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月氏是大齊周邊的國家之一,地處西北方,這國家雖然也叫月氏,但和絲綢之路上那個月氏國已經沒多大關係了,匈奴人從中原撤出以後,一支回到草原重新建立匈奴,一支則不願意再回到什麼都沒有的草原上,選擇去攻打西亞,打來打去,一個地方都沒打下來。

  咳……但是他們的人都留在那邊了,左賢王還娶了當時月氏的公主,又發動了一通政變,成功上位。也就是說,現在的月氏,只是套著殼子的另一個匈奴。

  然而它跟正經的匈奴也是有區別的,比如月氏人種族混合程度非常高,再比如他們已經不放牧了,而是跟中原差不多,發展農業、文化、藝術,再再比如,發展了那麼多年,他們的王族已經一點血性都沒有了,整天就知道吟詩作對、寫寫畫畫,從王族到普通百姓,清一色的喜歡裝文化人。

  劃重點,他們都喜歡文化人。

  如今才學會怎麼寫字不手抖的孟昔昭:「……」

  第22章 還願

  月氏這個國家, 其實地位也很尷尬。

  因為它既沒有厲害到可以稱王稱霸,也沒有弱小到需要對其他國家俯首稱臣,說它沒實力吧, 它也能拉出一支十萬人的軍隊,跟人拼命, 但要說它有實力, 又對不起它牆頭草一般的行為。

  被當初的匈奴左賢王搶了王位,月氏人當時是忍了, 但沒過幾年,就密謀弄死了那位左賢王, 內部來了一個大混戰, 只要跟王族沾點血緣關係,就都覺得自己可以勝任王的位置。匈奴安頓好了自家草原, 扭頭一看,鄰居居然亂了,匈奴單于樂不可支的就要過去接收勝利成果, 月氏人大驚, 趕緊暫停內鬥,一致對外。

  月氏王后, 就是那位左賢王當時娶的公主, 她當機立斷,把自己幾個孩子的姓全都改成了自己的, 還把左賢王的屍體刨出來,弄了個不倫不類的入贅儀式,直接把王, 變成了王夫,然後又把自己最大的兒子推出來, 提議讓他繼位。

  也是多虧了這位公主聰明,不然月氏還真有可能被匈奴吞併。只是改了個姓而已,月氏人的反抗心理就沒那麼強烈了,匈奴大軍來到以後,他們抵死頑抗,匈奴見討不到好,就跟月氏簽了個停戰協議,說明只要月氏每年給他們進貢,他們就承認月氏是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而且會跟他們睦鄰友好。

  ……果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匈奴強的時候,月氏自然是點頭哈腰,無有不從,但匈奴一旦弱下來,月氏就會瞬間翻臉,過去的兩百年間,人們都數不清月氏到底背刺過匈奴多少回了,背刺匈奴的時候,月氏當過越朝的小弟、當過夏國的小弟、還當過遙遠的基輔羅斯的小弟……

  月氏人種族高度混合是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別說普通百姓了,連王族,都是徹徹底底的混血,既有匈奴血統、又有東歐血統、還有西亞血統、和一部分的黃種人血統。

  嗯……最後一點,說起來有些丟人。

  月氏給周邊國家當了兩百年小弟,越朝和齊朝也沒閒著,給周邊國家輸送了兩百年的公主……

  越朝就不必說了,年年跟匈奴打仗,除了匈奴沒有,為了讓其他國家別來摻一腳,越朝幾乎把所有的公主都留給外國了。大齊跟匈奴沒有那麼連綿不絕的戰事,但他們也會往外送公主。

  別問,問就是睦鄰友好,未雨綢繆,不管會不會打仗,先把公主送出去再說。

  孟昔昭尋思著,大齊人可能心態已經扭曲了。

  上層是什麼想法,底下人是不會知道的,為了讓他們覺得輸送公主是好事、一點都不丟臉,上層甚至會大力宣揚,說公主嫁出去是為了結秦晉之好,是極度光榮的事情,一年兩年,沒什麼效果,十年八年的下來,人們對嫁公主這種事就會感覺很常見,甚至假如不嫁了,他們還會有意見。

  怎麼不把公主嫁過去了?不嫁公主,怎麼宣揚我們大齊國威,怎麼顯示我們大齊胸襟廣闊?

  孟昔昭撐著臉,百無聊賴的晃了晃腿。

  教化民眾這種事太高大上了,他管不了,他還是把眼下的問題解決了吧,明天去月氏驛館,他要帶什麼見面禮呢?

  *

  月氏驛館在淮河對岸,也就是大報恩寺東邊二十丈的長生街上。

  長生街就是驛館一條街,除了各個國家的驛館都設在這,這裡還開了很多家客棧,有的是大齊人開的,有的就是外國人開的。

  但不管哪國人開的,招待的都是外國客人,孟昔昭今天沒坐馬車,一路走來,就沒見過幾個大齊人,各國的商人穿著不同的服飾,用各自的語言跟別人交流,孟昔昭駐足聽了一會兒,發現一句都聽不懂。

  越在這種時候,他越覺得扎心。

  因為上輩子,他的大學專業就是小語種專業。

  然而非常不幸,他學的語種來自非洲,一點都幫不上忙。

  除非大齊能在孟昔昭有生之年造船出海,不然,他的這個技能點,怕是一輩子都用不出來了。

  悠悠的嘆了口氣,孟昔昭邁步走向月氏驛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很快,月氏使臣就出來見他了。

  這就是給月氏人辦事的好處了,月氏人自己也知道,說不定哪天他們就又開始當大齊的小弟了,態度上還是過得去的,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嘛。

  要是換了對面的匈奴,孟昔昭今天能不能見到人,都不好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