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若說經濟知識這塊,還能說是悟性。可農業這塊,說實話,如果沒有親身實踐或是被人教授,一個前面十幾年只讀聖賢書的世家子弟,又是如何知曉的?

  於是越考究下去,便越是讓人對韓徹曾經的經歷感到好奇。

  只是這麼多年的探索研究下來,依舊未能得到什麼實質性的答案。但不管怎麼樣,都不影響在古代的那些改革家裡面,韓徹絕對能占據到前列,受後世之人所欽佩敬仰。

  注1:出自《乾隆湖州府志》記載:永樂年間,棉花「遂遍於天下,其利殆百倍於絲、枲(即麻),自此而天下務蠶者日漸以少」

  注2:出自《康熙松江府志》記載:「農暇之時,(松江)所出布匹,日以萬計,以織助耕,女紅有力焉。」

  注3:出自《中國通史》:「圩田--又叫圍田。在低洼田地周圍築圍,圍外蓄水。

  注4:出自宋 陳旉《農書》卷上:「若深水藪澤,則有葑田,以木縛為田丘,浮系水面,以葑泥附木架上而種藝之。其木架田丘,隨水高下浮泛,自不渰溺。」

  第173章

  番外——最終章

  「尚宮,今日不知怎的回事,我剛才從外城門處經過時,眼見著這就要過申時了,竟還未見關閉。」

  有小宮女湊過來小聲耳語。

  若無特殊情況,皇宮日入前五刻閉城門,也就是申時三刻。

  陳大娘子其實知道的更多,今日中午時更是就發現宮中的禁軍比往常多了不少,且都是一群生面孔。

  她面上卻一直裝作什麼都不知,還告誡小宮女不得再妄議,只是手裡的動作卻越發加快起來。

  好不容易做完手頭上的事,尋了個理由快速回到自己的住處,陳大娘子趕緊招來了一不起眼的小宮女。

  從太子妃的小小女官做起,再到跟隨先皇后,最後到如今掌導引中宮的尚宮。女官做了這許多年,在這宮裡面,陳大娘子也總有些能信得過,關鍵時刻還能用得上的人手了。

  「想法子避著人,速將這封密信送至肅王府。」

  小宮女便將密信藏在佩戴著的空心簪子裡,再換上陳大娘子給她準備的一身不起眼的衣裳,走的商門。

  商門也被喚做交易之門。

  是宮裡內侍或宮女能與宮外人有聯繫的地方。

  宮裡面一些見不得的交易,大多也是從這道門流出去的。

  一路有驚無險,小宮女終於順利敲響了肅王府的後門。

  很快,有侍從進來小聲匯報:「王爺、王妃!陳尚宮派人前來求見。」

  也就是陳大娘子,尚宮是她現如今的官職,為正五品。階品算不得多高,但卻是宮廷里重要的職事官。

  平日裡,陳大娘子也素來是出了名的穩重妥當。像這般宮城門都已過了關閉時辰,竟還違背宮規派人匆匆出宮前來,莫不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

  想到皇兄李彥已是病重多日,三娘和李澤連忙吩咐侍從速速將人請進側廳。

  果然。

  宮裡出事了。

  密信中的內容更是讓人震驚:「宮中禁軍今日午間驟然增多……前日楊妃更曾聯合宦官樞密使張鐸,私下密謀欲奉吳王殿下竊國……」

  吳王雖是李彥的唯一親子,然其母出生低賤,體弱多病且性子軟弱,故素來並不被李彥看重。

  李彥更是一度升起過想要立胞弟李澤為太子,然而每每提及,都被朝中一些對立黨派以各種藉口阻撓。

  相對比之下,吳王更被楊妃和宦官樞密使張鐸等為首的利益團體所看中。畢竟這般軟弱無能的人上位,遠要比李澤這種有主見、有能力的來得更好掌控。

  更遑論,彼此一向來都歸屬不同派系。

  三娘大驚:「他們竟然敢謀逆?」

  不過,對方這麼做倒也不難理解。

  雖然論實力,朝堂和地方軍政,大半數都已經被肅王李澤掌握。可李彥重病多日,只能臥床。

  外朝官甚至是親王又都是不能隨意進出皇帝內宮的。

  於是自病重的這些時日以來,李彥的旨意就只能先通過楊妃,再經由張鐸這等宦官傳遞到政事堂,交由幾位重要大臣處理。

  在這樣的行政運行下,自然也就給了楊妃和張鐸等黨派可做手腳的空間。

  所以雖然今日這一出膽大又冒險,可只要順利成功,對方黨派便搶占了先機,更是有了「名正言順」。

  李澤表情格外凝重:「此事事關重大,不能單憑一封密信就貿然行事。」

  其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位陳尚宮、陳大娘子,為何會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給他們通風報信。

  當初其父陳卓被貶謫,可是還有三娘的緣故。

  三娘開口:「緣由……我倒是知曉一些。」

  隨即,簡單將那些過往與李澤說了一遍。

  李澤詫異:「你是說,陳尚宮對大兄……?」

  三娘抿嘴:「起初我也只是懷疑……如今看來,大約應是真的。」

  事實上,不管是陳大娘子,亦或者是韓徹,都未曾對外透露出半分情意或不妥。

  三娘能察覺,一來是她出入宮廷的次數頻繁,自然就跟陳大娘子接觸的也多。

  縱使陳大娘子嚴守宮規,進退得當,但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是否過於友好,如他們這類人精,是不可能覺察不出來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