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頁
鍾離眜當時眼睛一酸,深覺自己的辛苦都值了。
那些年,他可不是自吹自擂,換個人來,真的未必有他與梁高做得好。
最早,是他們帶了數千齊卒踏上了那片土地。
那裡已經有幾個王國存在了,不過雖然號稱王國,在他們眼裡也就是一個一個的部落大聯盟。
這些牧民對於王國的認同比不上對自己部族的認同,有時候為了爭奪綠洲和水源,兩個大部族之間廝殺起來,王國也沒有辦法阻止。
可能是地理環境所致,這裡的人不相信雙贏,信奉的是你多得一點我就少一點的生存哲學,沒有利益爭端時也很熱情,但一旦結仇,往往不死不休,幾乎沒有談和的餘地。
踏上半島之前,他們的戰略本來是儘量不與這些部族衝突,找一塊無主貧瘠之地立足。許多石油就在荒漠下面埋著,他們有那麼多肥沃富饒的土地,本來也不怎麼看得上這裡的綠洲,應該不至於跟這裡的主人產生衝突。如果能用錢買下來,就更好了。
也果然不出他們所料,當黃鵠號帶著一船絲綢和茶葉來到時,他們順利地買下了一大片半沙漠化的土地,甚至還有生活在這裡的部族不想遷走,也不想抵抗莫名出現的土地上新的主人,談了談條件就爽快地歸順了。
當然,這種歸順跟他們理解得不太一樣,意思是他們還按老習慣生活在這裡放牧,你們別來管我們,我們也不打擾你們。
後面的事就不太按著計劃走了。遠離本土,齊國雖然真的想在這裡占地,但目前主要還是想通過收買的方式占住一塊地方,反正圖的是地底下的資源,地面上的東西不重要。
哪知道這裡有的部族之間血仇難解,說是一國人,根本就沒把對方當一國的看。見有外來勢力,竟然沒多久就有部族來與他們結盟,去征討另一族了。
鍾離眜拒絕了。他閒得沒事麼給這些異族人打生打死的。
也是這次,才讓他初步知道了這些生活在沙漠中的牧民的脾性。就因為他沒答應結盟,於是就被視為了敵人,遭到了攻擊。
這能忍?
他跟梁高兩個人在這裡已經很謹慎了,為了占據大義,也為了和平共處,免得以後開礦建廠時還有戰爭的陰雲,所以不曾有動刀兵的念頭,更不曾用大船運來的火炮□□一路殺人放火築京觀,而是花錢買荒地,吃風沙,只等自家的船運東西過來才能放開吃喝一回,過著清苦的日子。
我不揍你,你居然還來打我?
也不用特意稟報,他們遠隔重洋,雖然有電報,但隔得太遠有時候信號不好,他們原則上有決斷之權。兩人一商量,當即展開了報復。
於是順理成章的,他們就跟這個部族的仇敵成了盟友,平分了土地。自此他們的領地除了那片買下來的荒地之外,又多了一些能出產糧食的綠洲。
有了這個抓手,把自家的良種運來,再建起毛紡廠,慢慢就吸引了一些弱小的部族投靠,領地隨之擴大,再度引發矛盾、戰爭,和擴張。
這就不是單他們兩個武將能處理得了的了。國中後來又派了兩個人過來。
一個是那迦太基國的出奔之將漢尼拔,一個是在塞外做得出色,本來要回臨淄的陳平。
漢尼拔對黑金半島不算特別熟悉,但他對這一帶的幾個大國熟悉,也有人脈,許多物資的購買和運輸一下子順暢起來,比每次都得等自家的船來回方便得多。這邊的國家都長於航海,樂於商貿,只要有利可圖,駕著自家的小船能跑多遠就盡力跑多遠,要什麼運什麼。
原本從國內運羊毛織品利潤不夠,但陳平過來在這邊建了毛紡廠後就不一樣了,路途近質量又好,羅馬人喜歡用一大塊羊毛布裹在身上,這東西非常好賣。論價格和質量,這邊諸國的產品哪裡比得上他們,頓時形成了傾銷之勢。
鍾離眜後來一直囑咐自己兒子做官不要得罪陳平,就是這段時間留下的心理陰影。這個笑咪咪的英俊中年人來了之後不久,用收購羊毛的利益,引得周圍那些原本有仇但暫時還沒有開戰的部族很快就分化了,他們的領地也就跟著擴大了。
等國內稍稍寬裕,在這邊也建了個發電廠,那些部族的頭領更是屈服於享樂之下,在聯合起來攻打他們搶奪電廠失敗之後,又是一批人帶著土地投向了齊國。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陳平的收買用間,坑蒙拐騙。
再往後,他們甚至抽出人手幫助漢尼拔回到迦太基執政。漢尼拔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在死前都沒有機會再跟羅馬開戰,但他成功地把迦太基的利益跟齊國綁在了一起。高額的商業利潤讓這個盟約牢不可破,無法分割。
鍾離眜一直覺得,漢尼拔最後是沒什麼遺憾地走的。儘管他沒有打敗羅馬,但這麼發展下去,羅馬肯定不是有他們支持的迦太基的對手。
陳平自然也與他和梁高一樣,得到了一處地下有石油的封地。不過因為他沒有一直留在這裡,而是回國做了丞相,封地遠不如他們的大。
