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只是深夜不曾安睡,好幾次將人擁到懷裡,嗅到她身上清而淡的皂香氣,胸膛里不斷翻湧的複雜情緒漸漸平緩下來。
他眨眨眼,在心底鄭重保證:這輩子絕對不會辜負了她,為了她和孩子,他一定儘早歸家。
**
臨行前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似乎一眨眼睛就到了時候。
縣城官道外
秦巧又一次叮囑了早前說過的話,看那邊馬上的貴人頻頻回頭,明白再不能耽擱。
人眼雜亂,實在不好親昵,她只眷戀地身後摸崔三郎的肩頭一下,「去吧。」
崔三郎頷首,很想再比劃些什麼,可如她一般,許多依依不捨的話都已經說過,此時不過是牽腸掛肚,浪費辰光罷了。
他逼著自己狠心些,松離了她溫暖的掌心,快步上馬,最後回頭看一眼身後幾人。
妹妹大病初癒,依舊面容蒼白,見他回頭,和煦地笑笑:「哥哥,別忘了在爹娘墳頭前替我上香。」
崔三郎點點頭。
阮氏拉著秦豐收,隔房的嫂子沒什麼囑託,只是這一年家裡進出,憑空往後少了一個,心頭免不了惆悵,忍著鼻頭髮酸,喊了句:「路上若是不急,請人捎個書信,好叫我們放心。」
崔三郎拱手答應下來。
再望妻子,看她幾日不過,仿佛瘦了許多,熹微光映照她身後像是發光,是他後半生生命中唯一的光點。
秦巧卻沒說什麼,只揮揮手作別。
相見時難別亦難。
終於,貴人說了聲不早了,便見他一身墨衣,加毛的風披隨著馬蹄高揚,一瞬裹足風潮,心心念念的身影再看不見了。
這麼依依望了許久,久到天邊紅日一躍而出,眼睛被刺得酸痛,臉上濕噠噠的一大片,才覺得她是傷心,默默地哭了。
阮氏心疼不已,「二娘,走吧。早就瞧不見了。」
若是山路,站得高些,興許還能望個背影。可前路一片坦途,人早就走了。
崔八娘看她這樣,也不好受,溫聲勸道:「不過一年,嫂子耐心等等,總會見到的。」
阮氏本想說什麼,可看二娘哭得傷心,又記掛她肚子裡的孩子,終究沒再忍心。
這一日惠風和暢,是個晴天。
秦巧在她們的陪伴下慢慢走回家中,感受著新季的變化,更明白從往後崔三郎只會她藏在心底的記憶。
世間情緣大抵都如此,能相伴一程已然是了不得。
度過最傷心難捱的第一夜,翌日,她重整衣衫,對著家人宣布:「我們搬回青口鎮吧。」
縣城繁華,可卻不是她生存的地方。
崔三離去時留下一筆豐厚的銀子,但是她並不打算坐吃山空。
秦巧不知道崔八娘為何願意留下,或許真就如她自己所說,不再眷戀京城的日子。
既然留下,那便是家中的一份子。
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冬天,秦巧領著家裡人告別縣城,重新回到青口鎮,過上她一如既往踏實而勤勞的人生。
第65章
第一場毛毛冬雨落下時,秦巧的孕肚稍顯懷,並不耽擱她素日做活。
如今秦家已經定居在青口鎮上,雞剛叫,秦豐收和阮氏在門口等著她,要送她去吳家織坊上工。
「嫂子,犯不著天天送。」
秦巧想勸他們回去,天還沒亮,外頭也冷,一開口面前都是白汽。
阮氏:「送你了,我心安。」
家裡頭如今仰仗著二娘上工領錢,人還懷著孩子,雖說鎮上有邏街的,但也不能真沒心沒肺地由著她單只出門。
「今兒走得早,路過趙老漢的攤子,咱們吃一碗羊湯吧。」
阮氏提議道。
秦豐收自然點頭讚許,「羊湯好吃!」
過了最害口的時候,秦巧的胃口恢復到往日。
出門拐上小道,沒一會兒就見著閒風街上的攤販熱鬧。
三碗羊湯,四張現烙的菜芯餅。
吸溜吃過,渾身暖和和的,人也從睏倦中徹底清醒過來。
再起身時,天色又比出門時候亮不少,已經能瞧見不少人出門開始走動。
三個腳步不停,很快到了吳家織坊大門處。
阮氏目送二娘進去,扯上秦豐收,重新回到剛才的羊湯攤子上頭。
「店家,再來一份羊湯一張餅子,連碗的,後晌給你送回來。」
店家認得她,鎮上住戶的眉眼就那幾個,家舍也不長腿,不值當為一個碗生齟齬。
爽快地應下,收了銅板,將吃食遞過去。
眼下不怎麼忙,趙老漢擠弄眉眼,「這是給家裡姓崔的小娘子帶的?怎麼?你還得伺候她?」
阮氏故作困惱,「我可不敢惹她,萬一....」說著在自己脖子上比劃一下,「趙叔,你也別打聽,仔細她曉得了,出門尋你的晦氣!」
趙老漢聽得心頭一跳,忙說不敢不敢。
走遠了,阮氏回頭瞄一眼熱氣騰騰的羊湯攤子,偷笑起來。
進家先去北屋子敲了敲,喊裡頭人快些起來吃飯。
