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第一次之後,楊素書本想喝藥,但是看到旁邊坐著拉著她衣角什麼都不知道,還在發呆的蕭淮與,她又放下了抓好準備去熬製的藥。算了,如果就這一次能懷上孩子,那就生吧,即使她擔心孩子會和淮與一樣,還是做了這種決定。
後來,楊素書無數次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十個月後,他們的庸兒呱呱墜地。
這期間他們經歷了一場讓人心生恐懼的瘟疫,即使好友清棠那樣努力,禹京城裡也每日都有無數人死去,每每焚燒屍體那火焰從來沒有熄滅過。禹京城中,十家裡面就有七、八家掛了白燈籠,哭聲震天整夜不休,那幾個月他們所有的人幾乎都沒能好好休息過,即使位置再僻靜,也能聽見滿城隱約的哭聲。
那時,她沒日沒夜的研製克製藥方的時候,因為太過勞累,總會感覺到肚子裡隱隱的痛。她那樣擔心肚子裡還未曾謀面的孩子出什麼事,只覺得心中煎熬無比。然而,她只能爭鋒奪秒的研製不敢停下休息,因為她快一點就可能多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這世間太多無可奈何的生離死別,如果一個人能努力就能免去那麼多不必要的悲傷,楊素書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後退。這樣的情操聽上去很高尚,但是楊素書卻沒有想那麼多,只是盡力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既然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做了也就並非期待他人的感激或者想要得到什麼。
她只是想著問心無愧足矣。
蕭淮與那段日子,從來都是坐在她身邊不肯離開一步,或許他不知曉發生了什麼,但是下意識的就是會守在她身邊。他也不說話,安安靜靜的看著她做事,偶爾楊素書低頭,就能看到他睜著一雙烏蒙蒙的眼睛看著她。
楊素書平生沒想過需要去依靠誰,但是,在她心焦悲傷感到無能為力,巨大的壓力快要把她壓得透不過氣的時候,看見蕭淮與淡然平靜的雙眼,她心中的焦躁就會奇蹟般的全部消散。
不為外物所侵的蕭淮與,就像是一塊山巔的磐石,任風雨飄搖他都不會有所改變,讓她無數次得以安心冷靜下來。
身體上的疲倦和心理上的難受,楊素書感覺最煎熬的時候,總會一手拉著蕭淮與,一手撫摸著突起的肚子,默默祈禱孩子和她一起堅持下去。這種時候,蕭淮與就會稍稍握緊她的手像是在安慰她,蹲在她身邊耳朵貼著肚子不知道在聽些什麼。
後來孩子平安生下來之後,比之她這個娘親,要更親近他的父親一些。楊素書想著,或許就是那時候,他們父子兩安靜的交流過的原因。
他們的庸兒是世界上最聰慧懂事的孩子,是上天送給她們的珍寶。
沒有做母親的人,很難理解那種心情,就好像有了那樣小小的一個孩子之後,心中就突生了數不盡的力量,似乎能為了那個需要保護的孩子變成無堅不摧的人,那是一種以犧牲為名的勇氣。
楊素書還記得,當她一直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之後,那個懂事又奇特的孩子,給了她一個最好的回答。她一直擔心著,當他們的孩子長大懂事後,知曉父親的情況會不會覺得這個傻父親讓他沒面子,讓他覺得難以啟齒。
但是那個孩子睜著一雙和他父親一般明淨的眼睛對她說:「世人的目光關我何事呢?對任何事物一個人首先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一個人在這世上立足,首先的維繫就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和感情,為了其他的任何事去傷害這種感情,都是十分不明智的,那些才是真正的傻子。」
就像小鷹飛向了懸崖,那個孩子逐漸長大,離開了他們的身邊,陰差陽錯的成為了皇帝。她給他取名叫庸兒,他卻成了最不平庸的九五之尊。他或許不是南朝最英明能幹的皇帝,卻是一個最有原則看得最明白,也是過的最順遂的皇帝。
而她和蕭淮與,一年年一日日的,依舊在那一方小院,過著平靜如水的日子,她很滿足。
「……」
「不行,今晚不要。」她嚴肅的拉下了他的手,掩好了衣襟=。=
89、番外四【以行事奇特名垂千古的帝後】
「皇上,臣懇請皇上廣納后妃!」顫顫巍巍的老臣用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站在殿中揚聲道。
「可是,朕的後宮並不缺人。」坐在高位上的皇帝頭也沒抬的翻著手裡的醫書,十分淡然的說道。就算在這種時候,他也手不離醫書。
這種情況曾讓許多臣子覺得這個皇帝不像話,因此特地去御水山莊請了太后柳清棠出面想讓她教導皇帝。
柳清棠詢問原因,蕭樂安只回答說聽著下面的爭吵和長篇大論,多是些沒用的東西,與其發呆浪費時間,還不如多看些醫書。柳清棠一挑眉,特地在禹京城京城中留了一日,在第二日早朝時坐在一邊聽著他們的朝會。
蕭樂安確實很少從醫書上面移開眼,但是下面每一個臣子說了些什麼他都聽了進去,而且最後往往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柳清棠聽著,比她年輕的時候做的還要好得多。既然這樣,在這種時候看醫書的小癖好,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事。覺得放心的太后柳清棠欣慰又自豪,什麼都沒說的又回到了御水山莊。
