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頁
江道奇帶來的女孩都年約十歲左右,最大的看起來也不過十一二歲,身量都沒有長開。
但這些女孩各個都容貌姣好,更有一股在北方難見的弱柳之姿,眉目如畫,皮膚白皙,說不出的楚楚動人,讓人心憐。
張搖光當了十幾年的皇后,雖然被囚禁了一陣子,威勢依然不減。她用審視的目光看了看這幾個女孩,微微側頭對江道奇表示詢問。
“啟稟太后娘娘,這幾位小姐都是江南高門之後,紅衣的是陶氏薇娘,白衣的是蕭氏芫娘,綠衣的是朱氏七娘,黃衫的是顧氏的九娘。我們幾家考慮到太后娘娘如今沒有女官近身伺候,等陛下來迎接您回京時難免顯得孤單,所以選了家中的嫡女給您作伴。”
“哀家有屬官的妻室作伴,並不覺得孤單。”
“太后娘娘雖然寬厚大度,但陛下若是怪罪我們這些人沒有盡到地主之誼,那就是我們的罪過了。若是太后娘娘不滿意身後幾家的閨秀,在下可以再召集南面的幾個大族繼續送合適的閨秀給太后遴選。”
江道奇身後幾個名門閨秀伏在地上,一言不發的等候太后的選擇。
朱、顧兩家的閨女行七、行九,在太后收下之前沒有吐露自己的名字。顯然是還想保持世族的風骨和女孩的名節,不願表現出急著攀附的樣子。
但這幾家人把家中的幼女送到她身邊,就已經是一種要求了。
幾百年來,確實有太后收養忠臣遺孤或者接納達官顯貴家的女孩作為女官的慣例。
這些女官的官位一般是為了向臣下表示一種恩寵,有些女官到了成年的年紀會賜予年輕俊彥為嫡妻,算是一種對其父輩的獎勵;有些女官則是直接被賜到君王的身邊,代替太后照顧天子的起居。
後者一般會受到天子宮中宮人的尊敬,不敢有一絲怠慢。絕大部分時候更是一步登天,因近身伺候而有了份位。
先皇楚睿身邊的劉賢妃就是這麼得的嬪位,她入宮陪伴當時的太后,以女史的身份進入紫宸殿伺候,而後生下了二皇子而升為帝妃。
因為楚氏出身荊南,楚睿的母后出身晉陽,所以當初楚睿的後宮裡大多是關中大族的世家嫡女,江南的世族起先是不願意將女兒嫁入宮中,而後想嫁也嫁不進去了。是以宮中除了有過一位孫太妃是出身自江南,幾乎沒有什麼江南女子得居高位。
為了平衡這種南北世族的不平衡,也是為了得到江家為首的南方世族們的支持,當初太子楚承宣才訂下了江家嫡女江清靈為太子妃,南方世族也將出一位未來皇后,這便是對南方諸族最好的安撫。
因為江家是絕對占據強勢地位的執牛耳者,這些南方高門也就沒上趕著把自家女兒送到東宮裡給江家添堵的意思。畢竟太子妃若無嫡子,給其他女人拔了先籌,那就是打臉了。
如今江道奇的女兒生的是女嬰,江道奇更換自家的男嬰混淆皇室血脈乃是重罪,想來少帝一至,罪名就會訂立。這些世族高門和江家即是盟友,又是競爭對手,此消彼長,想要再造出一個“皇后”來,也是正常。
只是南方世族沒有一家能像江家這樣一家獨大力排眾議的送進嫡女,所以各家誰也不能說服誰,代表整個南方世族。
最後的結果,就是勢力最大的幾家送出了家中的嫡女,其目的昭然若揭。
這位年輕的少帝,不是還沒有定親麼?
