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許久,突然嘆了口氣。
「這些年我都忙著在外面做生意,生意忙,回不來,一回來小孩都長這麼大了……在外面每回打電話,見遠都叫我不用擔心他,加上我…我不是又找了他阿姨嘛,他弟弟年紀小,又離不了人。之前想著他奶奶帶著,我也能鬆口氣。唉,但其實,回過頭來想想,他那么小,沒有媽媽,我又不在,他奶奶年紀大、病也多,反而還要他來照顧。真的是慚愧。」
許之柔聽得發愣,手在冰櫃裡都不知道,放半天,冷得一激靈,從冰櫃裡抽了出來。
雖然她聽得懂趙叔叔的話,但還是覺得有點奇怪。
趙叔叔為什麼會對著她,一個和他也沒說過幾句話的鄰居小孩突然掏心窩子?這些話和她說有什麼用。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場能說什麼,於是懵懵懂懂地站在冰櫃前,乾巴巴安慰了一句,「沒有的,叔叔……趙見遠和我們玩得挺開心的,他這回高考也考得很好呀。」
趙立新的眼神亮亮閃爍著,複雜的情緒交雜在眼底。
慚愧、後悔、抑或是驕傲?
許之柔不明白。
又聽他滔滔不絕地感慨:「是啊,見遠懂事啊。明明自己才沒幾歲,又是照顧奶奶、又自己兼顧學業,讀書也沒有人輔導,全靠他自己,課餘還自己掙點外快。以前他奶奶在的時候,一有生病都是他帶著上醫院去看的,他也都沒和我拿過錢,好幾回我都是事後才知道……有時候我想關心他幾句,他都讓我不用擔心,唉。」
午後炎熱,路口也沒什麼人走過。
趙立新就站在小賣部門口,時而看著許之柔,時而看向遠遠的樹影,將無處可說的愧疚和情緒一股腦說了出來。
有些突兀,或許他也沒有更好的傾訴對象吧。
但畢竟許之柔也才是個剛18歲的小孩,她能懂什麼?
她只能半知半解地理解到:
趙立新很愧疚,趙見遠很不容易。
說到這,許之柔倒是想起了一個很久之前就產生過的疑問。
之前中考,趙見遠的分數明明是能上省一中的,為什麼最終來了附中。
雖然說附中也還行啦……
許之柔心裡默默為母校挽尊了一下,但心裡不免還是有些困惑,畢竟兩個學校還是有些差距的。
這個問題她一開始就問過趙見遠,但那時候被趙見遠以「我是你爹當然要去附中罩著你」這樣的方式插科打諢帶了過去。
後來又聽有的同學說什麼附中是花錢把趙見遠「買」來的,許之柔雖說不信,但趙見遠沒有主動說,這事兒問出來也挺尷尬的,於是她便沒有再問過趙見遠。
「之前要上高中的時候,趙見遠他是為了留下照顧金奶奶,才留在兆海的嗎?」她順勢問。
這個問題問出口後,趙立新的表情就滯了下。他沒有馬上回答,許之柔便會意了,準備拿根冰棍走,「我隨便問的——」
卻聽到趙立新回答:
「他上高中那會,我們本來就計劃讓他去省一中的,預填志願都寫好了……誰知道那年我生意做垮了,虧了幾十萬,家裡欠了十幾萬,他奶奶那年心臟又出問題,手術費不少……」
這些事情她都沒聽趙見遠說過。
許之柔頓足,怔怔看著趙立新。
「我們本想說再堅持堅持吧,誰知道,這孩子竟然自己一個人就直接改了志願,還拿回來了二十萬塊錢,說是給奶奶做手術,剩下的給我做生意救急……」說到這,趙立新的目光已經沉沉落到了地面上,面上的神色更加複雜了。
許之柔沒想聽到會聽到他家裡的事情,錯愕之餘,又好像能理解趙見遠為什麼不介意白考了那麼多分數,也願意「自降身價」將志願填報到和她一樣的學校。
他的母親去世,父親另娶生下弟弟,一家三口在外地生活,他在很多意義上就已經成了游離於家庭之外的外人。所以他可以「自願」留在兆海,不讓趙立新夾在阿姨和他之間難做。
奶奶年邁需要花錢,家裡也需要花錢,於是他也可以放棄更好的學校,以緩和家裡的經濟困境。
同樣每天往復地上學放學,但趙見遠成長以來的十八年,早就面臨了許許多多無形的壓力。
他在這些無形的壓力中習慣妥協,習慣將自己放到最低處,好像只要能讓大家都好,他怎麼樣也無所謂。
就像鄰里對他的評價一樣。
除了學習好、長得帥這兩點,最多說到的就是「懂事」。
可是他難道沒有反抗過嗎?
哪有小孩生來就是懂事的?
