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頁
各國開始或許還存著如春秋戰國故事,先拖延時間再學著變法圖強的念頭。但一開始沒有齊心協力攻破齊國,越往後,越絕望。這才有了諸國的不戰而降,唯楚國還沒有動靜的現狀。
可齊國就不缺人了嗎?齊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勞力。畜力農具畢竟不如機械,而新興的紡織業需要棉花,棉花採摘時極需要人手,偏偏采棉機仍然沒有造出來。
並且齊國在海外拓地萬里,眼下只能利用當地土人耕作,僅是橡膠種植這一項,就因為勞力缺乏的原因,拖了很大的後腿,這些在報紙上都有論及。蕭何每期都看,很明白現在齊國需要的是什麼。
所以,他越發不能理解墨會的舉動。一年不生,十八年後就少了這批本當正值青春,可以開始幹活的青壯。
「那有什麼辦法。」一個慢性子說話卻有條理的老者應道,「總有人一進去就懷了生,生了懷,連著三五年都幹不了活。其實那些鄉下來的女工倒是想好好做活,奈何嫁的人家慫恿著,也不是個個都潑辣有主意,能給自己作主。本來她們從鄉里嫁到城裡就氣弱,既怕舅姑和男人不滿,也就只能聽話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還要辯白一句:「我們這樣的好人家是不做這種事的。」
眾人不免有些訕訕,因為聽起來都是城裡人才這樣奸滑,鄉下來的女子一時還沒這個心眼,這叫以身為老臨淄人的他們臉上不太掛得住。
另有一人重重地點了點頭:「我們不做這種事,我女兒進了廠,我就叫好生做,且珍惜著。只那種奸滑無賴的人家才這般沒皮沒臉。原先廠里請假不難,懷著孩子身子不適,真要請假也就給了,雖說扣些工錢,但大夥也覺得合理。被這些人鬧的,其他人不是要頂她們的工,就是完不成活計得扣錢。去年不是就鬧出事來了。」
「該!」那個跟劉邦聊得高興的中年人還沒說話,另一個老人突然恨恨地開口,「就該叫他們去羞一羞!」
蕭何忙問何事,這才聽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起去年鬧起的一場風波。
原來是有家糕點廠進了這麼個人,連著三年肚子就沒怎麼平過。而且過了六個月就不時請假,跟她一組的工人不是多幹活就是扣獎金,氣得不行。
於是一串連,十幾個男女就到她家門口,指著門大罵了一刻鐘,還在門外手拉手唱《相鼠》。
蕭何輕輕啊了一聲。
若是他這樣的士人,在家鄉受到這樣的羞辱,叫鄉親在家門口一起唱「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恐怕是活不下去了。不想自盡的話,就得遠走他鄉,還得祈禱事情不要傳開,否則名聲壞了還怎麼入仕。
這……還懷著身孕,沒鬧出一屍兩命的事來吧?
有兩個儒生打扮的布衣文士也在喝茶,聞言亦是不屑道:「到底是市井之徒,若是我等,唯一死而已——不對,若是我等,也不能做下這樣厚顏之事。」
劉邦撇了撇嘴,對紫藤野悄聲道:「掙錢有什麼厚顏不厚顏的,臉皮又不能當飯吃。」
他當亭長,成天跟市井人物打交道,深知有空子就鑽有便宜就賺,這才是人之本性。要怪,還不如怪齊律定得有漏洞。
紫藤野從東州郡來,那裡的小型工廠不是他能進的地方,他唯一見識過的就是養豬場,對人們議論的事情半懂不懂,只聽明白了有人占便宜。
再聽劉邦這樣說,他迷惑不解地問:「但是占便宜,不對吧?」
「那是齊律沒有定好規矩。所以墨會來定了,不過我看官府遲早要管起來。」
劉邦想,墨會畢竟是墨家組織起來的。墨家雖說講究「兼愛」,但墨子率眾守城,墨義中也極講究規矩,甚至可以說是軍法。守城時不按墨家規矩行事,斬首也是真會斬首的。
所以墨徒們組織的墨會,替工匠爭取利益時是真的爭取。
齊墨現在表面上看著都要跟法家合流似的,精研齊律尤其是《勞律》,專替工匠出頭打官司;秦墨是工匠中堅,技術最好的一批人不是秦墨就是加入了秦墨,專心撲在技術上,還熱心帶徒弟傳授經驗;楚墨最不顯眼,不過廠里的護衛隊往往是他們挑頭帶隊,現在是沒出什麼事,劉邦曉得一些消息,齊國官屬的廠還好,有的地方商賈辦的廠,其實齊墨的官司要是沒贏下來的話,楚墨可能就要出手了。
但墨會管理工匠也是真嚴格,比官方定的規矩有時候還要嚴,還要不講人情,就如同這個入廠一年內不許有孕的規矩,分明是軍法的方式,而不是現在齊國律法的習慣。就劉邦想來,官方遲早得管一管這事,不能由著墨會來。
這時,其他茶客中也有人道:「墨會看著不是事,就定了這規矩。不過官府辦的廠沒改規矩,按著新規矩辦的,都是民間自開的工廠。聽說墨家的人也在朝中提這件事,就不知道齊律會不會變。」
