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喝酒這事,有時酒未必真有多好,但因陪著喝酒的人合心意,三分的酒也能品出八|九分的滋味來」,皇帝道,「你若去那裡,可別孤身一人,也得帶著合心的人才好。」
「春日裡母后就張羅著要給你選妻,到現在怎麼還沒定下」,皇帝問蕭珏,「是不是母后選的女子,你都不中意?」
蕭珏尚未說話,又聽皇叔道:「朕應過你的,只要是未出嫁的姑娘,無論是哪家的,只要你喜歡,朕都可為你賜婚,哪怕母后不喜。這話現在依然作數。」
蕭珏道:「侄兒……侄兒心不在此。」
皇帝問:「那你心在何處?」
蕭珏抬起眼帘,靜靜地看著對面皇叔與他身邊的女子道:「侄兒不懂男女情愛,也不在乎一己姻緣。侄兒的心願是天下太平無戰火、黎民百姓安居樂業,是侄兒在意的親故安好,皇祖母安好、皇叔安好,還有……其他侄兒在意的人都可以安好地度過一生。」
片刻後,輕輕的咳嗽聲打斷了食桌上的寂靜。周守恩見是姜采女低首輕咳著,聖上邊拍她後背,邊關心問道:「怎麼了?」
姜采女道:「喉嚨有點疼……可能還是因昨夜酒喝多了。」
聖上道:「下次可聽朕的話,不敢貪杯了吧。」又問:「疼得厲害嗎?」
姜采女微微搖首後,溫順地道:「下次臣妾定聽陛下的。」
略一頓後,嗓音越發輕柔,「陛下垂憐,臣妾感恩不盡,此一世能如此是上蒼厚待,心中唯有'知足'二字,不再貪求其他。」
聖上凝視著姜采女,良久,聲音似是酸酸澀澀地道了一個「好」字。
這一頓午膳用至午正,蕭珏從清晏殿告退後,晌午的陽光正明亮。
可因秋意愈重,陽光照在身上並不熾熱,像只覆了一層薄薄的金紗,風吹時將紗掀起就有涼意鑽入寬大的衣袖。
言語可以騙人,身體卻不行。
皇叔親昵地拍她後背時,她縱說著安於天命的話,可身體猶有一絲難以掩飾的僵硬。
他在食桌上說的皆是真話,他是真希望所在意的人都好,希望疼愛他的皇祖母安好,希望厚待他的皇叔安好,也希望他的故人——她也能餘生安好。
王朝更迭之事非單薄人力更改,死而復生之事他亦不知前情,他只是希望事已至此,她的未來餘生可以是好的,可以平平安安地過完這一生。
但這心願,卻似是不可能與其他心願同時實現的。
他所在意的人,對他都很好,可對另外的人,卻皆似是鋒利的匕首。
匕首若相對著,會互相將對方刺傷,他應設法將他們分開,遠遠的再無交集,他只能這麼做。
永壽宮的午後,幾位後宮妃嬪正陪著太后說笑打發閒暇。
妃嬪們聊著聊著,話題便有意無意地提到了缺席的那位,說姜采女近來又受聖寵,想來陪伴太后娘娘,怕也不得閒暇。
敏妃在仲夏前後時,因為太后娘娘對姜采女的言語庇護,還曾百般糾結過是否要與姜采女摒棄前嫌,以防儀妃等人收攏了姜采女。
但還未等她有個決斷時,她漸又發現太后娘娘對姜采女似乎不是她原以為的那般。
太后娘娘似乎並不在意聖上是否寵愛姜采女,對姜采女所謂的「庇護」,只是要她們這些高門出身的妃嬪,別借家世欺負了姜采女就成,至於聖上對姜采女是寵是辱,太后娘娘並不在乎。
既是如此,既然太后娘娘並不指著姜采女為聖上誕下皇嗣,之前又何必出言庇護一宮女出身的采女呢。
敏妃近來越發看不明白太后姑母對那姜采女到底是何態度,這時聽其他人提起她,就趁勢接說了一句:「可姜采女蒙受太后娘娘恩典,再怎麼'忙',也得抽空來孝順陪伴太后娘娘才是。」
敏妃說著暗看太后娘娘神色,見太后娘娘仍是唇際微銜笑意,半點喜怒波動也看不出,像是聽不見她這話,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
雖然她很想知道太后的心思,但她並不敢過多試探這位姑母。她那點小聰明,哪裡能真在姑母面前賣弄呢。
在太后娘娘說略感睏倦後,敏妃就與其他妃嬪知趣地散去了。
像是將沸的水鍋被抽了柴火,偌大的永壽宮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只聽得風吹珠簾的輕音。
人多時,太后覺得覺得似是有點吵鬧,可人一少,又像過於安靜了,一靜下來,許多的事就湧上心頭。
這些事中,最迫切的,還就是關於姜采女的事。太后是喜歡姜采女的,只是她的喜歡與敏妃等人所以為的不同。
太后的喜歡是可物盡其用,她原打算長長久久地好好利用姜采女,可是韞玉不久前與她做了一樁交易,要她幫忙殺了姜采女姜煙雨。
