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頁
「臣妾,臣妾不知,臣妾不知……」太子妃早已慌亂極了,說話已是語無倫次。
「你雖說自己不知,但你在這位置上做了多年,而孫大人,還有太子妃的兩位兄長,心思卻是不小。太子妃這位置,可叫你孫家……」太子又道,已是怒的懶得與孫家而出的太子妃廢話,拂袖而去。
等太子走了許久,乳母才敢進來,見太子妃仍舊神情呆滯的跪在那裡,連忙將她扶起來。
「太子妃娘娘,娘娘。」
太子妃眼中失了神采,迷茫道。「我、我只是想見一見太孫,嬤嬤,你說,我要如何才能保得太孫之位!我的兒啊!」
正當此時,皇后娘娘宮裡的嬤嬤也來了,是來領太子妃所出的另外兩個孩子走的,「皇后娘娘著老奴來將兩個孩子帶走。」
「為何要帶走我的孩兒,我是太子妃!您可看清楚了,我是太子妃!」太子妃本來就見不到太孫,當下又聽有人要帶自己孩子走,連忙就發起瘋來。
可那嬤嬤並未理會,只說了話,就去領人,太子妃宮中的宮女們,也無人敢阻攔。
乳母又勸道:「娘娘,當下也該冷靜才是,皇后娘娘來要人,是一件好事。」
太子妃蒼白著臉,總算是回了神,又拉著嬤嬤的手,連連點頭。「是是是,是一件好事,皇后娘娘養著太孫,是好事。」
東宮裡面,太子妃的居所亂鬨鬨的,像是在往外搬東西,又聽見一兩聲孩子的啼哭,一會兒就飄遠了。
蔣側妃這邊的宮人,連門都不敢出。
「您說,那邊的太子妃娘娘會如何?」蔣側妃的乳母給她斷了一盞酥酪來,神色還是免不得擔憂。
她不是擔憂太子妃,是擔憂側妃這邊會不會受到波及。
蔣側妃用銀湯匙舀起一勺來,悠悠說到。
「若我是她,必定此刻就寫下罪己書自裁,或許還能求得聖上和太子殿下憐惜,將來許是能對幾個孩子好些。」
隨後又再度強調了一下,「這幾日莫要出去亂晃,什麼消息咱們也不必打聽,若有對你示好的,只當沒見著。蘇將軍駕鶴西去,也不知宮外如何了。」
聽到娘娘說宮外,乳母又道:「這老將軍本也是卸了權的,想必對朝中局勢無多大影響。」
蔣側妃放了碗,又說到。「眼下看來,卻是無多大瓜葛,但這老將軍,也是為國為民,在邊關征戰多年,難道就不值得念一念?」
「只嘆他老人家,百年之後連個後嗣也無,早前不是有消息說,將軍府的家財,盡數都歸到了老將軍女兒的名下。」乳母聽罷也是一嘆,為國為民又如何,還不是後事零落。
蔣側妃卻是不贊同,也懶得用這發膩的酥酪,又與嬤嬤道:「你不是說將軍還有個女兒哪裡就沒有後人了,人生苦短,也就活這等年歲,將眼前能過的日子過好了就是,始皇帝想要萬世,也不過一世而已。」
「娘娘……」乳母看得出來,自家娘娘心情不好,太子妃遭難,娘娘並未像其他宮人那麼高興。
蔣側妃也不想再談論此事,隨手將一邊籃子里的東西拿出來,遞給乳母。「這彩繩編好了,你收著,等過幾日端午,給二皇孫用。」
「是。」這嬤嬤將彩繩收了,又將碗收了下去。
正如蔣側妃所言,太子妃當夜便自裁了,但是聖上並未給這個兒戲保留太子妃的位份,將她貶為良娣。
沒有貶為庶人,已是皇家最後的仁慈。
當下最尷尬的,莫過於太子妃所出的三個孩子,曾經的風光無兩,已是不在。
太孫是太子頭一個孩子,就算母親和外祖如此,但是仍有些父子之情在,若不然當初也不會叫母后教養這個孫子了。
「父親,我想見母妃。」太孫眼睛哭的紅腫,嗓子也是啞了,可憐巴巴道。
皇后並未將這件事瞞著太孫,也與這個孫子好生說了原由,見太孫如此,便又對他道。
「你母親已是畏罪自裁,不在人世,今後你作為兄長,要照顧好弟弟和小妹。」
然太孫失了母親,自小又是天之驕子,哪裡學得忍辱負重那一套,紅著眼睛,哭訴道:「母親為何要自裁,孩兒才不信,這世間的位置,本就是能者居之,這位置,本就該是我的,是我母親的!」
太子一聽這話,立時怒喝:「混帳!你給我跪下!誰人與你說的這種話!」
就連他這個做太子的,也不敢說那個位置是自己的,想不到太孫竟是如此狂妄!
