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兵貴神速,即便不是身為軍人出身,這些道理他們還是懂得的。

  要是真的如他們口中說的那般,大康離國破也就不遠了。

  那他們之前所做的一切是為了什麼?難不成是為等現任皇帝百年之後眼睜睜的看著大康走向滅亡不成?

  皇帝被懟的有些說不出話來,於是便看向了秦子瑜,希望他能站出來說些什麼,可秦子瑜卻選擇了視而不見。

  他的這個反應不僅是皇帝看了感覺奇怪,就是一旁的大臣也紛紛在猜測秦子瑜是不是要拋棄太子了。

  在大康就連普通百姓都知道他們的這位秦將軍自幼長在皇后娘娘身邊,所以眾人理所當然的覺得秦子瑜不論何時都會站在太子身邊,可眼下他卻無視了皇帝看過來的目光,是不是意味著他也不想保現在的這位太子了?

  可不管他們怎麼想,秦子瑜始終都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後來,還是皇帝大發雷霆,硬生生的結束了早朝,這才讓那些臣子閉嘴。

  早朝後,秦子瑜被皇帝叫去了御書房裡,他進去之後,皇帝晾了他很久沒有打理,他以為秦子瑜看見他如此,定會解釋一番,結果沒成想對方就好似一根木頭一般,立在那兒一動不動。

  皇帝越看越生氣,抓起書岸上的摺子便朝著秦子瑜站著的方向扔了過去,原本以為他會躲開的,誰料當那摺子砸在秦子瑜的臉上時他還是保持著之前的站姿一動不動。

  見他這個樣子,皇帝又有些心疼,「都不知道躲開嗎?」

  「陛下沒開口之前,臣不敢自作主張。」

  聞言,皇帝哼了一聲,「不敢?朕看你敢得很啊,朕問你,之前在議政殿的時候,那你為什麼要無視朕的意思?」

  秦子瑜看了一眼皇帝,然後開口道:「昨日,臣與太子就此事商議了很久。」

  「所以,你們商議的結果呢?」

  「臣給太子殿下出了個主意,此事因太子妃而且,所以臣便讓太子勸說太子妃站出來將此事全部攬下來,這樣群臣便知道不到任何理由來攻訐太子,可惜,太子拒絕了。」

  皇帝聽到最後,伸手捏了捏自己的額頭,「這個太子,他究竟知不知道現在究竟是個什麼局勢啊?」

  「臣以為,太子自己是知道的。」

  聽了秦子瑜的話,皇帝頓了一下,看向了他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臣的意思是太子知道自己不能勝任儲君之位,而且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察覺出來群臣對他很是不滿,可為了不讓陛下失望,他不敢說出口,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坐在了不適合他的位置上,殿下曾對臣說過,過去的那些歲月里,他感覺自己仿佛是被人架在火上烤,生怕自己做錯了什麼,惹得群臣怨聲載道,讓陛下您顏面盡失。」

  「所以在過去的那麼多日子裡,他常常感到寢食難安。」

  皇帝聽後沉默了很久,他沒想到一個太子之位,居然會對自己的兒子造成如此大的影響。

  「是不是就連你也覺得太子難堪大任?」

  「臣怎麼認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太子殿下現在對自己都沒有信心。而且,臣的確是覺得太子殿下難當大任。」

  後面那句話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了。

  「臣妾也是如此認為。」

  御書房門口,皇后的聲音從門外傳了進來。

  秦子瑜在聽見這道聲音的時候,心裡很複雜,他終究還是辜負了將他養大的人。

  「皇后,怎麼連你都這麼說?」

  「陛下,太子殿下是臣妾的兒子,自小養在臣妾膝下,臣妾自然明白他是個什麼性子,自小時臣妾就一直教導他要有一顆仁慈之心,可卻忘記了,身為儲君僅僅有一顆仁慈之心是不夠的。」

  說完這些之後,皇后看向了一旁站著的秦子瑜。

  「其實,本宮也曾希望太子殿下能有你一半的成熟穩重,這樣或許東宮之位他尚可有繼續坐下的機會,可惜了,他自生來性子就與本宮極其相似,婦人之仁是成不了大事的。」

  「本宮知道你是個重情義的人,至於你剛剛說的那番,想必自己心裡也不好受,可本宮並不怪你,你也是為了這大康的江山社稷考慮,相反,本宮還要感謝你,將太子一直不敢同陛下講的話給講了出來。」

  「臣妾很早便察覺出來太子他難當大任,可臣妾卻假裝沒有看出來,就是想著或許等幾年,他在成長一些說不定就能有所改變了,況且他的身邊還有子瑜在,所以,臣妾這些年來一直苦苦撐著,等著太子成長起來,可事實告訴臣妾,是臣妾錯了,太子他若是生在一個富貴之家,定然是個極好的人,但他偏偏生在了宮裡,宮裡最不缺的就是婦人之仁。」

  帝後的感情可以說是不錯的,現在聽見皇后如此說自己還有他們的孩子,皇帝的心裡又怎能不難受。

  「可即便如此,太子就是太子,不能因為他現在不合適就廢除啊,他並未犯什麼重大過錯,只要日後……」

  「陛下,臣妾知道您為難,太子他現在的確是沒有放下重大過錯,可以後呢?以後的事情誰能說的准,所以,臣妾懇請陛下廢除太子,臣妾知道廢太子往往不會有好下場,可他畢竟是臣妾的兒子,臣妾不想他吃那些從未吃過的苦,所以只能自請陛下廢除我這個皇后,這樣,等日後再找個機會說他待在太子之位上不符合祖制便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