為了這交易,韞玉近來才十分地聽話,有關朝事,幾乎是她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如果她毀諾,韞玉從此不信任她這祖母,那自然是不好,可如果她真按同韞玉交易的那樣做,讓姜采女這人從此消失,這樣好用的棋子從此沒了,不能長久地捏她手裡,又是十分地可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春日裡母后就張羅著要給你選妻,到現在怎麼還沒定下」,皇帝問蕭珏,「是不是母后選的女子,你都不中意?」
蕭珏尚未說話,又聽皇叔道:「朕應過你的,只要是未出嫁的姑娘,無論是哪家的,只要你喜歡,朕都可為你賜婚,哪怕母后不喜。這話現在依然作數。」
蕭珏道:「侄兒……侄兒心不在此。」
皇帝問:「那你心在何處?」
蕭珏抬起眼帘,靜靜地看著對面皇叔與他身邊的女子道:「侄兒不懂男女情愛,也不在乎一己姻緣。侄兒的心願是天下太平無戰火、黎民百姓安居樂業,是侄兒在意的親故安好,皇祖母安好、皇叔安好,還有……其他侄兒在意的人都可以安好地度過一生。」
片刻後,輕輕的咳嗽聲打斷了食桌上的寂靜。周守恩見是姜采女低首輕咳著,聖上邊拍她後背,邊關心問道:「怎麼了?」
姜采女道:「喉嚨有點疼……可能還是因昨夜酒喝多了。」
聖上道:「下次可聽朕的話,不敢貪杯了吧。」又問:「疼得厲害嗎?」
姜采女微微搖首後,溫順地道:「下次臣妾定聽陛下的。」
略一頓後,嗓音越發輕柔,「陛下垂憐,臣妾感恩不盡,此一世能如此是上蒼厚待,心中唯有'知足'二字,不再貪求其他。」
聖上凝視著姜采女,良久,聲音似是酸酸澀澀地道了一個「好」字。
這一頓午膳用至午正,蕭珏從清晏殿告退後,晌午的陽光正明亮。
可因秋意愈重,陽光照在身上並不熾熱,像只覆了一層薄薄的金紗,風吹時將紗掀起就有涼意鑽入寬大的衣袖。
言語可以騙人,身體卻不行。
皇叔親昵地拍她後背時,她縱說著安於天命的話,可身體猶有一絲難以掩飾的僵硬。
他在食桌上說的皆是真話,他是真希望所在意的人都好,希望疼愛他的皇祖母安好,希望厚待他的皇叔安好,也希望他的故人——她也能餘生安好。
王朝更迭之事非單薄人力更改,死而復生之事他亦不知前情,他只是希望事已至此,她的未來餘生可以是好的,可以平平安安地過完這一生。
但這心願,卻似是不可能與其他心願同時實現的。
他所在意的人,對他都很好,可對另外的人,卻皆似是鋒利的匕首。
匕首若相對著,會互相將對方刺傷,他應設法將他們分開,遠遠的再無交集,他只能這麼做。
永壽宮的午後,幾位後宮妃嬪正陪著太后說笑打發閒暇。
妃嬪們聊著聊著,話題便有意無意地提到了缺席的那位,說姜采女近來又受聖寵,想來陪伴太后娘娘,怕也不得閒暇。
敏妃在仲夏前後時,因為太后娘娘對姜采女的言語庇護,還曾百般糾結過是否要與姜采女摒棄前嫌,以防儀妃等人收攏了姜采女。
但還未等她有個決斷時,她漸又發現太后娘娘對姜采女似乎不是她原以為的那般。
太后娘娘似乎並不在意聖上是否寵愛姜采女,對姜采女所謂的「庇護」,只是要她們這些高門出身的妃嬪,別借家世欺負了姜采女就成,至於聖上對姜采女是寵是辱,太后娘娘並不在乎。
既是如此,既然太后娘娘並不指著姜采女為聖上誕下皇嗣,之前又何必出言庇護一宮女出身的采女呢。
敏妃近來越發看不明白太后姑母對那姜采女到底是何態度,這時聽其他人提起她,就趁勢接說了一句:「可姜采女蒙受太后娘娘恩典,再怎麼'忙',也得抽空來孝順陪伴太后娘娘才是。」
敏妃說著暗看太后娘娘神色,見太后娘娘仍是唇際微銜笑意,半點喜怒波動也看不出,像是聽不見她這話,也就不敢再多說什麼了。
雖然她很想知道太后的心思,但她並不敢過多試探這位姑母。她那點小聰明,哪裡能真在姑母面前賣弄呢。
在太后娘娘說略感睏倦後,敏妃就與其他妃嬪知趣地散去了。
像是將沸的水鍋被抽了柴火,偌大的永壽宮一下子就安靜下來,只聽得風吹珠簾的輕音。
人多時,太后覺得覺得似是有點吵鬧,可人一少,又像過於安靜了,一靜下來,許多的事就湧上心頭。
這些事中,最迫切的,還就是關於姜采女的事。太后是喜歡姜采女的,只是她的喜歡與敏妃等人所以為的不同。
太后的喜歡是可物盡其用,她原打算長長久久地好好利用姜采女,可是韞玉不久前與她做了一樁交易,要她幫忙殺了姜采女姜煙雨。
為了這交易,韞玉近來才十分地聽話,有關朝事,幾乎是她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如果她毀諾,韞玉從此不信任她這祖母,那自然是不好,可如果她真按同韞玉交易的那樣做,讓姜采女這人從此消失,這樣好用的棋子從此沒了,不能長久地捏她手裡,又是十分地可惜。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