張搖光嘴角泛出冷笑,看著幾個跪伏在地上的女孩,淡淡地到:
“都起身吧,讓哀家看看你們。”
江家確實野心蓬勃,但江清靈這個孩子選的很好。她那苦命的大兒子在世時便和江氏女琴瑟和鳴,可以稱作是解語花,替太子排解了不少煩憂;為了不混淆皇室血脈,不惜背離家族,反抗其父,人品也是上佳,若是太子還在,想來也能成長成一位賢后。
只可惜沒有福氣。
江家野心再大,家教還是極好的,不然也不會養出這般優秀的女兒,既能忍,又有計謀,還有決斷。江家如今倒在自家女兒手裡,一點也不虧。
可是這陶氏蕭氏在南方世族裡都是以富庶而立家,並沒有出多少名士,朱家高傲,顧家剛剛才有些起色,不過是名頭大罷了,沒有一家能及得上江家。
江家都只能圖謀太子妃的妃位,這些人就一步登天想著天子身邊的後位了。
張搖光不是笨蛋,知道如今若是她的小兒子贏取了南方世族的支持會得到什麼。錢糧、人丁、接納北方的流民、安穩的大後方政局……
這便是他們信心十足的原因。
她不能不接,但不想這麼簡單就接。
張搖光看了看四位閨秀,心中無法反駁這四個女孩都是美人胚子,過不了幾年就會長成絕色。但朱家那位眼中不甘,顧家那個有些懦弱,陶蕭二女則是眼神急切,倒是可以謀劃個一番。
所以張搖光指了指朱家女兒,在她期望的眼神里說道:“朱家這位小娘子樣貌姣好,儀態出眾,可以留下。”
朱家女兒眼裡的光漸漸的熄下去了,安靜的俯身謝恩。
張搖光又指了指顧家的女兒。“顧氏數百年大族,享有盛名,可為女賢人。顧氏九娘溫婉可人,哀家甚為喜愛,便留下做個伴吧。”
顧家這位九娘性子確實溫婉,而且她從小喪母,是後母養大,向來逆來順受慣了,聽到太后留下也不敢表現出不願意的樣子,規規矩矩的低頭謝恩。
陶氏和蕭氏期盼的看著張搖光。她們長得比顧女和朱女還要貌美,家世也比兩家好一些,結果太后娘娘看了看她們,卻說:
“這兩位小娘子太美,給哀家這個未亡人做伴倒是太可惜了,應該留在南方這鐘靈毓秀之地配個良人才對。若是真要送來,不必那麼出眾,倒讓哀家心裡愧疚了。”
這兩個小女孩一看平日裡不及她們的兩位故交都被留下了,可是她們卻被趕了回去,當時臉色就不好。一旁的江道奇一看便知道太后不留她們是為什麼,當下也不多言,領了兩個孩子就要走。
張搖光看著江道奇,知道他做出男嬰換女嬰之事被戳破,怕是在世族和東宮屬官里兩邊都不討好。她堂兄那人她知道,他名“諾”,從小最注重承諾,越是被自己人背叛越是不能容忍。江氏這位族長和她堂兄乃是連襟,又是多年的盟友,卻被挾持下了江南,一定是已經割袍斷義了。
眼看著晉國公控制了局面,又有平兒親迎,以後回到朝廷也是託孤大臣,江道奇一招棋敗滿盤皆輸的境遇更是讓人唏噓。
這樣的人逼到絕路,才最是可怕。
她心中微微動了動,和江道奇說道:
“我聽聞你親弟,戶部尚書江道異有一嫡女,長得花容月貌,年方十歲?”
江道奇領著這四位閨秀拜見太后,自然是因為兩方都已經確定過人選,晉國公和南方世族達成了某種協議,而他們也確定太后一定會妥協的意思。
江家作為南方最大的世族卻沒有女孩被領進主院,一定意義上便已經表達出了兩方對江道奇的態度。
可如今太后的一句話,卻讓江道奇升起了一絲希望。
“在下不知,太后的意思是?”
他停下腳步,躬身詢問。
看見江道奇的神色,張搖光便知道自己賭對了。
“江族長,你我也算是兒女親家,弄到這般地步,也算是造化弄人。你德行有虧,自有朝廷公斷你的罪過,但你家的女兒教養的極好,哀家對江氏女並無偏見。江清靈如此出色,想來她的堂妹應當也不會遜色。若是江道異願意讓女兒過來陪哀家,你下次來,便也領她過來吧。”
這便是許諾不會罪及江家子弟了。
江道奇站在原地,眼神里有某種東西閃了又閃,似是自己都不相信這位太后娘娘會這般輕易的對他表現出寬恕之意。
太子若不逼宮,先皇就不會身隕,這其後的一系列事情都不會發生。可以說,他和晉國公才是太子殿下遇難的始作俑者,自己又為了讓江家得到滔天的權勢而選擇了換嬰。這一切在他自己看來都不可饒恕,結果太后卻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難道張搖光顧全大局到這種地步,連這種事都能忍?
