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她又想起了那被張孟娘放在高處的杯子。在張孟娘眼中,她若是想爬到高處,唯有依靠杯子這般的容器。那杯子裡裝的不只是李景傳的野心,也是張孟娘的野心。如晉王妃一般的女子,若是想向上走,唯有依靠她的丈夫。她的眼裡早就沒有了水,只剩一個杯子了。

  想到此處,荀旖心中湧起深深的悲哀。

  「怎麼了?」李琳琅見荀旖眼圈泛紅,忙問了一句。

  「沒事,」荀旖忙說,又低頭苦笑,「只是想起了元崇二年的時候,我們一起在武進侯府行酒令……你還記得,晉王妃講的是什麼故事嗎?」

  「記得。」李琳琅說。

  「我還是更喜歡故事裡的那個她。」荀旖低頭說著。

  「可這也怪不得她,」李琳琅說,「她又能有什麼辦法呢?」

  兩人正說著,忽見胡奶娘抱著馮曉來了。襁褓中的嬰孩並不知道外界發生了什麼,她只知道今天天氣不錯,於是心情格外暢快,見到李琳琅和荀旖便「咯咯」地笑。

  胡奶娘見馮曉開心,便用蹩腳的漢語說著:「她,抱。」說著,她便將馮曉向前一遞。

  荀旖見了,忙把馮曉接了過來,抱在李琳琅面前。「我們是姑姑,」荀旖抱著馮曉,讓她看著李琳琅,捏著嗓子學著小孩兒的聲音,「姑姑。」想了想,她又說:「我是……姑嬸?」

  李琳琅見她絞盡腦汁地想著合適的稱呼,不覺一笑,也伸出手去逗弄那孩子,最後乾脆直接將馮曉抱進了自己懷中,也省得荀旖累著。「她長得真快,」李琳琅捏了捏孩子的小肉手,「才來了這些時候,身上肉乎了這麼多。」

  「晚晚也快回來了,」荀旖說,「等她回來,看見她的孩子白白胖胖的,一定會很開心。」她說著,仔細打量著這孩子:「她的臉型和嘴巴長得像晚晚,眉眼像你……」她說著,又瞅了瞅李琳琅,道:「髮際線都和你一樣,頭髮茂密,以後肯定不用擔心脫髮的問題。」

  「那是最好啦,」李琳琅只看著懷裡的馮曉,「她以後肯定很漂亮,而且和她母親一樣聰明。」

  兩人正抱著孩子在樹蔭下說笑,忽然又聽見了一陣腳步聲,抬頭一看,只見素霜正急急忙忙地走來。她們鮮少見到素霜這般不沉穩的模樣,不由得忙問:「出什麼事了?」

  素霜低下頭:「香丘一時疏忽……晉王妃,投漢水自盡了。」

  兩人聞言,皆是一怔。

  據說,那日一行人行到了漢水邊上,天上忽然飄起了小雨,附近只有一間破廟。隨從只忙活著將行李和馬拉進廟裡避雨,一回頭,卻發現晉王妃不見了,只剩江面上漂著的一件素白色的外衫——那是她為晉王戴孝,特意穿的。

  「他們成親那日,便是一個微雨天。那日突然下起雨來,誰都沒料到。」李琳琅嘆了口氣,說。

  荀旖不知道張孟娘在投江前的最後一刻在想些什麼,她一下子懵了,腦海中只有她和張孟娘的最後一面。那個夜晚,張孟娘一身素白,神情麻木,登上了馬車。就在荀旖要說出那一句「就此別過」之時,張孟娘卻掀開了帘子,望著荀旖,道了一句:「涵真道長,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但我很羨慕你。」

  「嗯?為什麼?」荀旖不解。

  「你還有救人的心,這很好,」張孟娘說著,垂了眼,喃喃重複著,「這很好。」說罷,她便將帘子放下了。

  「只可惜,你救錯了人啊。」晉王妃長嘆一聲。

  救錯了人嗎?

  不、不……她不是救錯了人,她只是救得太晚了。

  「荀旖、荀旖!」樹蔭下,李琳琅焦急地喚著。荀旖終於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竟倒在了地上,頭腦還有些發懵。

  「我、我怎麼了?」荀旖無力地問著。

  「你昏了一下,」李琳琅忙將她扶起來,關切地問著,「你哪裡不舒服?」說著,又忙要叫太醫。

  「我沒事、我沒事,」荀旖忙強笑著,可她聲音都是發虛的,「可能是這兩日沒休息好吧。」

  雖然她知道,這不僅僅是沒休息好的緣故。她只是,實在受不了這個世界裡無謂的犧牲和死亡了。

  她不理解,也不喜歡。她只喜歡這個世界的李琳琅。

  馮晚晚回京那日,李琳琅光明正大地和她見了一面。而且,是在宸安殿。

  李景佑死後,李沔大病了一場,一病不起,除了個四歲的李景信,他也再沒有兒子能幫他打理國事了。外人,他信不過。於是,病榻上的老皇帝就把這監國之權交給了剛剛在平定晉王叛亂一事上立了功的虞安公主李琳琅。

  朝野譁然:大魏從未有過公主監國的先例。

  更何況,看著還是個不怎麼靠譜的公主。雖說公主在平亂一事上的確立了功,可誰知那是不是僥倖呢?

  可很快,李琳琅便向他們證明了,那不是僥倖。虞安公主,似乎不是人們熟知的草包。她監國時,竟是難得的勤政,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得有條不紊,這危機四伏的大魏,竟難得地出現了些許生機來。

  「拜見殿下。」宸安殿裡,馮晚晚故意用著渾厚的聲音,對李琳琅下跪行禮。

  「萬將軍請起,」李琳琅微笑著說,「邊疆一行,萬將軍辛苦了。」

  「是臣分內之事,」馮晚晚說著,將一本摺子交給內侍遞了上去,「這是臣在巡邊時的一些感想,還請殿下過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