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綺雲轉身去衣櫃裡拿衣服,扁著嘴道:「小姐這幾件好衣裳,都是別人送的。」

  晏然衝著鏡子裡煥然一新的自己,笑了笑,「人緣好,沒辦法!」說完,她又覺得這句話很諷刺,無奈地嘆了口氣。

  到了金英堂,晏然才知道姐姐一家上午就回了娘家,因為她剛去隋府,所以沒見到,此刻,一身新衣的晏晴正膩歪在一身新衣的王氏身旁,晏晴最愛與母親講夫家那些事。

  姐夫趙一凡則坐在一旁悶頭喝茶,聽媳婦當自己面說婆家「壞話」,他除了忍耐就只有忍耐了。

  王氏見晏然姍姍來遲,還一臉懨懨,心頭晦氣,「大正月的,你拉個臉子給誰看?見到姐姐,姐夫,也不說拜年,難不成還等著你姐姐,姐夫給你拜年?」

  趙一凡見岳母奚落小姨姐,忙起身解圍,他之所以對晏然這般照顧,是有一番感激不盡的理由的。

  原來自鼎香樓給了晏晴,生意就一直不好,接二連三又發生安徽災民湧入金陵和疫情的事情,酒樓生意更是一落千丈,連每月發工錢都成了問題,趙一凡對酒樓生意一竅不通,晏晴更是連帳本都看不明白,於是夫妻二人商量,還是把鼎香樓交給晏然打理,如此,每月家中又有了千百兩的進項,趙一凡視這個小姨姐是財神爺,怎會看她受岳母欺負。

  晏晴瞟了一眼王氏,目光中含著一絲微怨,自她做了母親後,她現在越來越同情這個妹妹,但更多時候,她一想到從小到大,得到祖父和母親等的偏愛,便又沾沾自喜,感嘆自己的好命。

  晏晴拉著晏然的手坐下,眉眼笑成一團,不等晏然說吉祥話,她早把準備好的紅包塞進晏然手裡。

  王氏見狀,更是覺得大女兒懂事乖巧,二女兒不懂禮數,丟人現眼。

  幾人準備妥當,正式出門,橫穿過街道,便到了沈府,兩家之近,有甚於從自家前院溜達到後院。

  沈府門前的節日氣氛非常濃烈。

  門檐下,掛了一溜兒大紅燈籠 ,烏漆大門兩側,貼著五尺半的灑金對聯,金燦燦的銅獅門環,光可照人,兩掛拖地大紅炮竹懸在門柱兩側,不時有穿著新衣的小童拿著拜帖來投,進進出出,好不熱鬧。

  偏門口的階磯上,候著一個中年發福的婆子,一身嶄新的碧綠對襟褙子,很是氣派,婆子見晏家人到了,笑著把一行人請進中院的暖閣,一路上,老婆子咧著嘴,非常殷勤,一會說家裡主母早起就盼著世交奶奶來,一會又說家裡主母,特意安排廚房準備好上等飯菜和酒水,說晏家人各各都是美食家,馬虎不得,王氏有了面子,心裡美滋滋的。

  當年晏老太爺在世,沈家人剛到金陵,寓居在晏家小半年,那時沈父仕途剛剛起步,晏老太爺出錢出力幫他們一家在金陵站穩腳跟,十年過去了,沈家一門兩大人,門庭煊赫,檐楣高揚,而晏家衰頹......

  王氏隨口與婆子一唱一和,心裡早已唏噓,當年她圖晏家富貴,還是目光短淺了,若是嫁個有出息的進士舉人,好好謀劃,忍個兩三年,或許也能掙下眼前的光景。

  沈姜氏比王氏年長七、八歲,可看上去與王氏差不了多少,王氏偷偷打量她嫩滑的皮膚,如雲似瀑的秀髮,還有那玉頸,居然一絲皺紋都沒有,王氏心裡羨艷,當年初見沈姜氏,不覺她相貌如何絕倫,可十年過去了,沈姜氏明顯比她更加雍容有韻味,王氏嘖嘖感嘆,只有官夫人才能保養成這樣吧!

  王氏瞥眼看自己的兩個女兒,心裡可惜,都沒有當官夫人的命!若是她晚生幾年,早點懂得這些道理,她自己倒是可以博一博,王氏胡思亂想,晏家姐妹和趙女婿已經與沈姜氏施過禮,沈姜氏與晚輩簡單寒暄了幾句,便笑盈盈地與王氏敘起舊情。

  王氏此人,心機有餘,城府不足,聰明有餘,智慧不足。

  自沈家發跡,她便不知道應該如何與沈家人相處,過於熱情,她怕人說她諂媚權貴,攀高枝,愛富貴;

  若是冷淡,她心有不甘,這樣的貴胄世交還是要常聯繫;

  保持不卑不亢,她又拿捏不好尺度。

  於是乎,她一會奉承沈姜氏教子有方,持家有道,把沈姜氏拍得暈乎乎,一會又自吹自擂,誇讚起自己的相公女婿,生怕沈姜氏太驕傲,而看扁了她。

  晏然冷眼瞧她,心裡都替她感到累,抬眼看姐姐和姐夫,倆人皮笑肉不笑,堅持的很辛苦。

  晏然趁王氏喝茶潤喉的功夫,岔話問道:「怎麼不見沈山哥哥?」

  沈姜氏笑道:「和他父親一起去了工部的顧侍郎家,晚上應該會趕回來一起用膳。」

  晏然「哦」了一聲,還想問之前她拿給沈山哥哥的花膠,有沒有安排廚房......誰知王氏只抿了一口茶,聽到沈山兩個字後,立刻放下茶盞,一臉關切和八卦的表情,「令郎也年紀不小了,怎麼還沒娶妻?」

  晏然心裡偷笑,好像是個女人,不管老幼,都很關心沈大人的婚事。

  笑歸笑,晏然也揚起小臉,焦切的望向沈夫人,晏晴本來心不在焉,正眼角瞄著多寶隔上的古玩,想心事,聽到這個話題,也把茶盞放在手中,決定先不喝了。

  沈姜氏捂嘴笑道:「這個問題,我一天要跟人解釋八百回,」她看著眼前的母女三人,頗為無奈,「我這個兒子什麼都好,就是在婚娶上,不讓我省心,之前在京城,我有個表甥女中意他,她母親三番四次跟我說,可我這兒子百般推脫,後來我生病,他更是以此為理由,說母親尚在病榻之上,他無心考慮兒女之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