陳平有時候感嘆:「當初若是與你們一起留在那裡,說不定比回來任相職更好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那些年,他可不是自吹自擂,換個人來,真的未必有他與梁高做得好。
最早,是他們帶了數千齊卒踏上了那片土地。
那裡已經有幾個王國存在了,不過雖然號稱王國,在他們眼裡也就是一個一個的部落大聯盟。
這些牧民對於王國的認同比不上對自己部族的認同,有時候為了爭奪綠洲和水源,兩個大部族之間廝殺起來,王國也沒有辦法阻止。
可能是地理環境所致,這裡的人不相信雙贏,信奉的是你多得一點我就少一點的生存哲學,沒有利益爭端時也很熱情,但一旦結仇,往往不死不休,幾乎沒有談和的餘地。
踏上半島之前,他們的戰略本來是儘量不與這些部族衝突,找一塊無主貧瘠之地立足。許多石油就在荒漠下面埋著,他們有那麼多肥沃富饒的土地,本來也不怎麼看得上這裡的綠洲,應該不至於跟這裡的主人產生衝突。如果能用錢買下來,就更好了。
也果然不出他們所料,當黃鵠號帶著一船絲綢和茶葉來到時,他們順利地買下了一大片半沙漠化的土地,甚至還有生活在這裡的部族不想遷走,也不想抵抗莫名出現的土地上新的主人,談了談條件就爽快地歸順了。
當然,這種歸順跟他們理解得不太一樣,意思是他們還按老習慣生活在這裡放牧,你們別來管我們,我們也不打擾你們。
後面的事就不太按著計劃走了。遠離本土,齊國雖然真的想在這裡占地,但目前主要還是想通過收買的方式占住一塊地方,反正圖的是地底下的資源,地面上的東西不重要。
哪知道這裡有的部族之間血仇難解,說是一國人,根本就沒把對方當一國的看。見有外來勢力,竟然沒多久就有部族來與他們結盟,去征討另一族了。
鍾離眜拒絕了。他閒得沒事麼給這些異族人打生打死的。
也是這次,才讓他初步知道了這些生活在沙漠中的牧民的脾性。就因為他沒答應結盟,於是就被視為了敵人,遭到了攻擊。
這能忍?
他跟梁高兩個人在這裡已經很謹慎了,為了占據大義,也為了和平共處,免得以後開礦建廠時還有戰爭的陰雲,所以不曾有動刀兵的念頭,更不曾用大船運來的火炮□□一路殺人放火築京觀,而是花錢買荒地,吃風沙,只等自家的船運東西過來才能放開吃喝一回,過著清苦的日子。
我不揍你,你居然還來打我?
也不用特意稟報,他們遠隔重洋,雖然有電報,但隔得太遠有時候信號不好,他們原則上有決斷之權。兩人一商量,當即展開了報復。
於是順理成章的,他們就跟這個部族的仇敵成了盟友,平分了土地。自此他們的領地除了那片買下來的荒地之外,又多了一些能出產糧食的綠洲。
有了這個抓手,把自家的良種運來,再建起毛紡廠,慢慢就吸引了一些弱小的部族投靠,領地隨之擴大,再度引發矛盾、戰爭,和擴張。
這就不是單他們兩個武將能處理得了的了。國中後來又派了兩個人過來。
一個是那迦太基國的出奔之將漢尼拔,一個是在塞外做得出色,本來要回臨淄的陳平。
漢尼拔對黑金半島不算特別熟悉,但他對這一帶的幾個大國熟悉,也有人脈,許多物資的購買和運輸一下子順暢起來,比每次都得等自家的船來回方便得多。這邊的國家都長於航海,樂於商貿,只要有利可圖,駕著自家的小船能跑多遠就盡力跑多遠,要什麼運什麼。
原本從國內運羊毛織品利潤不夠,但陳平過來在這邊建了毛紡廠後就不一樣了,路途近質量又好,羅馬人喜歡用一大塊羊毛布裹在身上,這東西非常好賣。論價格和質量,這邊諸國的產品哪裡比得上他們,頓時形成了傾銷之勢。
鍾離眜後來一直囑咐自己兒子做官不要得罪陳平,就是這段時間留下的心理陰影。這個笑咪咪的英俊中年人來了之後不久,用收購羊毛的利益,引得周圍那些原本有仇但暫時還沒有開戰的部族很快就分化了,他們的領地也就跟著擴大了。
等國內稍稍寬裕,在這邊也建了個發電廠,那些部族的頭領更是屈服於享樂之下,在聯合起來攻打他們搶奪電廠失敗之後,又是一批人帶著土地投向了齊國。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陳平的收買用間,坑蒙拐騙。
再往後,他們甚至抽出人手幫助漢尼拔回到迦太基執政。漢尼拔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在死前都沒有機會再跟羅馬開戰,但他成功地把迦太基的利益跟齊國綁在了一起。高額的商業利潤讓這個盟約牢不可破,無法分割。
鍾離眜一直覺得,漢尼拔最後是沒什麼遺憾地走的。儘管他沒有打敗羅馬,但這麼發展下去,羅馬肯定不是有他們支持的迦太基的對手。
陳平自然也與他和梁高一樣,得到了一處地下有石油的封地。不過因為他沒有一直留在這裡,而是回國做了丞相,封地遠不如他們的大。
陳平有時候感嘆:「當初若是與你們一起留在那裡,說不定比回來任相職更好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