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或是沒想到宋喻生會問這個,但又想到了她這副模樣,不惹人好奇,才是不正常了。

  她笑了笑,甚是不在意地說道:「公子也曾說了,咿咿呀呀吵鬧之聲,何須叫人聽去。即便是疼,可卻也實在是沒有喊叫的必要了。」

  若是溫老爹在世的時候,她倒也還能哭一哭,因為溫老爹疼她。可若是宋喻生,還是算了,把疼咽回肚子裡吧。

  一個在痛到了極至的時候都不曾喊出聲的人,她是瘋了才去他的跟前喊疼,到頭來宋喻生即便礙於禮數或是出於涵養,面上寬慰你幾句,可心中定會不喜此等行徑。

  宋喻生瞭然,他聽到溫楚這話很快猜到了她心中在想什麼。他沒拆穿,只是關切問道:「可那些人好像不會輕易放過姑娘,若是下一次再尋來姑娘該怎麼辦呢。」

  他看著正在脫著道袍的女子,雖話裡頭是在關心,然而眼中儘是冷漠。

  溫楚身上的衣服道袍爛了,她得去拿針線將口子縫補起來,她背對著宋喻生在柜子裡頭翻找著針線,並未見得他的神情。

  溫楚溫聲說道:「公子莫怕,他們被我傷了,應當也會消停一段時日。」

  溫楚脫去了寬大外袍,裡頭穿著的是平日穿著的常服,破舊不堪。她的日子過得萬般悽苦,沒有親人相伴,但又生得如此相貌,想來之前也有過不少這樣的事情。

  溫楚此話,說得宋喻生倒像是在害怕這些人。也不怪溫楚會這樣想,或許宋喻生在她的眼中,不過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翩翩公子,面對這麼多些個地痞流氓,總歸是會有所心悸。

  但她想錯了,宋喻生可不是什麼心慈手軟之流。

  世人或許也只知曉,國公府世子文采出眾,白玉映沙,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宋喻生的武功,就是和錦衣衛的比起來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否則也不能從那些死士的追殺之中逃了出來。

  公子莫怕。

  這小道士是哪裡看出來他在怕的啊。

  溫楚這人,總能說出一些出乎他意料的話來。

  *

  溫楚好生養著受了傷的世子爺,就這樣約莫過去了一月的時間。入了四月之後,萬物復甦,天氣也逐漸回暖。溫楚也不再每日都去擺攤算命,五天裡頭去個三天是常態,若是空閒了便去春暉堂裡頭去拿新的藥,去山裡頭挖些野菜回來。

  可即便是如此,出攤時間不大固定,生意卻是比先前更好。

  名聲都是自己賺出來的,溫楚在白山鎮算了一個月的命,已有不少的人都會喚她一聲小道長,先前死活也賣不出去的符籙,也都能一售而空。

  而先前尋過麻煩的地痞,再想尋麻煩的時候,不待溫楚開口,排隊看相的客人就先張口把他們趕走了,還揚言他們敢在來尋小道長的麻煩,就要把他們扭送官府。

  四月初十,是日天氣大晴,溫楚傍晚回家之時,準備去呈祥樓裡頭打些飯菜回家。

  呈祥樓是白山鎮上最好的酒樓,菜的口味自也是比別處要好上一些,但價錢自然也會貴上一些。

  溫楚平日裡頭都是去小菜館裡頭買些菜回家,但今日是溫老爹撿她回家的日子,溫楚便將這日當成了自己的生辰日。

  溫老爹撿到溫楚的時候,也是個大好的晴天,春暖花開時節,流亡數日的溫楚,饑寒交迫,衣不蔽體,她躲躲藏藏,從京都逃到了山西布政使司,在山林之中碰到了溫老爹。

  那時,溫老爹看著溫楚,什麼也沒問,只是說道:「孩子,你願意跟著貧道回家嗎?」

  自此,世上再無懷荷公主李昭喜,只是多了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罷了。

  既是過生辰,那總是要讓自己吃點好的了。

  以往溫老爹在世的時候,知道溫楚嘴饞,在四月初十之前就會開始攢錢,就等著在今日帶溫楚上呈祥樓吃些好的。

  溫老爹不願意給人算命,他的錢賺得不容易。平日裡頭賣些符籙是斷不夠養活人的,但有些人家裡頭有亡魂要超度,便會讓溫老爹去辦場法事,抑或是搬新家看風水等等,都會想到讓溫老爹上門。

  如此,這六年終於勉勉強強拉扯溫楚長大。

  呈祥樓在街市中心那段位置,如今傍晚時分,天色將黑不黑之時,街上熱鬧紛呈,來往行人絡繹不絕,溫楚早早收攤,慢悠悠晃到了呈祥樓去。

  進了呈祥樓之中,那店小二見到來人是一個小道士,也沒多說,問道:「客官,如今晚間正值飯點,人實在太多了,大廳裡頭沒位置了,不若上廂房?」

  「不用,我打幾份飯菜,裝在食盒裡頭就成,不用桌椅,我在這裡等著就行。」

  說罷,溫楚將隨身帶著的食盒遞給了店小二。

  溫楚知道呈祥樓生意火爆,卻也沒想到竟連坐的位置也沒有了。不過也好在她本也就不打算在此處用飯,家裡頭還有個宋喻生,她總不能一個人在此處吃獨食。點了幾道菜,找了個角落的位置等著了。

  第十章

  呈祥樓內,食客們坐滿了大廳的桌子,推杯換盞,談笑風生。大廳裡頭里搭有一高台,高台上頭有一說書人正在賣力說著演著,台下的食客們,不少都聽入了神。

  「話說,我們的那位皇上,九歲即位,自年幼之時就在文華殿受首輔大人親自教誨,其餘太師太傅更是不用說,就連慈聖皇太后亦是嚴厲督導。若是皇上出了一點差錯,首輔和皇太后能馬上叫皇上及時止損,在一旁常備不懈。按理來說,文武百官再加之皇太后的親自監督,咱這年幼的皇上,總是會長成個好苗子,對否?這二十歲之前,小皇帝確實不負所望,敬天法祖,尊師重道,可誰知,這首輔和皇太后自皇上即位之後,盯了他整整十一年,結果還是在他二十歲那年出了差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