沒一會兒崔八娘踢踏著鞋底,揉著眼睛坐到灶屋的桌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他眨眨眼,在心底鄭重保證:這輩子絕對不會辜負了她,為了她和孩子,他一定儘早歸家。
**
臨行前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似乎一眨眼睛就到了時候。
縣城官道外
秦巧又一次叮囑了早前說過的話,看那邊馬上的貴人頻頻回頭,明白再不能耽擱。
人眼雜亂,實在不好親昵,她只眷戀地身後摸崔三郎的肩頭一下,「去吧。」
崔三郎頷首,很想再比劃些什麼,可如她一般,許多依依不捨的話都已經說過,此時不過是牽腸掛肚,浪費辰光罷了。
他逼著自己狠心些,松離了她溫暖的掌心,快步上馬,最後回頭看一眼身後幾人。
妹妹大病初癒,依舊面容蒼白,見他回頭,和煦地笑笑:「哥哥,別忘了在爹娘墳頭前替我上香。」
崔三郎點點頭。
阮氏拉著秦豐收,隔房的嫂子沒什麼囑託,只是這一年家裡進出,憑空往後少了一個,心頭免不了惆悵,忍著鼻頭髮酸,喊了句:「路上若是不急,請人捎個書信,好叫我們放心。」
崔三郎拱手答應下來。
再望妻子,看她幾日不過,仿佛瘦了許多,熹微光映照她身後像是發光,是他後半生生命中唯一的光點。
秦巧卻沒說什麼,只揮揮手作別。
相見時難別亦難。
終於,貴人說了聲不早了,便見他一身墨衣,加毛的風披隨著馬蹄高揚,一瞬裹足風潮,心心念念的身影再看不見了。
這麼依依望了許久,久到天邊紅日一躍而出,眼睛被刺得酸痛,臉上濕噠噠的一大片,才覺得她是傷心,默默地哭了。
阮氏心疼不已,「二娘,走吧。早就瞧不見了。」
若是山路,站得高些,興許還能望個背影。可前路一片坦途,人早就走了。
崔八娘看她這樣,也不好受,溫聲勸道:「不過一年,嫂子耐心等等,總會見到的。」
阮氏本想說什麼,可看二娘哭得傷心,又記掛她肚子裡的孩子,終究沒再忍心。
這一日惠風和暢,是個晴天。
秦巧在她們的陪伴下慢慢走回家中,感受著新季的變化,更明白從往後崔三郎只會她藏在心底的記憶。
世間情緣大抵都如此,能相伴一程已然是了不得。
度過最傷心難捱的第一夜,翌日,她重整衣衫,對著家人宣布:「我們搬回青口鎮吧。」
縣城繁華,可卻不是她生存的地方。
崔三離去時留下一筆豐厚的銀子,但是她並不打算坐吃山空。
秦巧不知道崔八娘為何願意留下,或許真就如她自己所說,不再眷戀京城的日子。
既然留下,那便是家中的一份子。
在這樣一個陽光明媚的冬天,秦巧領著家裡人告別縣城,重新回到青口鎮,過上她一如既往踏實而勤勞的人生。
第65章
第一場毛毛冬雨落下時,秦巧的孕肚稍顯懷,並不耽擱她素日做活。
如今秦家已經定居在青口鎮上,雞剛叫,秦豐收和阮氏在門口等著她,要送她去吳家織坊上工。
「嫂子,犯不著天天送。」
秦巧想勸他們回去,天還沒亮,外頭也冷,一開口面前都是白汽。
阮氏:「送你了,我心安。」
家裡頭如今仰仗著二娘上工領錢,人還懷著孩子,雖說鎮上有邏街的,但也不能真沒心沒肺地由著她單只出門。
「今兒走得早,路過趙老漢的攤子,咱們吃一碗羊湯吧。」
阮氏提議道。
秦豐收自然點頭讚許,「羊湯好吃!」
過了最害口的時候,秦巧的胃口恢復到往日。
出門拐上小道,沒一會兒就見著閒風街上的攤販熱鬧。
三碗羊湯,四張現烙的菜芯餅。
吸溜吃過,渾身暖和和的,人也從睏倦中徹底清醒過來。
再起身時,天色又比出門時候亮不少,已經能瞧見不少人出門開始走動。
三個腳步不停,很快到了吳家織坊大門處。
阮氏目送二娘進去,扯上秦豐收,重新回到剛才的羊湯攤子上頭。
「店家,再來一份羊湯一張餅子,連碗的,後晌給你送回來。」
店家認得她,鎮上住戶的眉眼就那幾個,家舍也不長腿,不值當為一個碗生齟齬。
爽快地應下,收了銅板,將吃食遞過去。
眼下不怎麼忙,趙老漢擠弄眉眼,「這是給家裡姓崔的小娘子帶的?怎麼?你還得伺候她?」
阮氏故作困惱,「我可不敢惹她,萬一....」說著在自己脖子上比劃一下,「趙叔,你也別打聽,仔細她曉得了,出門尋你的晦氣!」
趙老漢聽得心頭一跳,忙說不敢不敢。
走遠了,阮氏回頭瞄一眼熱氣騰騰的羊湯攤子,偷笑起來。
進家先去北屋子敲了敲,喊裡頭人快些起來吃飯。
沒一會兒崔八娘踢踏著鞋底,揉著眼睛坐到灶屋的桌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