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丞相突然開口道:「說來,小皇帝似乎是知道方長鳴什麼秘密,方長鳴這才忠心於陛下,可惜現在宮中消息不好打聽啊。」

  他說的十分隨意,似乎宮中的消息本該就像是案牘一般擺在他的書桌上。

  沈大將軍倒是贊同地點點頭。

  確實如此,小皇帝拉攏的那幾個太監女官,很有些本事,不說旁人,就是他們一家被拔掉的探子也有不少。

  若是宋河和竹蘭能為他們解惑,估計就會說,實際上他們幾人也是探子,只不過是俞家安插在皇帝身邊的探子而已,他們能留在皇上身邊自然不傻,對同類有著野獸般的直覺。

  這是多年的訓練養出的。

  不得不說對白明理來說,俞家真倒是辦了件好事。

  為他培養出了不少人才啊。

  總之,龍溪宮中,小皇帝同方長鳴會面具體說了什麼。

  他們不得而知,但是隱隱聽聞小皇帝似乎要替方長鳴隱瞞某事。

  方長鳴表面上對小皇帝十分感激。

  「若是能知道他們之間到底隱瞞了什麼就好了。」唐丞相低語道,小皇帝能安心將良種託付給方長鳴,足見他們之間的情誼。

  只是這種誠意,也是需要維繫的。

  他們已經在兩人之間扎了一根刺。

  若是能找到方長鳴隱瞞之事,那就能將兩人的關係徹底撕裂。

  「怎的,小侄在嶺南竟是沒查出方長鳴的馬腳?」沈大將軍眉頭一挑好奇地問道。

  唐丞相搖了搖頭:「最過的也不過是方長鳴為了小妹曾求到嶺南王府,只是當日他孤立無援,做出此等事來,也是尋常,之後幾年他對嶺南王倒是尊敬,只是來往也並不密切,還未查出他們交往過密之事。」

  「況且此事若是牽扯上了嶺南王,我等不就是為皇上剷除一個大患嗎?」

  嶺南王此人似乎有不臣之心,但是至今未乾出什麼事來。

  尤其是近一年來,還算安穩。

  唐家自然不會主動向其動手,更別說他們根本沒有證據。

  「方長鳴在嶺南不過是個小小縣令,可整個建州都盛傳他的治民之才,我兒到了奇豐縣,政令根本無法通行,眾人都說,當年方大人如何如何。」

  這也就罷了,還有那窮酸書生寫什麼文章,勸唐致應當蕭規曹隨,跟著當年方長鳴的政策走便是了。

  那方長鳴是蕭何,自家兒子只能是曹參?!

  更別說蠻族見不是方長鳴同他們來往,態度上也很是淡漠。

  對他們有恩的是方長鳴,要不是方長鳴留下了不少生意,蠻族為了能夠發展只能同朝廷合作,怕是他們都不愛同唐致打交道。

  唐丞相第一次見到自己兒子的沮喪。

  他精心培養的長子,從來都是意氣風發的。

  在信件中唐致寫了許多喪氣話,他自覺已經足夠禮賢下士,足夠愛民如子,可惜根本還是不能扭轉民聲。

  唐丞相如今都忍不住想,方長鳴將這個位置讓出來,是不是就是想要打擊他愛子的心性?

  「好了,你我皆知,方長鳴此人慣會用小利拉攏人心,如今我們應當將方長鳴徹查一遍,看其有何需要隱瞞之事。」

  沈大將軍見唐丞相的面色,便知道唐致在方長鳴的地盤過的並不怎麼好。

  他們為官便是如此,在某處時間越長深耕地越強。

  單是看當日嶺南道同劍南道的商戶對方長鳴的態度,就知道方長鳴在建州的『故人』就不知道有多少。

  這些人若是得了方長鳴的暗示,又怎麼會真的聽從唐致的話?

  便是唐家樹大根深又如何,唐家在劍南道可沒有多少勢力,南方世家又向來同北地士族不睦。陽奉陰違的事根本沒少干。

  唐致自出生便順風順水,耳中聽到的,眼前見到的,都是人人敬他,人人誇他,換了個如此境地,怕是受不住這個。

  沈大將軍,在心中忍不住贊了一句,方長鳴果然多智近妖。

  只是若是唐致熬過來了,怕是就成了真的治世能臣了。

  「此事,我會讓人再去查,不過陛下大婚之事,我等也需好好想想。」唐丞相雖然心中憤恨,但是奇豐縣是唐致想去的,如果他們不選,方長鳴便能安插上自己的人,有方長鳴的舊人庇護,新任縣令早晚能成為一方大員。

  唐家若是派個不成器的人去,只怕會被徹底架空。

  跟別說當日的唐家就能舍了這麼一條路嗎?

  不論唐家怎麼選,都會掉進方長鳴的打算中。

  這就是方長鳴辦事惡毒之處。

  他便不信了,此子身上沒有可以攻擊的弱點。

  —————————

  「吳兄,我等今日上門,卻未備上厚禮,實在是我等失禮了。」顧明長揖到底,起身時露出了他長了燎泡的臉。

  「這是小事,瞧你這孩子,怎麼急成了這樣?今年京城春日天燥,你也該多注重身子才是。」

  吳瑞卿哪裡會跟他們幾人計較這個,他帶著幾人進了主院。

  呂賀還好他這人有氣當即就發了,孫三柳則是隱隱覺得方大人應該有後手才是。

  二人如今看著倒是還好,只有顧明心思深,想得多些,竟是把自己急得嘴角起了泡,說話便會牽扯到有些疼。

  吳華清親自見了他們。

  「快坐吧,不用同老夫客套。」吳華清對吳瑞卿說道,「給諸位客人上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