少帝迎回這樣的一位太后,未來怕是更加不可限量。
江道奇只是微微權衡了下利弊,便立刻跪下謝恩。
“在下替令弟謝過太后娘娘的恩寵。下次再來,在下那侄女必定和在下一同拜謝太后的大恩。”
“謝恩不必,此事哀家會和晉國公說的,你還是回去問問你那侄女願不願意吧。若是她不願意,哀家也不勉強。”
“太后慈愛,江家感激不盡。”
張搖光給了江道奇一絲希望,而且這希望的風險實在太小,收益又太大,讓江道奇心中的天平不由得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出了門,江道奇扭頭看了眼身後沮喪的兩個女孩,心中不由得豪氣大生。
姻親關係哪裡看什麼長相性格,無非就是家世和背景罷了。
雖然他現在是失敗了,但一個家族的未來不取決於他們如何享受勝利,而在於如何忍受失敗,再繼續站起。如今機會來了,哪怕希望渺茫,他也要試一試。
他江家只要還在,總會爬到頂峰,又何必和勾結胡人的反賊做什麼交易!
“尹斯齊,對不起,我得拿你當做我侄女晉身的大禮了。”
彭城,少帝居住的行宮。
少帝南下迎接太后,自然是一路都有當地的官員在落腳處提前建好行宮。因為這位年幼的皇帝下旨不准奢靡浪費,不准另建行宮,所以一般都是由當地的名臣或大族將自家宅邸暫時讓出來修整,清空所有人,讓宮中禁衛和宮人駐紮,再請皇帝進駐。
彭城當地最著名的兩個大族是劉家和韋家。楚承平和親親便住在韋家。
韋氏的大宅中有一個大湖,湖水乃是活水,禁衛軍擔心有人從活水源頭潛入,便在湖邊兩岸駐紮了不少禁衛和羯人勇士,以防刺客混進行宮。
此時,顧卿和親親平平兩個孩子便正是在這湖邊遊玩,看看風景。
若說趕路有什麼最無聊,就是不能隨便下車這一點。一天坐下來,就算再舒服的車也會腰酸背痛。雙腳更是殷切的呼喚著大地。
一到彭城,兩個孩子先是接待當地的官員和鄉紳德老,然後再處理一些朝中送過來的奏摺,好不容易閒了一點功夫,在問過齊太傅並不礙事以後,便迫不及待的在這處宅子裡遊玩了起來。
李銳和李鈞帶著羯人勇士和禁衛軍們一路跟著少帝和妹妹瞎晃,按照約定,只要暴露於人前,便是李湄穿著帝服冠冕,楚承平穿著普通宮女的衣衫跟隨。
但這些女孩各個都容貌姣好,更有一股在北方難見的弱柳之姿,眉目如畫,皮膚白皙,說不出的楚楚動人,讓人心憐。
張搖光當了十幾年的皇后,雖然被囚禁了一陣子,威勢依然不減。她用審視的目光看了看這幾個女孩,微微側頭對江道奇表示詢問。
“啟稟太后娘娘,這幾位小姐都是江南高門之後,紅衣的是陶氏薇娘,白衣的是蕭氏芫娘,綠衣的是朱氏七娘,黃衫的是顧氏的九娘。我們幾家考慮到太后娘娘如今沒有女官近身伺候,等陛下來迎接您回京時難免顯得孤單,所以選了家中的嫡女給您作伴。”
“哀家有屬官的妻室作伴,並不覺得孤單。”
“太后娘娘雖然寬厚大度,但陛下若是怪罪我們這些人沒有盡到地主之誼,那就是我們的罪過了。若是太后娘娘不滿意身後幾家的閨秀,在下可以再召集南面的幾個大族繼續送合適的閨秀給太后遴選。”
江道奇身後幾個名門閨秀伏在地上,一言不發的等候太后的選擇。
朱、顧兩家的閨女行七、行九,在太后收下之前沒有吐露自己的名字。顯然是還想保持世族的風骨和女孩的名節,不願表現出急著攀附的樣子。
但這幾家人把家中的幼女送到她身邊,就已經是一種要求了。
幾百年來,確實有太后收養忠臣遺孤或者接納達官顯貴家的女孩作為女官的慣例。
這些女官的官位一般是為了向臣下表示一種恩寵,有些女官到了成年的年紀會賜予年輕俊彥為嫡妻,算是一種對其父輩的獎勵;有些女官則是直接被賜到君王的身邊,代替太后照顧天子的起居。
後者一般會受到天子宮中宮人的尊敬,不敢有一絲怠慢。絕大部分時候更是一步登天,因近身伺候而有了份位。
先皇楚睿身邊的劉賢妃就是這麼得的嬪位,她入宮陪伴當時的太后,以女史的身份進入紫宸殿伺候,而後生下了二皇子而升為帝妃。
