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南邊如今有很多外邦人不遠萬里來本朝採購絲綢,瓷器等物, 若是好生經營,就是一筆極大的進項。
如若不然, 早前聖上又不會默許南安王挪用軍費去做生意了。
只是這南方暑熱, 又多風暴, 一船賺錢,一船沉,又不像是江南等地,有成熟的商貿。
加之南邊爪哇等國不甚安分,在南面做聲音,也不是旱澇保收。
就說南邊,連基本民生都保障不得, 若不是還能靠海吃海,還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林如海說得大義凜然, 可這當皇帝的被惹急了,卻又不給他留點面子, 直接問林如海道。
「林大人,你且直說了,可是因為你家姑娘也要跟著敬王往南邊去,故而你這做爹爹的,也要跟著去?」
這話一說,可比聽到林大人要往南邊去時還叫眾位大臣譁然。
多少人想盡辦法,就想謀一個京官,南邊那種地方是貶謫才會將人派去的,這林大人自己上趕著要去也就罷了。
理由居然還如此!
荒唐!
大人們只聽林如海又道。
「臣,不敢相瞞聖上,卻也有此故,臣只得一女,王爺與小女年紀尚幼,此番南去,臣實在放心不下。」
這林大人還真是恃寵而驕啊!
不少大臣在心底感嘆,也不知是做何想的,哪家大人會跟著外嫁的姑娘去做官?真是叫人笑掉了大牙。
「你……林卿,你與蘇將軍,還當真是親家!就不能叫朕好生過個年?」聖上見他如此坦然,又見群臣神色各異,那叫一個生氣。
這兩位大人,還真是不領他這個皇帝的情!
林如海連忙告罪,又道。
「臣有罪,臣只是聽聞聖上正為來年敬王南下遴選官員,故而毛遂自薦。」
聽聽,毛遂自薦,為官這麼久了還需要毛遂自薦!?
聖上居高臨下看著林如海,冷笑道。
「大人當真是過謙了,何鬚毛遂自薦,此事容後再議,還有何事,速速報來。」
當皇帝的依舊選擇了將此事擱置,這可慘了後面還要有事啟奏的大人們。
心中暗自埋怨林如海,也當在快退朝時候再說,這叫他們排在後面的如何是好。
這些大臣們只得戰戰兢兢將自己要奏報的事情說了,期間又見當皇帝的發了幾次火。好容易熬過了一次朝會。
…
這皇帝當的真是累,今日散朝之後,批摺子都不如早前利索了。
太子協理政事,聽聖上連連嘆氣,便小心問到。
「父皇,可還是為林大人一事憂愁?林大人自請去拓疆,實在是眾臣典範,父皇應當高興才是。」
「朕自然自然知道他是個好官,正是如此,才想讓他在京中留用。」皇帝看了看兒子,說道。
「早年王大人,雖說貪了些銀兩,但也能做事,當下的人,總是覺得不夠用,原是想將他更近一步,做肱骨之用。他竟是要跟著女兒去南邊?」
王良雖說壞了晚節,但是大部分時候處事還是靠得住的,這些個做大臣的有幾個又當真乾淨?
最煩的就是那等,做不成什麼事,還整日愛嚷嚷的。
如今朝中林如海正是得用的時候,其實將他派去南邊拓疆,也是極為穩妥的,但他朝中沒幾個看著順心的人了,再走了一個林如海。
當皇帝的也怕煩心啊!
太子心裡早有了主張,反是開解當皇帝的父親。「父皇莫急,就是您強行將林大人的女兒留了京中,倒是叫小叔叔夫妻分離,林大人往南去,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雖不能指望著南地將來如姑蘇一般繁華,但也能求個安定。」
太子生怕聖上想不起來,便提醒了一下。「林大人雖是要去,可林家不是還有個小探花?」
其實當皇帝的也在打這個主意,只是擔心將林瑾三年知府未滿,就調入京中,那一幫大臣,又要上摺子了。
況且,聖上還需要人守著江南賺錢糧。
只是現在北邊暫時安定,也當叫林瑾多來京中磨練,聖上是想將這個大臣,留給太子將來用。
叫當兒子的來給當爹的收拾攤子,很是合理。
相比於林如海,聖上更喜歡同出於太傅名下的林瑾,若是能將林瑾調回來,林如海走不走,卻也無所謂了。
林如海空了這個缺,離了朝堂,當皇帝也好提拔林瑾,免得父子都在朝中,權勢過盛,聖上龍椅上坐著,也是不安。
「就這樣定了,老子走了,就叫兒子幹活,林大人要去就去吧!朕將他兒子叫回來就是了,蘇老將軍腿腳不便,倒是不必往江南奔波了。」
當皇帝的如此,拿定了主意。
……
離著林如海說要南下已是過去了幾日,聖上不說答應,也不說反對,倒是拖著不答覆,反是又把敬王召進了宮去。
幾乎過了一日,才將人放出來。
好在還能趕得上家中的晚飯。
才擺好菜,叫下人們都撤了下去,黛玉方才問到。「聖上怎麼又叫了你進去,可是又有什麼吩咐?」
如若不然, 早前聖上又不會默許南安王挪用軍費去做生意了。
只是這南方暑熱, 又多風暴, 一船賺錢,一船沉,又不像是江南等地,有成熟的商貿。
加之南邊爪哇等國不甚安分,在南面做聲音,也不是旱澇保收。
就說南邊,連基本民生都保障不得, 若不是還能靠海吃海,還不知要餓死多少人。
林如海說得大義凜然, 可這當皇帝的被惹急了,卻又不給他留點面子, 直接問林如海道。
「林大人,你且直說了,可是因為你家姑娘也要跟著敬王往南邊去,故而你這做爹爹的,也要跟著去?」
這話一說,可比聽到林大人要往南邊去時還叫眾位大臣譁然。
多少人想盡辦法,就想謀一個京官,南邊那種地方是貶謫才會將人派去的,這林大人自己上趕著要去也就罷了。
理由居然還如此!