連太后都默許了,皇帝也執意如此,大臣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只能閉嘴當做沒看見。如果說這種事還能忍的話,那麼皇帝關於選妃的事就是這些大臣們絕對不能忍的事了。
後來,楊素書無數次慶幸自己做了這樣的決定。十個月後,他們的庸兒呱呱墜地。
這期間他們經歷了一場讓人心生恐懼的瘟疫,即使好友清棠那樣努力,禹京城裡也每日都有無數人死去,每每焚燒屍體那火焰從來沒有熄滅過。禹京城中,十家裡面就有七、八家掛了白燈籠,哭聲震天整夜不休,那幾個月他們所有的人幾乎都沒能好好休息過,即使位置再僻靜,也能聽見滿城隱約的哭聲。
那時,她沒日沒夜的研製克製藥方的時候,因為太過勞累,總會感覺到肚子裡隱隱的痛。她那樣擔心肚子裡還未曾謀面的孩子出什麼事,只覺得心中煎熬無比。然而,她只能爭鋒奪秒的研製不敢停下休息,因為她快一點就可能多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這世間太多無可奈何的生離死別,如果一個人能努力就能免去那麼多不必要的悲傷,楊素書覺得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能後退。這樣的情操聽上去很高尚,但是楊素書卻沒有想那麼多,只是盡力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已,既然是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麼做了也就並非期待他人的感激或者想要得到什麼。
她只是想著問心無愧足矣。
蕭淮與那段日子,從來都是坐在她身邊不肯離開一步,或許他不知曉發生了什麼,但是下意識的就是會守在她身邊。他也不說話,安安靜靜的看著她做事,偶爾楊素書低頭,就能看到他睜著一雙烏蒙蒙的眼睛看著她。
楊素書平生沒想過需要去依靠誰,但是,在她心焦悲傷感到無能為力,巨大的壓力快要把她壓得透不過氣的時候,看見蕭淮與淡然平靜的雙眼,她心中的焦躁就會奇蹟般的全部消散。
不為外物所侵的蕭淮與,就像是一塊山巔的磐石,任風雨飄搖他都不會有所改變,讓她無數次得以安心冷靜下來。
身體上的疲倦和心理上的難受,楊素書感覺最煎熬的時候,總會一手拉著蕭淮與,一手撫摸著突起的肚子,默默祈禱孩子和她一起堅持下去。這種時候,蕭淮與就會稍稍握緊她的手像是在安慰她,蹲在她身邊耳朵貼著肚子不知道在聽些什麼。
後來孩子平安生下來之後,比之她這個娘親,要更親近他的父親一些。楊素書想著,或許就是那時候,他們父子兩安靜的交流過的原因。
他們的庸兒是世界上最聰慧懂事的孩子,是上天送給她們的珍寶。
沒有做母親的人,很難理解那種心情,就好像有了那樣小小的一個孩子之後,心中就突生了數不盡的力量,似乎能為了那個需要保護的孩子變成無堅不摧的人,那是一種以犧牲為名的勇氣。
楊素書還記得,當她一直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之後,那個懂事又奇特的孩子,給了她一個最好的回答。她一直擔心著,當他們的孩子長大懂事後,知曉父親的情況會不會覺得這個傻父親讓他沒面子,讓他覺得難以啟齒。
但是那個孩子睜著一雙和他父親一般明淨的眼睛對她說:「世人的目光關我何事呢?對任何事物一個人首先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一個人在這世上立足,首先的維繫就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和感情,為了其他的任何事去傷害這種感情,都是十分不明智的,那些才是真正的傻子。」
就像小鷹飛向了懸崖,那個孩子逐漸長大,離開了他們的身邊,陰差陽錯的成為了皇帝。她給他取名叫庸兒,他卻成了最不平庸的九五之尊。他或許不是南朝最英明能幹的皇帝,卻是一個最有原則看得最明白,也是過的最順遂的皇帝。
而她和蕭淮與,一年年一日日的,依舊在那一方小院,過著平靜如水的日子,她很滿足。
「……」
「不行,今晚不要。」她嚴肅的拉下了他的手,掩好了衣襟=。=
89、番外四【以行事奇特名垂千古的帝後】
「皇上,臣懇請皇上廣納后妃!」顫顫巍巍的老臣用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站在殿中揚聲道。
「可是,朕的後宮並不缺人。」坐在高位上的皇帝頭也沒抬的翻著手裡的醫書,十分淡然的說道。就算在這種時候,他也手不離醫書。
這種情況曾讓許多臣子覺得這個皇帝不像話,因此特地去御水山莊請了太后柳清棠出面想讓她教導皇帝。
柳清棠詢問原因,蕭樂安只回答說聽著下面的爭吵和長篇大論,多是些沒用的東西,與其發呆浪費時間,還不如多看些醫書。柳清棠一挑眉,特地在禹京城京城中留了一日,在第二日早朝時坐在一邊聽著他們的朝會。
蕭樂安確實很少從醫書上面移開眼,但是下面每一個臣子說了些什麼他都聽了進去,而且最後往往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柳清棠聽著,比她年輕的時候做的還要好得多。既然這樣,在這種時候看醫書的小癖好,似乎也不是什麼大事。覺得放心的太后柳清棠欣慰又自豪,什麼都沒說的又回到了御水山莊。
連太后都默許了,皇帝也執意如此,大臣們還有什麼好說的,只能閉嘴當做沒看見。如果說這種事還能忍的話,那麼皇帝關於選妃的事就是這些大臣們絕對不能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