因為楚氏出身荊南,楚睿的母后出身晉陽,所以當初楚睿的後宮裡大多是關中大族的世家嫡女,江南的世族起先是不願意將女兒嫁入宮中,而後想嫁也嫁不進去了。是以宮中除了有過一位孫太妃是出身自江南,幾乎沒有什麼江南女子得居高位。
為了平衡這種南北世族的不平衡,也是為了得到江家為首的南方世族們的支持,當初太子楚承宣才訂下了江家嫡女江清靈為太子妃,南方世族也將出一位未來皇后,這便是對南方諸族最好的安撫。
因為江家是絕對占據強勢地位的執牛耳者,這些南方高門也就沒上趕著把自家女兒送到東宮裡給江家添堵的意思。畢竟太子妃若無嫡子,給其他女人拔了先籌,那就是打臉了。
如今江道奇的女兒生的是女嬰,江道奇更換自家的男嬰混淆皇室血脈乃是重罪,想來少帝一至,罪名就會訂立。這些世族高門和江家即是盟友,又是競爭對手,此消彼長,想要再造出一個“皇后”來,也是正常。
只是南方世族沒有一家能像江家這樣一家獨大力排眾議的送進嫡女,所以各家誰也不能說服誰,代表整個南方世族。
最後的結果,就是勢力最大的幾家送出了家中的嫡女,其目的昭然若揭。
這位年輕的少帝,不是還沒有定親麼?
張搖光嘴角泛出冷笑,看著幾個跪伏在地上的女孩,淡淡地到:
“都起身吧,讓哀家看看你們。”
江家確實野心蓬勃,但江清靈這個孩子選的很好。她那苦命的大兒子在世時便和江氏女琴瑟和鳴,可以稱作是解語花,替太子排解了不少煩憂;為了不混淆皇室血脈,不惜背離家族,反抗其父,人品也是上佳,若是太子還在,想來也能成長成一位賢后。
只可惜沒有福氣。
江家野心再大,家教還是極好的,不然也不會養出這般優秀的女兒,既能忍,又有計謀,還有決斷。江家如今倒在自家女兒手裡,一點也不虧。
可是這陶氏蕭氏在南方世族裡都是以富庶而立家,並沒有出多少名士,朱家高傲,顧家剛剛才有些起色,不過是名頭大罷了,沒有一家能及得上江家。
江家都只能圖謀太子妃的妃位,這些人就一步登天想著天子身邊的後位了。
張搖光不是笨蛋,知道如今若是她的小兒子贏取了南方世族的支持會得到什麼。錢糧、人丁、接納北方的流民、安穩的大後方政局……
這便是他們信心十足的原因。
她不能不接,但不想這麼簡單就接。
張搖光看了看四位閨秀,心中無法反駁這四個女孩都是美人胚子,過不了幾年就會長成絕色。但朱家那位眼中不甘,顧家那個有些懦弱,陶蕭二女則是眼神急切,倒是可以謀劃個一番。
所以張搖光指了指朱家女兒,在她期望的眼神里說道:“朱家這位小娘子樣貌姣好,儀態出眾,可以留下。”
朱家女兒眼裡的光漸漸的熄下去了,安靜的俯身謝恩。
張搖光又指了指顧家的女兒。“顧氏數百年大族,享有盛名,可為女賢人。顧氏九娘溫婉可人,哀家甚為喜愛,便留下做個伴吧。”
顧家這位九娘性子確實溫婉,而且她從小喪母,是後母養大,向來逆來順受慣了,聽到太后留下也不敢表現出不願意的樣子,規規矩矩的低頭謝恩。
陶氏和蕭氏期盼的看著張搖光。她們長得比顧女和朱女還要貌美,家世也比兩家好一些,結果太后娘娘看了看她們,卻說:
“這兩位小娘子太美,給哀家這個未亡人做伴倒是太可惜了,應該留在南方這鐘靈毓秀之地配個良人才對。若是真要送來,不必那麼出眾,倒讓哀家心裡愧疚了。”
這兩個小女孩一看平日裡不及她們的兩位故交都被留下了,可是她們卻被趕了回去,當時臉色就不好。一旁的江道奇一看便知道太后不留她們是為什麼,當下也不多言,領了兩個孩子就要走。
張搖光看著江道奇,知道他做出男嬰換女嬰之事被戳破,怕是在世族和東宮屬官里兩邊都不討好。她堂兄那人她知道,他名“諾”,從小最注重承諾,越是被自己人背叛越是不能容忍。江氏這位族長和她堂兄乃是連襟,又是多年的盟友,卻被挾持下了江南,一定是已經割袍斷義了。
眼看著晉國公控制了局面,又有平兒親迎,以後回到朝廷也是託孤大臣,江道奇一招棋敗滿盤皆輸的境遇更是讓人唏噓。
這樣的人逼到絕路,才最是可怕。
她心中微微動了動,和江道奇說道:
“我聽聞你親弟,戶部尚書江道異有一嫡女,長得花容月貌,年方十歲?”
