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頁
老秦人在嬴政手下尚且是一統六國開疆拓土英勇善戰的虎狼之士,那麼難道會等到嬴政一死,就輕易地被手下敗將掀翻棋局捲土重來,變成了軟弱可欺的寵物貓狗嗎?
——不可能啊。
所以粗暴地將所有可能掀起叛亂的人都殺了,只是治標,不是治本。沒有張耳還可能有曾耳,沒有陳勝吳廣還可能有吳勝陳廣——如果不弄明白這些人作亂的原因,秦是不可能存活下去的。
如果說在第一次知道秦亡的時候,嬴政的驕傲使得他內心的怒火難以平歇,灼燒著他的理智,可能左右他干出類似的事情。等到此時,他多年修養的城府已然足夠他不動如山。
於是此刻他也只動了動自己的眉梢,對著面前的李斯,嘴角露出的弧度說不好是嘲諷還是戲謔:「看來丞相未來做出的事情,也沒辜負家鄉新的稱謂。」
扶持反秦第一禍水胡亥上台,不可不謂之「反秦義士」啊!
……
李斯臉都綠了。
【他大概生於楚頃襄王十九年,相當於秦昭襄王二十七年,比始皇帝大二十一歲,比趙高大二十四歲。】
嬴稷頓了頓:
嗯,昭襄王,目前沒聽說過的但是很明顯不差的美諡。看起來和他的好大曾孫差了四五十年的樣子……
——是他,沒錯了!
自信的老秦王眯了眯眼:二十七年啊,那一年他幹了啥?
白起伐趙,攻下了代郡的光狼城。司馬錯攻楚,占領了黔中。最後楚王割讓了漢水以北及上庸的土地,狼狽地向他求和。
而他繼而在兩年後,讓白起再度出兵為他攻克下楚國的國都,在郢都的烈火中,他焚燒著楚國的先王墳墓,逼迫著楚王含淚遷都到陳丘。
「陳郡啊——」嬴稷將這個地名頗為玩味地放在舌尖上打轉,喉口泄出了一聲輕笑。
「可惜,想把我們大秦未來的丞相現在帶回來,多少還是有些為時尚早了。」
那位李斯現在才幾歲?怎麼帶得回來?就算帶回來了,在秦國還能被養成後來的丞相嗎?
嬴稷不好說,但是秦國已經連著好幾代丞相用的是別國人才了。他尋思秦國本地的丞相成材率,對比秦國本土名將成材率,可能多少是有點磕磣地不堪入目。
——無所謂,他們會「六國才秦國用」,等敵方把家裡水靈靈的大白菜培養好之後再搶回來自己用。
哦對,秦國明君成材率還是足以睥睨天下的。
除了最後出了個究極無敵大傻蛋胡亥:)
—
李斯:不是,能不能別提趙高?
這多少有點太晦氣了吧!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能夠從太史公對於李斯年輕時候的記載看出一些端倪。
當時,李斯還在楚國的郡府中做著一個默默無聞,並且肉眼可見沒有出頭渠道的文法小吏,心中鬱悶,頗有懷才不遇之感。
他一個人住在郡吏的宿舍中,去廁所的時候常常會遇見老鼠偷吃糞便中的殘物。而每當有人或者狗走近,老鼠們就會驚恐不安地紛紛逃竄。他於是不免覺得可憐,甚至有些悲哀。
而等到有一天,他有事去政府的糧倉,便看見倉中的老鼠個個肥大,住在屋檐之下飽食終日,不受任何驚擾,過得簡直自在,和廁所中的老鼠有著天壤之別。
在那一刻,李斯天生聰慧敏感的神經便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觸動,牽動著他鬱郁不得志的憤懣陰鬱,高聲感嘆出了一句從此改變了他人生命運的話語: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人的賢明和不肖,就如同鼠在倉中與廁中一樣,不過是取決於置身在不同的位置上而已啊!】
太史公·司馬遷:這些話我真的寫過。
年輕的太史令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哪怕不是現在寫的,未來的他在對於李斯的微妙看法上竟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於是他喃喃自語:「李斯作為一個平民想要成為諸侯的座上賓,於是入秦事始皇,繼而輔之卒成帝業,尊為二公,可謂幸矣。」
但是啊,「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
他一一細數著李斯在二世之時犯下的罪過,最後帶著些憐憫並感嘆意味地搖了搖頭。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司馬遷說,「他的功勞分明應該和周召二公並列的。」
所以他最後才會在《史記》中採用這個逸聞吧,聊作一種讖言似的開頭——
【而我們回顧李斯這一生的大起大落,其實最後不免會發現種種後果,都是出於他這種一定要親手把握住選擇自己境遇的執念。
他不想繼續做廁中之鼠了。他更不想自己到頭來會因為喪失掉全部選擇權,重新淪落回廁中之鼠的地位。】
——荒謬。
嬴政本能地將自己的嘴角抿成平直的一線,沒有泄露內心下意識不屑的嗤笑:他都那樣為李斯將未來安排妥當了,他怎麼還會繼續害怕自己會重新淪落回「廁中之鼠」的地步?
