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在大朝會上公布了這次要消耗的銀兩後,姬星淵順勢提起了稅法改革的事情:增收商稅,減少農稅。
歷朝歷代的改革和變法都會阻礙重重,世家大族們未必不知道改革可以給朝廷給百姓帶來的好處,但這個前提是在他們自己身上割肉,而且還不是割一刀,自然不會同意。
後黎朝基本上不收商稅,雖然聽起來對商人是很好,但不收稅就意味著不會給予庇護,這就是為什麼商人們地位底下的緣故,所以商人們要想賺銀子,必須尋找靠山,做靠山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找的靠山越大,孝敬的銀兩也愈多,如果朝廷收稅,就相當於朝廷給商戶們做靠山,收的銀兩肯定沒有需要孝敬的多,而且更有保障,商戶們肯定是願意的。
所以,這將是他們失去的第一筆銀子,雖然不是主要收入,但也絕對能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至於失去的第二筆,世家大族雖然不是商戶,但名下產業極其多,這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就算朝廷按照如今農稅的比例收取,那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第三筆,就是屯田蓄婢了,這個時代田地和人口都是重要的財產,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的時候,就是世家大族發財的時候,別看他們施粥捐款,但活不下去的百姓田地勢必要賤賣,不賣人口留著自由身也是個死,還不如都賣給世家大族為奴為婢,雖然失去了很多權利,但至少能活下去,甚至活的不錯。
所以,天災人禍或者戰爭時期,世家大族的土地的兼併和奴婢購買會遠超和平時期,這也是他們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果按照姬星淵的改革方式,農稅減輕到幾乎沒有,百姓們不僅能擁有自己的財產,還會具備抵禦災害的能力,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尋找世家大族庇護了。
雖然姬星淵為此做了足夠多的準備,甚至讓年若做出了精準的預算,表示這些對於世家大族的利益損失只是暫時的,最多五年之後,他們反而能活的更好。
但是沒有人會相信這個,你揮著大刀要割我們的肉,自然會拿著一些大餅或者甜棗來安撫。
這一提議幾乎遭到了大部分朝臣和所有世家大族的反對,這不是讓女子參加科考、讓女子做官之類只是打破一些觀念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損失,眾人前所未有的團結起來,阻止姬星淵實施改革。
不過即便他們人多勢眾,也依然繃緊了神經,經過兩年多的共事,朝臣們已經充分的了解了這位太子殿下的行事風格,他想要做的事情,看似衝動激進的就提出來了,但一定在其他什麼地方埋著陷阱等著他們,最後一定能達成目的。
而且三年來,太子在民間也有極高的聲望,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太子,心血來潮了都會親自去民間了解情況,又確實為百姓解決了不少問題,甚至還在民間設置了所謂的“建議箱”,把遇到的不公或者意見寫給村長或里正,定期會有御林軍前去取。
雖然大部分雞毛蒜皮的事情都不會有結果,但真的有嚴重的事情時,總能看到這位太子殿下的影子。
所以“太子殿下”四個字,已經不知不覺的成為百姓新的信仰和依賴。
萬一太子殿下利用輿論,把免去百姓賦稅的事情傳出去,絕對是一呼百應。
不能讓他有機會這樣做!
這三年來,屢屢都被太子壓的死死的左相,在快要習慣了太子的做事方式時,忽然意識到,這是個絕地反擊的機會。
京郊一處僻靜卻優美的莊子的後院裡,停著十幾輛樸素的馬車,他們主人都聚集在莊子的花廳之中,為首的是一個中年男人,身材微胖,皮膚卻保養得當,只有眼角的細紋能讓人窺得一絲他的年齡,手裡轉著兩個色澤剔透的玉球。
此人正是當朝的福王,年若一家剛剛回來的時候,就是他託了清寧伯夫人去找衛老夫人,說有意娶衛氏續弦。
福王的父親是皇上最小的弟弟,所以算起來,他是太子姬星淵的堂兄,關係挺近的。
北黎皇室政治清明,很大原因得益於皇室的規矩嚴格,所以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都各有愛好,而福王的愛好在皇室宗親中有點奇葩,他喜歡奢靡的享受,這個愛好總的來說不太光彩,家裡父母沒人支持,那麼福王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所以在享受的時候,福王拓展了一個與之息息相關的愛好:錢
不過他好歹是個王爺,不會去做行商之事,但家裡的田地和奴婢絕對是皇室宗親里最多的,庇護的商人也是最多的,好在他挺有原則,錢雖然收的比別人多,但事情卻也辦的靠譜,所以還是有很多富商找他。
當初姬星淵接了年若一家回來的時候,他得知邵元松曾是南黎首富,就動了娶衛修寧的念頭,結果沒想到衛家人傻成那樣,還沒摸清楚情況呢就跟人家撕破了臉,生生把他的事情也耽擱了一回。
後來太子認了年若為乾妹妹,他們和衛氏的輩分就差了,之前姬星淵明明叫衛修寧衛姐姐的,但年若成為郡主之後,就改口叫衛姨了。
他倒是不介意,但衛修寧十分介意,福王只能無奈放棄。
這時候,他真的覺得,太子跟他八字不合,不然怎麼就專斷他的財路呢?