江道奇領著這四位閨秀拜見太后,自然是因為兩方都已經確定過人選,晉國公和南方世族達成了某種協議,而他們也確定太后一定會妥協的意思。
江家作為南方最大的世族卻沒有女孩被領進主院,一定意義上便已經表達出了兩方對江道奇的態度。
可如今太后的一句話,卻讓江道奇升起了一絲希望。
“在下不知,太后的意思是?”
他停下腳步,躬身詢問。
看見江道奇的神色,張搖光便知道自己賭對了。
“江族長,你我也算是兒女親家,弄到這般地步,也算是造化弄人。你德行有虧,自有朝廷公斷你的罪過,但你家的女兒教養的極好,哀家對江氏女並無偏見。江清靈如此出色,想來她的堂妹應當也不會遜色。若是江道異願意讓女兒過來陪哀家,你下次來,便也領她過來吧。”
這便是許諾不會罪及江家子弟了。
江道奇站在原地,眼神里有某種東西閃了又閃,似是自己都不相信這位太后娘娘會這般輕易的對他表現出寬恕之意。
太子若不逼宮,先皇就不會身隕,這其後的一系列事情都不會發生。可以說,他和晉國公才是太子殿下遇難的始作俑者,自己又為了讓江家得到滔天的權勢而選擇了換嬰。這一切在他自己看來都不可饒恕,結果太后卻表現出友好的態度?
難道張搖光顧全大局到這種地步,連這種事都能忍?
少帝迎回這樣的一位太后,未來怕是更加不可限量。
江道奇只是微微權衡了下利弊,便立刻跪下謝恩。
“在下替令弟謝過太后娘娘的恩寵。下次再來,在下那侄女必定和在下一同拜謝太后的大恩。”
“謝恩不必,此事哀家會和晉國公說的,你還是回去問問你那侄女願不願意吧。若是她不願意,哀家也不勉強。”
“太后慈愛,江家感激不盡。”
張搖光給了江道奇一絲希望,而且這希望的風險實在太小,收益又太大,讓江道奇心中的天平不由得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出了門,江道奇扭頭看了眼身後沮喪的兩個女孩,心中不由得豪氣大生。
姻親關係哪裡看什麼長相性格,無非就是家世和背景罷了。
雖然他現在是失敗了,但一個家族的未來不取決於他們如何享受勝利,而在於如何忍受失敗,再繼續站起。如今機會來了,哪怕希望渺茫,他也要試一試。
他江家只要還在,總會爬到頂峰,又何必和勾結胡人的反賊做什麼交易!
“尹斯齊,對不起,我得拿你當做我侄女晉身的大禮了。”
彭城,少帝居住的行宮。
少帝南下迎接太后,自然是一路都有當地的官員在落腳處提前建好行宮。因為這位年幼的皇帝下旨不准奢靡浪費,不准另建行宮,所以一般都是由當地的名臣或大族將自家宅邸暫時讓出來修整,清空所有人,讓宮中禁衛和宮人駐紮,再請皇帝進駐。
彭城當地最著名的兩個大族是劉家和韋家。楚承平和親親便住在韋家。
韋氏的大宅中有一個大湖,湖水乃是活水,禁衛軍擔心有人從活水源頭潛入,便在湖邊兩岸駐紮了不少禁衛和羯人勇士,以防刺客混進行宮。
此時,顧卿和親親平平兩個孩子便正是在這湖邊遊玩,看看風景。
若說趕路有什麼最無聊,就是不能隨便下車這一點。一天坐下來,就算再舒服的車也會腰酸背痛。雙腳更是殷切的呼喚著大地。
一到彭城,兩個孩子先是接待當地的官員和鄉紳德老,然後再處理一些朝中送過來的奏摺,好不容易閒了一點功夫,在問過齊太傅並不礙事以後,便迫不及待的在這處宅子裡遊玩了起來。
李銳和李鈞帶著羯人勇士和禁衛軍們一路跟著少帝和妹妹瞎晃,按照約定,只要暴露於人前,便是李湄穿著帝服冠冕,楚承平穿著普通宮女的衣衫跟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