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何況他也對崔學士聞名已久,想見見這位隱藏畫技多年,直到被人彈劾才肯自曝身份的奇人。

  嚴嵩特地換了身略新的青色直身,跟著徐才子到了崔家。

  進到崔家書樓後,他感覺自己簡直就像《世說新語》中,那個往詣太尉王衍的人,觸目見琳琅珠玉。

  文宗李閣老曾盛讚過的李夢陽,振詩文崇古之風的何景明,殿試時得弘治天子贊為“變今追古”的前科狀元康海,書法大家祝枝山,詩書畫三絕的唐寅、文徵明……再加上引他到這座花園中的吳中詩冠徐禎卿,真令他感到了“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他一個普普通通的庶吉士,幾乎不敢跟這些名人打招呼。

  名人們倒是熱心的跟他打招呼。特別是天天盼著卸任卻卸不下的康海,全然沒了剛考上狀元時的傲氣,挽著這位晚自己屆,還只是二甲進士的後輩的手,將他拉到自己那張沙發上。

  嚴嵩受寵若驚,坐都不敢坐深了。

  可這閱覽室里擺的是遷安樣兒的軟榻,一坐下去屁股就陷進了羽絨墊里,借不上力,他就想起也起不來了。

  徐禎卿拿著分給自己的稿子,極熱情地要他看:“你看看這份!這是國舅們從黃河北灣採訪回來的,寫的是宣府副總兵白玉設伏引黃河水困住套虜火篩的經過,寫的極逼真,黃河隆隆奔馬之聲猶在耳邊……當初我們連寫了幾個月邊城城接沙漠,如何乾旱缺水,看著這有水的採訪稿就是痛快!”

  嚴嵩束手束腳地不敢接,只怕手不乾淨,弄髒了那印著彩畫兒的高檔採訪本。

  他深吸了口氣,問道:“此處是崔氏書樓,我卻還不曾拜訪過主人,就貿然來此處看國舅的稿子,是否不大合適?”

  李夢陽笑道:“嚴賢弟不必拘束,崔學士聽說你今日要來,特地去請國舅們和謝指揮使來給你講真正的邊關風光,要晚些才回來。這塞上英雄錄有底稿,有我們這些熟手,你只管放開寫就行。”

  嚴嵩略微放開懷抱,擦了擦手,接過了國舅的稿子。

  國舅們的文筆果然樸實,比不上他們這些進士。可樸實歸樸實,文章結構、內容也是照著高考作文的標準練出來的,詳略停當,起承轉合都有章法,只都是白話,不如修改後的經得起玩賞。

  他看著國舅筆記中邊關守將毫無修飾的,甚至有些詞不達意的話語,卻莫名生出了一片感動,低嘆道:“邊軍如此質樸,卻知道報國,咱們在京里已受用得比他們多多了,又豈能不用心為朝廷效力……”

  正是如此!

  幾位正在寫稿的前輩都扔下筆誇讚他心懷大義,堪作當今讀書的典範!

  這份稿子就交給他了,憑他一腔熱血,必定能寫出令崔學士和兩位國舅滿意的大作!

  他們還有《錦衣衛之塞上風雲》《少年錦衣衛之與子同袍》和《每日農經》要寫,而且也好久沒出去喝酒聯詩,討論文章變體的大計了,也是時候把手頭工作交接一番了。

  嚴嵩才剛入朝,就感受到了前輩們信任、愛重和無微不至的熱情關照,成了大明畫宗崔學士手下一員撰稿人。

  到了晚間,崔學士與高鄰謝指揮才帶著兩位國舅和師弟們到了藏書樓會見新作者。

  嚴嵩忙隨著眾人站起來,看向他從少年時就常在漫畫裡看見的幾位名人。謝指揮果然和畫兒里的謝鎮撫一樣,只是年長沉穩了,添了些儒將風度,不似畫裡那麼銳利;崔學士倒不大像那位通曉八國外語的崔翰林,比畫中人更俊秀,也更有種令人不自覺信服的威嚴。