想到早前太孫對敬王府的態度,太子心中早已明了,必定又是有人說了不該說的話,叫這孩子聽了學了。
「把太孫給我帶下去……」皇后氣的頭痛,扶著額頭道。「還是誰人能說這種話,南安王和孫尚書一干人等沆瀣一氣,為著什麼?」
「太子妃,真是糊塗。」太子想到她畢竟是自己的發妻,嘆氣道。
「哪裡糊塗,這位置來路不正,必然會擔憂她的孩子將來不能到那個位置去。」這是皇帝的聲音,想來已經聽了去。
「你雖說自己不知,但你在這位置上做了多年,而孫大人,還有太子妃的兩位兄長,心思卻是不小。太子妃這位置,可叫你孫家……」太子又道,已是怒的懶得與孫家而出的太子妃廢話,拂袖而去。
等太子走了許久,乳母才敢進來,見太子妃仍舊神情呆滯的跪在那裡,連忙將她扶起來。
「太子妃娘娘,娘娘。」
太子妃眼中失了神采,迷茫道。「我、我只是想見一見太孫,嬤嬤,你說,我要如何才能保得太孫之位!我的兒啊!」
正當此時,皇后娘娘宮裡的嬤嬤也來了,是來領太子妃所出的另外兩個孩子走的,「皇后娘娘著老奴來將兩個孩子帶走。」
「為何要帶走我的孩兒,我是太子妃!您可看清楚了,我是太子妃!」太子妃本來就見不到太孫,當下又聽有人要帶自己孩子走,連忙就發起瘋來。
可那嬤嬤並未理會,只說了話,就去領人,太子妃宮中的宮女們,也無人敢阻攔。
乳母又勸道:「娘娘,當下也該冷靜才是,皇后娘娘來要人,是一件好事。」
太子妃蒼白著臉,總算是回了神,又拉著嬤嬤的手,連連點頭。「是是是,是一件好事,皇后娘娘養著太孫,是好事。」
東宮裡面,太子妃的居所亂鬨鬨的,像是在往外搬東西,又聽見一兩聲孩子的啼哭,一會兒就飄遠了。
蔣側妃這邊的宮人,連門都不敢出。
「您說,那邊的太子妃娘娘會如何?」蔣側妃的乳母給她斷了一盞酥酪來,神色還是免不得擔憂。
她不是擔憂太子妃,是擔憂側妃這邊會不會受到波及。
蔣側妃用銀湯匙舀起一勺來,悠悠說到。
「若我是她,必定此刻就寫下罪己書自裁,或許還能求得聖上和太子殿下憐惜,將來許是能對幾個孩子好些。」
隨後又再度強調了一下,「這幾日莫要出去亂晃,什麼消息咱們也不必打聽,若有對你示好的,只當沒見著。蘇將軍駕鶴西去,也不知宮外如何了。」
聽到娘娘說宮外,乳母又道:「這老將軍本也是卸了權的,想必對朝中局勢無多大影響。」
蔣側妃放了碗,又說到。「眼下看來,卻是無多大瓜葛,但這老將軍,也是為國為民,在邊關征戰多年,難道就不值得念一念?」
「只嘆他老人家,百年之後連個後嗣也無,早前不是有消息說,將軍府的家財,盡數都歸到了老將軍女兒的名下。」乳母聽罷也是一嘆,為國為民又如何,還不是後事零落。
蔣側妃卻是不贊同,也懶得用這發膩的酥酪,又與嬤嬤道:「你不是說將軍還有個女兒哪裡就沒有後人了,人生苦短,也就活這等年歲,將眼前能過的日子過好了就是,始皇帝想要萬世,也不過一世而已。」
「娘娘……」乳母看得出來,自家娘娘心情不好,太子妃遭難,娘娘並未像其他宮人那麼高興。
蔣側妃也不想再談論此事,隨手將一邊籃子里的東西拿出來,遞給乳母。「這彩繩編好了,你收著,等過幾日端午,給二皇孫用。」
「是。」這嬤嬤將彩繩收了,又將碗收了下去。
正如蔣側妃所言,太子妃當夜便自裁了,但是聖上並未給這個兒戲保留太子妃的位份,將她貶為良娣。
沒有貶為庶人,已是皇家最後的仁慈。
當下最尷尬的,莫過於太子妃所出的三個孩子,曾經的風光無兩,已是不在。
太孫是太子頭一個孩子,就算母親和外祖如此,但是仍有些父子之情在,若不然當初也不會叫母后教養這個孫子了。
「父親,我想見母妃。」太孫眼睛哭的紅腫,嗓子也是啞了,可憐巴巴道。
皇后並未將這件事瞞著太孫,也與這個孫子好生說了原由,見太孫如此,便又對他道。
「你母親已是畏罪自裁,不在人世,今後你作為兄長,要照顧好弟弟和小妹。」
然太孫失了母親,自小又是天之驕子,哪裡學得忍辱負重那一套,紅著眼睛,哭訴道:「母親為何要自裁,孩兒才不信,這世間的位置,本就是能者居之,這位置,本就該是我的,是我母親的!」
太子一聽這話,立時怒喝:「混帳!你給我跪下!誰人與你說的這種話!」
就連他這個做太子的,也不敢說那個位置是自己的,想不到太孫竟是如此狂妄!
想到早前太孫對敬王府的態度,太子心中早已明了,必定又是有人說了不該說的話,叫這孩子聽了學了。
「把太孫給我帶下去……」皇后氣的頭痛,扶著額頭道。「還是誰人能說這種話,南安王和孫尚書一干人等沆瀣一氣,為著什麼?」
「太子妃,真是糊塗。」太子想到她畢竟是自己的發妻,嘆氣道。
「哪裡糊塗,這位置來路不正,必然會擔憂她的孩子將來不能到那個位置去。」這是皇帝的聲音,想來已經聽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