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有些偏遠一點的州郡,比如說通州,動輒還出現過鹽荒,當地百姓一度因此還鬧出過民憤民怨。

  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有很多,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首先可以剔除的是,食鹽產量這塊是不可能匱乏。

  在不缺市場,也不缺產量的情況下,大概率就是流通環節的問題了。

  「民不知貴而國富也!」另一官員便也感慨道。

  然而說是這麼說,對於韓徹剛提議要將鹽價作十五文一斗時,這些戶部的官員可是沒少提出反對意見。因為在他們看來,光是新帝登基那會,將鹽作價從六十五一斗下調至四十文一斗,就已經屬於朝廷讓利許多。

  戶部管控著全國的財政,縱使稅收和鹽業這塊都交由韓徹負責。但實際上,韓徹真正主要管轄的還是收入,其他方面的財政支出,卻還是由戶部在管轄。

  鹽價要再下調近三分之二,這對於戶部的人來說,無異於是在把庫里的銀錢如放閘的流水一般,嘩啦啦的往外流出去,難免就會心疼捨不得。

  皇帝也被這下調的力度驚了一跳,好在韓徹以早前松州裕州賑災為例,做了一份詳細的數據報表。證明他這麼做,是絕對能讓朝廷的國庫收入比之前增多不少。

  思來想去後,皇帝還是決定放權讓韓徹去做。

  為此,戶部那位老尚書還專門單獨求見了皇帝:「陛下,不若與韓大人再好生商議商議,讓他緩著些來。便是要下調作價,咱們也沒必要一次就下調這麼多!」

  皇帝卻道:「過去幾次給國庫增多收入,韓愛卿何曾讓人失望過?再者,此事既已交付給他來負責,那麼具體如何行事操作,旁人又豈會比他更懂?」

  戶部尚書聽聞這話後,臉色都有些漲紅起來。

  皇帝見狀又忙表示,他也知曉戶部尚書來求見自己,都是一片赤城之心,在為著國庫能增多些收入。還言道往日在財政開支這塊,也是全賴戶部尚書勞心勞力,替朝廷和國家做精打細算。

  「韓愛卿善理財,卿善謀算。朕能得兩位愛卿齊心協助,是朕之幸,亦是國之幸事!」能任職戶部尚書的,都是皇帝信重的臣子,於是他連忙還對著戶部尚書做好一番真情流露的安撫。

  直把戶部尚書感動得,也當場對著皇帝做了好一番恨不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真情回應。

  自此,戶部那邊也就再沒提出過什麼反對的言論。

  鹽政改革帶來的好處,顯然還不止這一點。

  比如說讓鹽商給邊境軍隊運輸糧食,再換取鹽引一事。從明面上來看,朝廷肯定是要做出一部分的讓利,商人才會這麼的趨之若鶩。

  但對於朝廷來說,帳其實並不能全這麼去算。

  因為朝廷自行負責運輸糧食的話,勢必需要任命大量的官吏來辦事。這就導致行政運行時同樣難以避免僵硬緩慢等問題之外,還有不可避免的,自上而下的層層盤剝貪污,以及運輸途中的折損,財政支出等。

  若是將這部分的事務交付給商人,朝廷每年光是在裡面省卻出來的財政開支,就又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

  這部分官吏的減少,還能讓朝廷的行政系統精簡。

  對地方百姓來說,跟官府打交道和跟商人打交道,明顯他們更願意跟商人。

  因為過去但凡是官府為此來徵收糧食,作價都會壓得特別低不說,普通百姓還連說不的權利都沒有。商人雖然一直被喚做重利狡詐,但起碼跟商人做交易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普通百姓還是能做到基本的自願。

  售賣價錢上,自然就會比賣給官府的要高一些。

  然後在給邊境軍隊糧食運輸時,一些地方官府還會為了能節省他們的府庫開支,強迫當地百姓免費出人去做事。然而商人來運輸糧食,他們卻都是花費銀錢去僱人。

  百姓自此不用辛苦給官府提供免費勞動力做事,還能通過給商隊運糧時,賺取一份辛苦勞務費。

  對於時下大多數的普通百姓來說,他們祖祖輩輩都是靠地里刨食謀生。眼下能有這麼一份掙錢的活計,是非常難得的好事。

  再對於邊境軍隊來說,他們也更願意跟商人打交道。

  朝廷過去運輸過來的糧食,每每都會比實際應交付的數額要少。這裡面既有路途太遠造成的損耗,也有被層層盤剝後貪污掉的。

  商人運輸過來的糧食,折損這一塊都是他們自己承擔的。甚至他們因為地位低下,又想以後還能繼續獲得更多的鹽引,能賺取到更多銀錢,實際給出的都會比要交付的數額來得略多一些。

  如此一來,在這次的鹽政改革下,朝廷每年將能賺取到過去數倍鹽政上的收入。百姓也吃到了便宜許多的鹽,偏遠地區的百姓自此也將解決鹽荒的問題,有一些百姓還能多一門賺錢的營生。

  商人也獲利良多,邊境軍隊的糧食等物資從此也能得到更好的供應保障。就連戶部的財政開支,也能因此減少許多。

  然而韓徹的謀劃顯然還不止這一點。

  就跟預估的一樣,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不少百姓也終於從原來的頭腦發熱哄搶食鹽的舉措中,漸漸的恢復了理智。

  沒了那股報復性哄搶的消費,再加上百姓才購買食鹽沒多久,家家戶戶都囤積著不少,京城各鹽鋪的生意就開始出現了大幅度下滑。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