趙見遠也不是生來就是個骨子裡自我悲觀的人。
冰櫃玻璃蓋上的冷氣從縫隙里蔓延出來,涼絲絲的,在這炎熱的酷暑里竟然讓人打顫。
許之柔被一陣鋪天蓋地的難過情緒包裹,回過神來,趙立新已經說了好多話。
她沒太細聽,走前,從冰櫃裡拿了根小布丁意思了一下。
趙立新還站在小賣部前頭,最後幾句話在說:
趙見遠和他都不太說話了,甚至連高考報志願也沒有要和趙立新說,他想讓許之柔幫忙勸導勸導,緩和緩和父子關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些年我都忙著在外面做生意,生意忙,回不來,一回來小孩都長這麼大了……在外面每回打電話,見遠都叫我不用擔心他,加上我…我不是又找了他阿姨嘛,他弟弟年紀小,又離不了人。之前想著他奶奶帶著,我也能鬆口氣。唉,但其實,回過頭來想想,他那么小,沒有媽媽,我又不在,他奶奶年紀大、病也多,反而還要他來照顧。真的是慚愧。」
許之柔聽得發愣,手在冰櫃裡都不知道,放半天,冷得一激靈,從冰櫃裡抽了出來。
雖然她聽得懂趙叔叔的話,但還是覺得有點奇怪。
趙叔叔為什麼會對著她,一個和他也沒說過幾句話的鄰居小孩突然掏心窩子?這些話和她說有什麼用。
她也不知道自己的立場能說什麼,於是懵懵懂懂地站在冰櫃前,乾巴巴安慰了一句,「沒有的,叔叔……趙見遠和我們玩得挺開心的,他這回高考也考得很好呀。」
趙立新的眼神亮亮閃爍著,複雜的情緒交雜在眼底。
慚愧、後悔、抑或是驕傲?
許之柔不明白。
又聽他滔滔不絕地感慨:「是啊,見遠懂事啊。明明自己才沒幾歲,又是照顧奶奶、又自己兼顧學業,讀書也沒有人輔導,全靠他自己,課餘還自己掙點外快。以前他奶奶在的時候,一有生病都是他帶著上醫院去看的,他也都沒和我拿過錢,好幾回我都是事後才知道……有時候我想關心他幾句,他都讓我不用擔心,唉。」
午後炎熱,路口也沒什麼人走過。
趙立新就站在小賣部門口,時而看著許之柔,時而看向遠遠的樹影,將無處可說的愧疚和情緒一股腦說了出來。
有些突兀,或許他也沒有更好的傾訴對象吧。
但畢竟許之柔也才是個剛18歲的小孩,她能懂什麼?
她只能半知半解地理解到:
趙立新很愧疚,趙見遠很不容易。
說到這,許之柔倒是想起了一個很久之前就產生過的疑問。
之前中考,趙見遠的分數明明是能上省一中的,為什麼最終來了附中。
雖然說附中也還行啦……
許之柔心裡默默為母校挽尊了一下,但心裡不免還是有些困惑,畢竟兩個學校還是有些差距的。
這個問題她一開始就問過趙見遠,但那時候被趙見遠以「我是你爹當然要去附中罩著你」這樣的方式插科打諢帶了過去。
後來又聽有的同學說什麼附中是花錢把趙見遠「買」來的,許之柔雖說不信,但趙見遠沒有主動說,這事兒問出來也挺尷尬的,於是她便沒有再問過趙見遠。
「之前要上高中的時候,趙見遠他是為了留下照顧金奶奶,才留在兆海的嗎?」她順勢問。
這個問題問出口後,趙立新的表情就滯了下。他沒有馬上回答,許之柔便會意了,準備拿根冰棍走,「我隨便問的——」
卻聽到趙立新回答:
「他上高中那會,我們本來就計劃讓他去省一中的,預填志願都寫好了……誰知道那年我生意做垮了,虧了幾十萬,家裡欠了十幾萬,他奶奶那年心臟又出問題,手術費不少……」
這些事情她都沒聽趙見遠說過。
許之柔頓足,怔怔看著趙立新。
「我們本想說再堅持堅持吧,誰知道,這孩子竟然自己一個人就直接改了志願,還拿回來了二十萬塊錢,說是給奶奶做手術,剩下的給我做生意救急……」說到這,趙立新的目光已經沉沉落到了地面上,面上的神色更加複雜了。
許之柔沒想聽到會聽到他家裡的事情,錯愕之餘,又好像能理解趙見遠為什麼不介意白考了那麼多分數,也願意「自降身價」將志願填報到和她一樣的學校。
他的母親去世,父親另娶生下弟弟,一家三口在外地生活,他在很多意義上就已經成了游離於家庭之外的外人。所以他可以「自願」留在兆海,不讓趙立新夾在阿姨和他之間難做。
奶奶年邁需要花錢,家裡也需要花錢,於是他也可以放棄更好的學校,以緩和家裡的經濟困境。
同樣每天往復地上學放學,但趙見遠成長以來的十八年,早就面臨了許許多多無形的壓力。
他在這些無形的壓力中習慣妥協,習慣將自己放到最低處,好像只要能讓大家都好,他怎麼樣也無所謂。
就像鄰里對他的評價一樣。
除了學習好、長得帥這兩點,最多說到的就是「懂事」。
可是他難道沒有反抗過嗎?
哪有小孩生來就是懂事的?
趙見遠也不是生來就是個骨子裡自我悲觀的人。
冰櫃玻璃蓋上的冷氣從縫隙里蔓延出來,涼絲絲的,在這炎熱的酷暑里竟然讓人打顫。
許之柔被一陣鋪天蓋地的難過情緒包裹,回過神來,趙立新已經說了好多話。
她沒太細聽,走前,從冰櫃裡拿了根小布丁意思了一下。
趙立新還站在小賣部前頭,最後幾句話在說:
趙見遠和他都不太說話了,甚至連高考報志願也沒有要和趙立新說,他想讓許之柔幫忙勸導勸導,緩和緩和父子關係。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