又有說前丞相、法家如今的大佬李斯這回跟墨家意見一致,認為小民刁猾,不應該留下這個空子讓他們鑽,應該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可齊國就不缺人了嗎?齊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勞力。畜力農具畢竟不如機械,而新興的紡織業需要棉花,棉花採摘時極需要人手,偏偏采棉機仍然沒有造出來。
並且齊國在海外拓地萬里,眼下只能利用當地土人耕作,僅是橡膠種植這一項,就因為勞力缺乏的原因,拖了很大的後腿,這些在報紙上都有論及。蕭何每期都看,很明白現在齊國需要的是什麼。
所以,他越發不能理解墨會的舉動。一年不生,十八年後就少了這批本當正值青春,可以開始幹活的青壯。
「那有什麼辦法。」一個慢性子說話卻有條理的老者應道,「總有人一進去就懷了生,生了懷,連著三五年都幹不了活。其實那些鄉下來的女工倒是想好好做活,奈何嫁的人家慫恿著,也不是個個都潑辣有主意,能給自己作主。本來她們從鄉里嫁到城裡就氣弱,既怕舅姑和男人不滿,也就只能聽話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還要辯白一句:「我們這樣的好人家是不做這種事的。」
眾人不免有些訕訕,因為聽起來都是城裡人才這樣奸滑,鄉下來的女子一時還沒這個心眼,這叫以身為老臨淄人的他們臉上不太掛得住。
另有一人重重地點了點頭:「我們不做這種事,我女兒進了廠,我就叫好生做,且珍惜著。只那種奸滑無賴的人家才這般沒皮沒臉。原先廠里請假不難,懷著孩子身子不適,真要請假也就給了,雖說扣些工錢,但大夥也覺得合理。被這些人鬧的,其他人不是要頂她們的工,就是完不成活計得扣錢。去年不是就鬧出事來了。」
「該!」那個跟劉邦聊得高興的中年人還沒說話,另一個老人突然恨恨地開口,「就該叫他們去羞一羞!」
蕭何忙問何事,這才聽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起去年鬧起的一場風波。
原來是有家糕點廠進了這麼個人,連著三年肚子就沒怎麼平過。而且過了六個月就不時請假,跟她一組的工人不是多幹活就是扣獎金,氣得不行。
於是一串連,十幾個男女就到她家門口,指著門大罵了一刻鐘,還在門外手拉手唱《相鼠》。
蕭何輕輕啊了一聲。
若是他這樣的士人,在家鄉受到這樣的羞辱,叫鄉親在家門口一起唱「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恐怕是活不下去了。不想自盡的話,就得遠走他鄉,還得祈禱事情不要傳開,否則名聲壞了還怎麼入仕。
這……還懷著身孕,沒鬧出一屍兩命的事來吧?
有兩個儒生打扮的布衣文士也在喝茶,聞言亦是不屑道:「到底是市井之徒,若是我等,唯一死而已——不對,若是我等,也不能做下這樣厚顏之事。」
劉邦撇了撇嘴,對紫藤野悄聲道:「掙錢有什麼厚顏不厚顏的,臉皮又不能當飯吃。」
他當亭長,成天跟市井人物打交道,深知有空子就鑽有便宜就賺,這才是人之本性。要怪,還不如怪齊律定得有漏洞。
紫藤野從東州郡來,那裡的小型工廠不是他能進的地方,他唯一見識過的就是養豬場,對人們議論的事情半懂不懂,只聽明白了有人占便宜。
再聽劉邦這樣說,他迷惑不解地問:「但是占便宜,不對吧?」
「那是齊律沒有定好規矩。所以墨會來定了,不過我看官府遲早要管起來。」
劉邦想,墨會畢竟是墨家組織起來的。墨家雖說講究「兼愛」,但墨子率眾守城,墨義中也極講究規矩,甚至可以說是軍法。守城時不按墨家規矩行事,斬首也是真會斬首的。
所以墨徒們組織的墨會,替工匠爭取利益時是真的爭取。
齊墨現在表面上看著都要跟法家合流似的,精研齊律尤其是《勞律》,專替工匠出頭打官司;秦墨是工匠中堅,技術最好的一批人不是秦墨就是加入了秦墨,專心撲在技術上,還熱心帶徒弟傳授經驗;楚墨最不顯眼,不過廠里的護衛隊往往是他們挑頭帶隊,現在是沒出什麼事,劉邦曉得一些消息,齊國官屬的廠還好,有的地方商賈辦的廠,其實齊墨的官司要是沒贏下來的話,楚墨可能就要出手了。
但墨會管理工匠也是真嚴格,比官方定的規矩有時候還要嚴,還要不講人情,就如同這個入廠一年內不許有孕的規矩,分明是軍法的方式,而不是現在齊國律法的習慣。就劉邦想來,官方遲早得管一管這事,不能由著墨會來。
這時,其他茶客中也有人道:「墨會看著不是事,就定了這規矩。不過官府辦的廠沒改規矩,按著新規矩辦的,都是民間自開的工廠。聽說墨家的人也在朝中提這件事,就不知道齊律會不會變。」
又有說前丞相、法家如今的大佬李斯這回跟墨家意見一致,認為小民刁猾,不應該留下這個空子讓他們鑽,應該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