“這事兒能阻止的了麼?”福王爺有些憂慮道,顯然,雖然他們沒有上過朝,但卻知道太子殿下的傳說,腦子中奇怪的念頭挺多,偏一件件都能幹下去!
左相道,“太子做事向來縝密,這件事情當年剛成為太子的時候就有過苗頭,不過當時沒成,如今從晉江郡主拿出的那份估算表來說,顯然是早有準備的。”
玄寧候冷哼道,“便是早有準備有能如何?除了晉江郡主和那些個沒什麼家底的,有幾個支持他的?他帶著一幫蝦兵蟹將難不成還能斗得過大世家不成?”
玄寧候府是北方大族,武安侯的續弦崔氏便出自玄寧候府,這次也是聽了崔氏的消息才快馬加鞭趕過來的,跟他一樣四面八方趕來的氏族有不少,所以說,太子這次陣仗搞得非常大了。
“侯爺有所不知,”左相真心的嘆道,“咱們這位太子殿下手段高明,要真在此事上硬碰硬,怕是不保險。”
福王聽出了言外之意,急忙問道,“左相可是有其他法子?”
左相笑了笑道,“此事,我們不接招就是了,太子再厲害,也只是一個人而已……”
玄寧候一擊掌道,“對,只要他顧不上了……”
“但太子名望頗高,”福王到底消息靈通,“這事兒太子就算暫時什麼都做不了,就透一個底出去……”
這顯然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玄寧候眉頭緊皺,眼底滿是狠厲,“那就讓他沒名望好了!”
第129章 危機(上)
轉眼邵元松離開京城已經快半個月了,天氣愈發炎熱,雨滴自然是一絲也沒有的,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今年要大旱了。
年若伏在書案上埋頭苦算,除了賑災的銀兩,還有兵部的糧草、兵器等其他預算,當然,如今她也不僅僅是做預算了,後勤準備的地方她也常去探查。
歷朝歷代的改革和變法都會阻礙重重,世家大族們未必不知道改革可以給朝廷給百姓帶來的好處,但這個前提是在他們自己身上割肉,而且還不是割一刀,自然不會同意。
後黎朝基本上不收商稅,雖然聽起來對商人是很好,但不收稅就意味著不會給予庇護,這就是為什麼商人們地位底下的緣故,所以商人們要想賺銀子,必須尋找靠山,做靠山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找的靠山越大,孝敬的銀兩也愈多,如果朝廷收稅,就相當於朝廷給商戶們做靠山,收的銀兩肯定沒有需要孝敬的多,而且更有保障,商戶們肯定是願意的。
所以,這將是他們失去的第一筆銀子,雖然不是主要收入,但也絕對能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至於失去的第二筆,世家大族雖然不是商戶,但名下產業極其多,這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就算朝廷按照如今農稅的比例收取,那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第三筆,就是屯田蓄婢了,這個時代田地和人口都是重要的財產,一旦發生天災人禍的時候,就是世家大族發財的時候,別看他們施粥捐款,但活不下去的百姓田地勢必要賤賣,不賣人口留著自由身也是個死,還不如都賣給世家大族為奴為婢,雖然失去了很多權利,但至少能活下去,甚至活的不錯。
所以,天災人禍或者戰爭時期,世家大族的土地的兼併和奴婢購買會遠超和平時期,這也是他們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如果按照姬星淵的改革方式,農稅減輕到幾乎沒有,百姓們不僅能擁有自己的財產,還會具備抵禦災害的能力,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尋找世家大族庇護了。
雖然姬星淵為此做了足夠多的準備,甚至讓年若做出了精準的預算,表示這些對於世家大族的利益損失只是暫時的,最多五年之後,他們反而能活的更好。
但是沒有人會相信這個,你揮著大刀要割我們的肉,自然會拿著一些大餅或者甜棗來安撫。
這一提議幾乎遭到了大部分朝臣和所有世家大族的反對,這不是讓女子參加科考、讓女子做官之類只是打破一些觀念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損失,眾人前所未有的團結起來,阻止姬星淵實施改革。
不過即便他們人多勢眾,也依然繃緊了神經,經過兩年多的共事,朝臣們已經充分的了解了這位太子殿下的行事風格,他想要做的事情,看似衝動激進的就提出來了,但一定在其他什麼地方埋著陷阱等著他們,最後一定能達成目的。
而且三年來,太子在民間也有極高的聲望,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太子,心血來潮了都會親自去民間了解情況,又確實為百姓解決了不少問題,甚至還在民間設置了所謂的“建議箱”,把遇到的不公或者意見寫給村長或里正,定期會有御林軍前去取。
雖然大部分雞毛蒜皮的事情都不會有結果,但真的有嚴重的事情時,總能看到這位太子殿下的影子。
所以“太子殿下”四個字,已經不知不覺的成為百姓新的信仰和依賴。
萬一太子殿下利用輿論,把免去百姓賦稅的事情傳出去,絕對是一呼百應。
不能讓他有機會這樣做!