始皇帝是從來不缺少自信驕傲的人。他只會擔憂後繼者不能做到自己的高度,繼而接近狂妄地希望憑一己之力抹平子孫後代面前的坎坷。
所以他完全沒辦法理解李斯的這種憂懼,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會惱火於李斯的這份恐懼——因為在嬴政看來,這本質上是臣下對於他御下之道的質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不可能啊。
所以粗暴地將所有可能掀起叛亂的人都殺了,只是治標,不是治本。沒有張耳還可能有曾耳,沒有陳勝吳廣還可能有吳勝陳廣——如果不弄明白這些人作亂的原因,秦是不可能存活下去的。
如果說在第一次知道秦亡的時候,嬴政的驕傲使得他內心的怒火難以平歇,灼燒著他的理智,可能左右他干出類似的事情。等到此時,他多年修養的城府已然足夠他不動如山。
於是此刻他也只動了動自己的眉梢,對著面前的李斯,嘴角露出的弧度說不好是嘲諷還是戲謔:「看來丞相未來做出的事情,也沒辜負家鄉新的稱謂。」
扶持反秦第一禍水胡亥上台,不可不謂之「反秦義士」啊!
……
李斯臉都綠了。
【他大概生於楚頃襄王十九年,相當於秦昭襄王二十七年,比始皇帝大二十一歲,比趙高大二十四歲。】
嬴稷頓了頓:
嗯,昭襄王,目前沒聽說過的但是很明顯不差的美諡。看起來和他的好大曾孫差了四五十年的樣子……
——是他,沒錯了!
自信的老秦王眯了眯眼:二十七年啊,那一年他幹了啥?
白起伐趙,攻下了代郡的光狼城。司馬錯攻楚,占領了黔中。最後楚王割讓了漢水以北及上庸的土地,狼狽地向他求和。
而他繼而在兩年後,讓白起再度出兵為他攻克下楚國的國都,在郢都的烈火中,他焚燒著楚國的先王墳墓,逼迫著楚王含淚遷都到陳丘。
「陳郡啊——」嬴稷將這個地名頗為玩味地放在舌尖上打轉,喉口泄出了一聲輕笑。
「可惜,想把我們大秦未來的丞相現在帶回來,多少還是有些為時尚早了。」
那位李斯現在才幾歲?怎麼帶得回來?就算帶回來了,在秦國還能被養成後來的丞相嗎?
嬴稷不好說,但是秦國已經連著好幾代丞相用的是別國人才了。他尋思秦國本地的丞相成材率,對比秦國本土名將成材率,可能多少是有點磕磣地不堪入目。
——無所謂,他們會「六國才秦國用」,等敵方把家裡水靈靈的大白菜培養好之後再搶回來自己用。
哦對,秦國明君成材率還是足以睥睨天下的。
除了最後出了個究極無敵大傻蛋胡亥:)
—
李斯:不是,能不能別提趙高?
這多少有點太晦氣了吧!
【他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能夠從太史公對於李斯年輕時候的記載看出一些端倪。
當時,李斯還在楚國的郡府中做著一個默默無聞,並且肉眼可見沒有出頭渠道的文法小吏,心中鬱悶,頗有懷才不遇之感。
他一個人住在郡吏的宿舍中,去廁所的時候常常會遇見老鼠偷吃糞便中的殘物。而每當有人或者狗走近,老鼠們就會驚恐不安地紛紛逃竄。他於是不免覺得可憐,甚至有些悲哀。
而等到有一天,他有事去政府的糧倉,便看見倉中的老鼠個個肥大,住在屋檐之下飽食終日,不受任何驚擾,過得簡直自在,和廁所中的老鼠有著天壤之別。
在那一刻,李斯天生聰慧敏感的神經便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觸動,牽動著他鬱郁不得志的憤懣陰鬱,高聲感嘆出了一句從此改變了他人生命運的話語:
「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人的賢明和不肖,就如同鼠在倉中與廁中一樣,不過是取決於置身在不同的位置上而已啊!】
太史公·司馬遷:這些話我真的寫過。
年輕的太史令摸了摸自己的鼻尖,哪怕不是現在寫的,未來的他在對於李斯的微妙看法上竟然沒有什麼太大的差距。
於是他喃喃自語:「李斯作為一個平民想要成為諸侯的座上賓,於是入秦事始皇,繼而輔之卒成帝業,尊為二公,可謂幸矣。」
但是啊,「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
他一一細數著李斯在二世之時犯下的罪過,最後帶著些憐憫並感嘆意味地搖了搖頭。
「如果不這麼做的話,」司馬遷說,「他的功勞分明應該和周召二公並列的。」
所以他最後才會在《史記》中採用這個逸聞吧,聊作一種讖言似的開頭——
【而我們回顧李斯這一生的大起大落,其實最後不免會發現種種後果,都是出於他這種一定要親手把握住選擇自己境遇的執念。
他不想繼續做廁中之鼠了。他更不想自己到頭來會因為喪失掉全部選擇權,重新淪落回廁中之鼠的地位。】
——荒謬。
嬴政本能地將自己的嘴角抿成平直的一線,沒有泄露內心下意識不屑的嗤笑:他都那樣為李斯將未來安排妥當了,他怎麼還會繼續害怕自己會重新淪落回「廁中之鼠」的地步?
始皇帝是從來不缺少自信驕傲的人。他只會擔憂後繼者不能做到自己的高度,繼而接近狂妄地希望憑一己之力抹平子孫後代面前的坎坷。
所以他完全沒辦法理解李斯的這種憂懼,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會惱火於李斯的這份恐懼——因為在嬴政看來,這本質上是臣下對於他御下之道的質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