荒唐!
大人們只聽林如海又道。
「臣,不敢相瞞聖上,卻也有此故,臣只得一女,王爺與小女年紀尚幼,此番南去,臣實在放心不下。」
這林大人還真是恃寵而驕啊!
不少大臣在心底感嘆,也不知是做何想的,哪家大人會跟著外嫁的姑娘去做官?真是叫人笑掉了大牙。
「你……林卿,你與蘇將軍,還當真是親家!就不能叫朕好生過個年?」聖上見他如此坦然,又見群臣神色各異,那叫一個生氣。
這兩位大人,還真是不領他這個皇帝的情!
林如海連忙告罪,又道。
「臣有罪,臣只是聽聞聖上正為來年敬王南下遴選官員,故而毛遂自薦。」
聽聽,毛遂自薦,為官這麼久了還需要毛遂自薦!?
聖上居高臨下看著林如海,冷笑道。
「大人當真是過謙了,何鬚毛遂自薦,此事容後再議,還有何事,速速報來。」
當皇帝的依舊選擇了將此事擱置,這可慘了後面還要有事啟奏的大人們。
心中暗自埋怨林如海,也當在快退朝時候再說,這叫他們排在後面的如何是好。
這些大臣們只得戰戰兢兢將自己要奏報的事情說了,期間又見當皇帝的發了幾次火。好容易熬過了一次朝會。
…
這皇帝當的真是累,今日散朝之後,批摺子都不如早前利索了。
太子協理政事,聽聖上連連嘆氣,便小心問到。
「父皇,可還是為林大人一事憂愁?林大人自請去拓疆,實在是眾臣典範,父皇應當高興才是。」
「朕自然自然知道他是個好官,正是如此,才想讓他在京中留用。」皇帝看了看兒子,說道。
「早年王大人,雖說貪了些銀兩,但也能做事,當下的人,總是覺得不夠用,原是想將他更近一步,做肱骨之用。他竟是要跟著女兒去南邊?」
王良雖說壞了晚節,但是大部分時候處事還是靠得住的,這些個做大臣的有幾個又當真乾淨?
最煩的就是那等,做不成什麼事,還整日愛嚷嚷的。
如今朝中林如海正是得用的時候,其實將他派去南邊拓疆,也是極為穩妥的,但他朝中沒幾個看著順心的人了,再走了一個林如海。
當皇帝的也怕煩心啊!
太子心裡早有了主張,反是開解當皇帝的父親。「父皇莫急,就是您強行將林大人的女兒留了京中,倒是叫小叔叔夫妻分離,林大人往南去,那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雖不能指望著南地將來如姑蘇一般繁華,但也能求個安定。」
太子生怕聖上想不起來,便提醒了一下。「林大人雖是要去,可林家不是還有個小探花?」
其實當皇帝的也在打這個主意,只是擔心將林瑾三年知府未滿,就調入京中,那一幫大臣,又要上摺子了。
況且,聖上還需要人守著江南賺錢糧。
只是現在北邊暫時安定,也當叫林瑾多來京中磨練,聖上是想將這個大臣,留給太子將來用。
叫當兒子的來給當爹的收拾攤子,很是合理。
相比於林如海,聖上更喜歡同出於太傅名下的林瑾,若是能將林瑾調回來,林如海走不走,卻也無所謂了。
林如海空了這個缺,離了朝堂,當皇帝也好提拔林瑾,免得父子都在朝中,權勢過盛,聖上龍椅上坐著,也是不安。
「就這樣定了,老子走了,就叫兒子幹活,林大人要去就去吧!朕將他兒子叫回來就是了,蘇老將軍腿腳不便,倒是不必往江南奔波了。」
當皇帝的如此,拿定了主意。
……
離著林如海說要南下已是過去了幾日,聖上不說答應,也不說反對,倒是拖著不答覆,反是又把敬王召進了宮去。
幾乎過了一日,才將人放出來。
好在還能趕得上家中的晚飯。
才擺好菜,叫下人們都撤了下去,黛玉方才問到。「聖上怎麼又叫了你進去,可是又有什麼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