這三年來,屢屢都被太子壓的死死的左相,在快要習慣了太子的做事方式時,忽然意識到,這是個絕地反擊的機會。
京郊一處僻靜卻優美的莊子的後院裡,停著十幾輛樸素的馬車,他們主人都聚集在莊子的花廳之中,為首的是一個中年男人,身材微胖,皮膚卻保養得當,只有眼角的細紋能讓人窺得一絲他的年齡,手裡轉著兩個色澤剔透的玉球。
此人正是當朝的福王,年若一家剛剛回來的時候,就是他託了清寧伯夫人去找衛老夫人,說有意娶衛氏續弦。
福王的父親是皇上最小的弟弟,所以算起來,他是太子姬星淵的堂兄,關係挺近的。
北黎皇室政治清明,很大原因得益於皇室的規矩嚴格,所以除了太子之外,其他皇子都各有愛好,而福王的愛好在皇室宗親中有點奇葩,他喜歡奢靡的享受,這個愛好總的來說不太光彩,家裡父母沒人支持,那麼福王就只能自力更生了,所以在享受的時候,福王拓展了一個與之息息相關的愛好:錢
不過他好歹是個王爺,不會去做行商之事,但家裡的田地和奴婢絕對是皇室宗親里最多的,庇護的商人也是最多的,好在他挺有原則,錢雖然收的比別人多,但事情卻也辦的靠譜,所以還是有很多富商找他。
當初姬星淵接了年若一家回來的時候,他得知邵元松曾是南黎首富,就動了娶衛修寧的念頭,結果沒想到衛家人傻成那樣,還沒摸清楚情況呢就跟人家撕破了臉,生生把他的事情也耽擱了一回。
後來太子認了年若為乾妹妹,他們和衛氏的輩分就差了,之前姬星淵明明叫衛修寧衛姐姐的,但年若成為郡主之後,就改口叫衛姨了。
他倒是不介意,但衛修寧十分介意,福王只能無奈放棄。
這時候,他真的覺得,太子跟他八字不合,不然怎麼就專斷他的財路呢?
“這事兒能阻止的了麼?”福王爺有些憂慮道,顯然,雖然他們沒有上過朝,但卻知道太子殿下的傳說,腦子中奇怪的念頭挺多,偏一件件都能幹下去!
左相道,“太子做事向來縝密,這件事情當年剛成為太子的時候就有過苗頭,不過當時沒成,如今從晉江郡主拿出的那份估算表來說,顯然是早有準備的。”
玄寧候冷哼道,“便是早有準備有能如何?除了晉江郡主和那些個沒什麼家底的,有幾個支持他的?他帶著一幫蝦兵蟹將難不成還能斗得過大世家不成?”
玄寧候府是北方大族,武安侯的續弦崔氏便出自玄寧候府,這次也是聽了崔氏的消息才快馬加鞭趕過來的,跟他一樣四面八方趕來的氏族有不少,所以說,太子這次陣仗搞得非常大了。
“侯爺有所不知,”左相真心的嘆道,“咱們這位太子殿下手段高明,要真在此事上硬碰硬,怕是不保險。”
福王聽出了言外之意,急忙問道,“左相可是有其他法子?”
左相笑了笑道,“此事,我們不接招就是了,太子再厲害,也只是一個人而已……”
玄寧候一擊掌道,“對,只要他顧不上了……”
“但太子名望頗高,”福王到底消息靈通,“這事兒太子就算暫時什麼都做不了,就透一個底出去……”
這顯然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玄寧候眉頭緊皺,眼底滿是狠厲,“那就讓他沒名望好了!”
第129章 危機(上)
轉眼邵元松離開京城已經快半個月了,天氣愈發炎熱,雨滴自然是一絲也沒有的,基本上已經可以肯定今年要大旱了。
年若伏在書案上埋頭苦算,除了賑災的銀兩,還有兵部的糧草、兵器等其他預算,當然,如今她也不僅僅是做預算了,後勤準備的地方她也常去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