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崔昊謝過孫懷恩,他等得太久,確實口渴之極。

  蕭炫等崔昊飲完一杯茶,示意他站近一些,點了點桌案上的兩份茶引,「崔卿,你先辨一辨真假。」

  崔昊近前,拿起兩份茶引仔細辨別。

  須臾,他把左手上的茶引對著燭火湊近,半晌說道:「啟稟皇上,朝廷預防茶引鹽引有人作假,會使用八寶印泥加蓋公章,採用硃砂、藏紅花、艾絨、蓖麻油、麝香和藕絲等物調和而成,有冬寒不凝,夏暑不泄、印跡清晰,永不褪色等好處。」

  「次份茶引上的印章邊緣褪色,尋常人對印泥不了解,確實難以分辨不出來。」

  傅知雪贈予他的這張茶引乃贗品。

  證實心中猜測,蕭炫眉峰冷冽,「此事事關重大,叫提刑司的人先暗中核查各州郡縣交引鋪子。」

  朝廷在各州設立轉運司,負責所屬州郡的財物申報監察,青州位於南北交界之處,商貿繁華,四通八達。

  青州出現了假茶引,估摸其他州縣早已滲透,更遑論是京城,想必早已流通開來。

  普通庶民幹不了這些,自古以來,跑不了官商勾結,若是更嚴重些,還能牽扯到京官,更甚至皇室宗親。

  崔昊知曉事情的嚴重性與棘手程度,「皇上,微臣還有一事要稟報。」

  「崔卿直言便是。」

  「崇元坊前吏部侍郎劉邕宅邸走火一事,微臣有一大膽猜疑。」

  崔昊此人心細如髮,在事情未明朗之前絕不妄言,他既有所猜疑,想必是掌握到一定的線索,只是缺乏證據。

  蕭炫示意崔昊但說無妨,一切有他兜著。

  崔昊便細細道來,「微臣在劉邕官邸地窖里查驗到成堆的硃砂……微臣懷疑劉邕或捲入茶引造假一事。」

  最危險的地方便是最安全的地方。

  天子腳下高官府邸公然造假,一般人難以想到。

  如此一來,失火案牽連甚廣,絕非一人之力可為。

  「給朕查,嚴查!」

  崔昊不會武,蕭炫撥了十名暗衛負責保護他的安危。

  「撥幾個人出來,先拿京城各大交引鋪面開刀。」

  孫懷恩斗膽插了一句嘴,「皇上,會不會打草驚蛇?」

  蕭炫把皇城外城輿圖丟給崔昊,譏道:「年關在即,朕要抓點碩鼠出來給百官多發一些薪俸。」

  崔昊辦事效率高,領著大理寺上下官員僅用三日便查清了京城各大交引鋪子,委實查出不少贗品,他直接越過京兆尹,抓了幾個鋪子掌柜押入大理寺。

  此事引起軒然大波,惹來朝中震盪。

  早朝時,不待御史台上奏,崔昊拿京畿衙門開刀,指責這些官員不作為,有失擦之力。

  蕭炫一怒之下革職查辦了大大小小十幾名官員,更是點名吏部尚書阮臨浦有失察督導之罪,政績考核不過關。

  蕭炫命令崔昊繼續嚴查假交引一案,務必要抓出罪魁禍首。

  深受其害的商人憤然大笑,「天公作美!終於有人抓了這幫蛀蟲!」

  也有人私下議論,「京畿衙門一直按著此事不上報,這大理寺一上來就抓人,定是有人暗中舉報,越過了京兆尹,攀上了崔大人。」

  「哪個王八羔子去向崔昊告的狀?!好不容易賺點油水,眼下全毀了!」

  不少京官坐立不安,生怕被牽扯進去,崔昊出了名的油鹽不進,且是天子的人,可不賣人情。

  有心人想要暗中打點,又怕被人盯上,只好先靜觀其變。

  京城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這節骨眼上誰也不敢頂風作案。

  阮家。

  阮臨浦最近心緒不寧,食不下咽,吩咐阮夫人辦一事,「你明早叫人送信進宮,就稱你身子不適,請莞兒回府一趟。」

  阮夫人不知朝堂上發生的事,一臉莫名其妙,「老爺,菀兒身子重,叫她回來不合禮數,不如我進宮一趟,老爺想托我帶話就寫在紙上。」

  阮臨浦搖頭,「不可,事關重大,此事不能輕易落人口舌。」

  阮夫人不便多問,只得依令辦事。

  翌日午後,阮菀拿著皇后手諭,出宮回了尚書府。

  阮臨浦下值回府,父女二人關在書房談話,阮菀大哥阮辰安陪坐一側。

  「莞兒,想必這幾日京中發生的事你已有所耳聞,南邊傳來的消息,聖上在派人暗中徹查茶引鹽引一事。」

  朝中不少大臣在京中各大交引鋪參股,有沒有人作假,只有相關的人心知肚明。

  阮菀自然聽到了風聲,她爹還被皇上在早朝時狠狠訓了一頓,崔玲兒沒少在她跟前上眼藥。

  她不明所以,「爹,可是南邊的鋪子出了問題?」

  阮臨浦皺眉,「朝中派系林立,我等背後雖然有太后撐腰,但說句大逆不道的,太后健在,阮氏這一支自然無礙,一旦太后過世,聖上必將先拿阮氏開刀。」

  太后把持朝政多年,雖已放手,聖上處理朝中事務偶有掣肘。

  阮辰安不以為然,「爹,您太過杞人憂天,小妹乃是當今太子妃,將來更是一國之母,屆時您便是國舅——」

  「渾話休說!不到最後一刻,一切皆有變化!」阮臨浦臉色一變,呵斥長子的言論。

  太子妃頭銜又如何?若是阮氏一族犯了滔天大罪,聖上絕不會看在太子的面子上輕拿輕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