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接著,她把那次她們去仙音閣後,青衣跟著她回太平街宅子的事情也一併說了出來。

  這下袁素問更吃驚了,「沈臨江是三皇子蕭聿洺?事關皇室,這話可不能亂說!難道青衣她就信了,還是說你有什麼證據?」

  袁素問能有什麼證據,難道要說她看了小說男主的設定,所以才如此篤定?

  她無奈攤手,「我就是隨口那麼一說,又沒有第三人知道。應該……沒事的吧?」

  袁素問回首看了她一眼,臉色沉重。她驅馬慢慢往前走,月色清冷,落在她單薄的身體上,凝結成霜。

  叢林小道上,迤邐著一條長長的影子。穆清辭盯著那條影子,心跟著搖晃起來,升出一種種不好的預感。

  她們來到一條溪流邊,四下寂靜無人。袁素問勒住韁繩,翻身下馬。

  穆清辭跟著跳下馬,一臉闖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問她,「你在想什麼?」

  袁素問將刀抱在身前,遲疑道,「我在想,袁家被下獄一事,是否和你說的三皇子一事有關係。可是,能問罪袁家全族的人,只有龍椅上的那一位。」

  她緩緩道出心底的猜測,「若真是那位的命令,那只有一種可能,青衣真正奉命之人,必然權勢顯赫,足以上達天命。」

  穆清辭聽明白,青衣背後的人必然是個大官,說不定還是皇帝的寵臣。只有這樣,沈臨江的真實身份才會那麼快就被皇帝知曉。

  但她還有更多的不明白,「這人究竟是誰?怎麼會在六年前就安排青衣進入仙音閣,這是不是說明他早就懷疑沈臨江了?」

  袁素問搖頭,「我不知道,但是朝堂上有能力策劃此事,並且忌恨袁家軍的人,只有兩位。一位是當朝宰相蔡集,另一位就是儀鸞司的指揮使衛清水。」

  穆清辭對這兩人完全沒印象,小說里根本沒出現過啊。不過這兩人也有可能作為配角出過場,只是她完全沒注意,所以覺得陌生。

  但她對於儀鸞司倒是已經聽過好幾回了,「青衣說,負責審理此案的,就是儀鸞司。看樣子,袁家只怕是凶多吉少。」

  反正袁家遭此大劫,必定是皇帝授意的,她們兩個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可沒本事替他們上皇帝面前喊冤。

  再說,誰知道袁嘯天是不是做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死了也活該呢?當然,她也知道這話是不能對袁素問說的,畢竟她由袁嘯天撫養大,恩情還是有的。

  所以她只是慫恿袁素問跑路,「大難臨頭各自飛,要不我們還是先私奔?也不知道哪個地方適合隱居。」

  袁素問立刻拒絕了她,「不,我要回京。我媽媽的事情還沒查清楚,此事又是迷霧重重,我不能就這樣一走了之。」

  穆清辭知道,一碰到她母親的問題,這人就固執得九頭牛都拉不回,甚至能跳起來跟袁嘯天對著幹。

  她說服不了袁素問,又不敢也不願一個人單獨離開 ,只好跟著袁素問回京師。

  …

  兩人騎馬趕路,順著官道往南走。一開始還算安全,經過的路卡城鎮,見了她們的路引都放行了。

  直到她們到了臨近京師的汝陽城外,看見牆上貼著她們的追捕令,還畫了圖形。

  穆清辭低調地湊上去,看見那上面花了沈臨江,她和袁素問三人。讓人氣憤的是,這通緝令把沈臨江畫得英俊瀟灑,把她卻畫得猥瑣不堪。

  「這畫得一點都不像!我哪有那麼丑,賊眉鼠眼的跟個流氓似的,太過分了!畫這個的不會是毛延壽吧?」

  袁素問站在她身後,低聲念出下面的文字,「所犯罪行……意圖謀逆……怎麼會這樣?謀逆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難怪袁家全族都下獄了,連沈臨江也望風而逃。他作為袁嘯天的部下,只怕也要受牽連。不對,應該是袁嘯天受他牽連!」

  穆清辭立刻拉上袁素問離開,「我們不能再往前走了,現在回去京師,就是羊入虎口,自尋死路!」

  袁素問頗為躊躇,「我覺得伯父他應該沒膽子造反,這其中或許有什麼誤會?」

  穆清辭沒想到袁素問對她這伯父還挺有感情,明明袁嘯天也沒對她多好,打著為她好的名號,私自燒毀她母親遺物,逼她成婚納婿。換做生性自我的她,完全無法消受這種親情,只覺得窒息。

  「素問,你仔細想想,袁嘯天如此費心培養本是三皇子的沈臨江,真的沒有要立從龍之功的心思嗎?你敢斷定他真的不知道沈臨江的身份嗎?」

  「若是他的確有造反之心,怎麼可能會不知道,一旦事發,身為他姪女的你,若是還留在京師,此刻早已被打入天牢了!他根本就沒考慮過你的安危,你何必還要替他擔心?」

  袁素問沉默下來,她心裏面很亂。她本以為自己是恨袁嘯天的,恨他不肯教她袁家槍法,恨他辱罵自己的母親,恨他對沈臨江比對她這個親姪女還要看重——可萬般種種,臨了,知道他深陷囹圄,她還是無法坐視不管。

  袁素問看向穆清辭,「你說的只是你個人猜測,萬一事實不是這樣的呢?我還是想回京師,至少我要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

  穆清辭一向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男人,他們為了追名逐利,什麼事情做不出來?即使那是袁素問的伯父。可她拿袁素問沒有辦法,只能由著她回去京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