  兩位畫中人物到了現實中,竟比他從前想像的更好看。他心裡頗為激動,又看向崔、謝二人身後的少年人,想找找哪位是他熟悉的國舅。

  他算著國舅們年紀應該也有二十幾歲,不可能再是十六七的少年了,可在崔燮身後竟帶著三個二十來歲的青年官員,分不出哪位是國舅,倒是他們身後又有兩名十六七歲的俊秀少年,正符合了他對國舅的想像。

  他一面行禮,一面不自覺地看著那兩人,像是要把他們倆看成國舅似的,然而崔燮卻偏偏指著自己身後一對並不像畫兒里人的紅衣官人說:“這兩位就是寫出《塞上英雄錄》十數萬字手稿的國舅壽寧伯與會昌伯,”又極自然地對兩位國舅說:“這位是新來的作者嚴庶常嵩,往後你們兄弟就要與嚴庶常多加溝通,好把這本新書做好。”

  兩位國舅滿面含笑,與新作者對面行禮,簡直迫不及待就要拉人講他們的採訪經歷。

  崔燮攔住他們,又給嚴嵩人紹了負責審稿的李兆先——自打用他審了《塞上風雲》,崔主編就發現小李師弟真是個好編輯,又嚴格又有極高審美趣味,所以連新稿子也都交給他審,自己只管配圖了。

  崔總編徹底放權,李編輯將來就是這些作者的主管領導,跟新老作者們吃頓飯,搞搞關係,還是很有必要的。

  崔燮心目中的新作者不只包括嚴嵩,還有身後兩個如今才十六七歲,長得和漫畫裡的兩位張國舅一樣好看的美少年——

  一位是李老師的幼子兆同師弟,另一位是楊廷和大佬剛肯放出家門的寶貝兒子楊慎。

  不過崔燮不會急著用他們的。

  李兆同的父兄都是錦衣衛的作者和編輯,就剩下這個小兒子,崔燮肯定不能逼著孩子當童工。而楊慎則是要當狀元的,崔燮不敢打攪他讀書,也要把他和王聖人一樣養起來。等他當了狀元,寫出“滾滾長江東逝水”這樣的名詞,再給後世流傳一段“崔狀元評點楊慎:必為狀元”的佳話,說不定他又能沾光上個語文課本兒了。

  崔燮想得有些忘形,摸手拍了拍楊才子稚嫩的小肩膀說:“我今日還帶了兩位後出才子來見你們這些前輩。這兩人中當出狀元、詞宗,諸位要多努力,可不要被後生們比下去!”

  眾人善意地笑了笑,把這兩位未來的狀元、詞宗迎了進去。謝瑛卻悄悄拉著崔燮落後一步,張著人聽不見,低聲問他:“哪個孩子要做狀元,哪個要做詞宗?”

  崔燮跟他對了個眼神,眼波靈活地在空中轉了半圈,落到楊慎身上,露出個極清淺的狡黠笑容。

  要是李兆同長大了有他父親的文才,那就是楊慎做狀元,李兆同做詞宗;若是兆同這孩子詩文比不上楊慎,那他就把狀元和詞宗都包了,這也是他預言的成功啊。

  謝瑛微微低頭,掩住笑意,低聲答道:“你這預言法兒我也會。等咱們百年之後,後世人書上要寫咱們倆當中有一個狀元,一個名臣,你信不信?”

  狀元也是你,名臣也是你,你上得史書,我卻能有你相伴,這一生實在不虧了。

  第306章

  本該是歷史上正德二年, 如今卻是弘治二十年時, 太子朱厚照終於要成親了。因弘治天子不欲給百姓添加負擔,這回選秀仍只在南北二京採選良家子。

  太子朱厚照對未來的元妃倒沒太多要求, 只希望能挑個知書達禮, 跟他一樣愛格物求知的女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