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二阿哥的兩個哈哈珠子離開前,惠嬪送了賠禮,至於大阿哥的兩名哈哈珠子也送了藥膏,不過是私下裡。

  等到康熙知道消息,事情已經解決了。

  他將大阿哥和二阿哥喚到乾清宮。

  大阿哥今年十一歲,已經是半大少年,個頭也長得足,已經到他胸膛,看著英姿勃發,從小就勁頭滿滿,從小就調皮,一轉眼,居然長到這麼大了。

  二阿哥今年九歲,穿著一身月白色長袍,精雕玉琢,好似一塊發光的白玉,相貌一等一。

  兩人站在他面前,仿佛案前放了美玉和寶劍。

  玉雖美,但是恐不夠堅硬,劍雖利,可是恐傷人傷己。

  還好,兩人還都是孩子。

  康熙冷著臉,「你們身為皇子們的表率,居然由著自己的哈哈珠子打架,知道錯了嗎?」

  大阿哥躬身道:「兒子知道錯了,以後一定看好身邊的人。」

  二阿哥語氣平靜,「兒子也知錯了,以後一定護好身邊人。」

  大阿哥聞言,腦袋微轉給了二阿哥一個警告的眼神。

  居然學他說話!

  二阿哥感受到他灼熱的視線,壓根沒理他。

  大阿哥氣塞,轉過頭就看到康熙吃人的眼神,背後一涼,連忙繃緊臉,再次行禮道歉。

  康熙:「既然你們都知錯了,朕聽聞你們已經將《孟子》學完了,那就抄一遍吧。」

  大阿哥面色一僵,連二阿哥都沒有繃住。

  《孟子》全篇將近四萬字,本身他們就有不少課業,康熙又給他們添磚添瓦。

  不管如何,聖命難為,這是兩人已經刻在骨子裡的警示。

  大阿哥和二阿哥躬身領命。

  ……

  等到綽爾濟的孫子寧金回家後,還有另外一頓打沒有逃過,因為要陪大阿哥上課,所以綽爾濟下手沒那麼狠,不過是看著嚴重,如果他不打,別人就會打,還不如自己收拾了。

  同時也讓兒子去了索額圖府上賠禮道歉。

  皇城的各家也在看熱鬧,一轉眼大阿哥、二阿哥都長這麼大了,現在承乾宮的貴妃又生了六阿哥,這些阿哥身世、背景都是一頂一的,不知道未來誰能登上大統。

  十一月底,宮裡為龍鳳胎舉行了盛大的百日宴,宮外不少王公家眷都進了宮,想去看看龍鳳胎的樣子。

  經過三個多月的精心撫養,龍鳳胎跟才出生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哥哥和妹妹之間的體型差距也在減小,都是玉雪可愛的模樣,已經能認人了。

  佟安寧發現龍鳳胎有些顏控,遇到好看的,笑臉跟不要錢似的,遇到不順心的,就癟嘴,鬧久了,還會哭。

  至於康熙,大概因為陌生,龍鳳胎不怎麼熱情,甚至有些煩他,弄得康熙鬱悶不已,為了和龍鳳胎溝通感情,每天都去逗他們,現在見面已經能給笑臉了。

  龍鳳胎被放到場中,穿的紅紅火火,仿佛兩個精神的小年獸,睜著圓溜溜的眼睛看著圍在他們身邊的人,也不哭鬧,歡喜地揮動四肢。

  佟安寧將禮貌得體的笑容刻在臉上,腮幫子都要笑酸了,接受人們各種審視和誇讚,心中已經生無可戀。

  氛圍在康熙到來時達到頂峰。

  眾人圍著他們,吉利話不斷,

  榮嬪和宜嬪也被擠到外面,實際上,也是她們故意往外面走的。

  榮嬪撇嘴,「果然生的早,不如生的好,先前,皇上重視大阿哥、二阿哥,我們三阿哥還能蹭點關懷,現在有了六阿哥,皇上的眼睛是不夠用了。」

  「看榮嬪姐姐說的,比起三阿哥,我家才出生沒多久的五阿哥不是更可憐。」宜嬪面上笑容不變,聲音黯淡,「三阿哥還享受過皇上的優待,五阿哥可沒有這麼幸運。」

  「也是!」榮嬪嘴角微彎,「不過宜嬪你還年輕,比本宮要好。」

  年紀大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若是三阿哥前面的兄弟沒了,他就是實際意義上的長子,宮裡的孩子有時候很脆弱的。

  宜嬪眸光微閃,心中有了決斷。

  ……

  熱熱鬧鬧的百日宴後,就是臘月了,讓佟安寧嘆氣,又沒有閒日子了。

  臘月,京城寒風簌簌,冰雪成了世界的底色,百姓們一邊縮在屋子裡烤火,一邊計算一年的收成,想著自己能過一個什麼年,能不能過一個飽年。

  佟安寧也在思考這事,不過可以肯定不是一個安生年了。

  這幾天,朝堂上突然傳出康熙要立太子的傳聞,前朝後宮聞風而動,佟安寧也被迫捲入。

  熱門選手還是那兩位,大阿哥和二阿哥,至於佟安寧的六阿哥太小,暫時平安,不過已經成為兩個阿哥之外的第三人,時常被人提起。

  至於理由嘛!傳的也多。

  一,現在佟安寧生了龍鳳胎,而且本身是貴妃,對大阿哥、二阿哥的地位有衝擊,容易引起朝局混亂,為了朝局安穩,康熙打算儘早立太子。

  佟安寧覺得這個理由是故意宣傳給康熙的,提醒他,快立太子吧,否則大家就要打起來了。

  二,大阿哥已經長大,學富五車,禮賢下士,是皇長子,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呃……

  三,二阿哥溫潤如玉,乃中宮嫡子,身份高貴,是嫡長子,雖然才九歲,已經有當年康熙的風範,是儲君的最佳人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