛陽最外圍開始,逐步往裡深入,抓捕張易之的從兄弟、武家族人,以及二十幾名為虎作倀的酷吏和輕浮文士。
宮城內,李旦親自領兵圍剿依附二張的黨羽,一路所向披靡,摧枯拉朽一般,摧毀二張精心布置的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