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秧苗移栽前便噴灑一些藥水,能一定程度防治水稻後期生長的蟲害。

  「第三帶,指的是帶肥,咱們同樣可以喊做『送嫁肥』。這秧苗移栽前可看做嫁閨女那般,得給它帶著些『嫁妝』走。」

  田埂上站著的村民們在聽到韓徹的這些個比方後,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麼!

  都知道疼愛閨女的人家,會給閨女多置辦些嫁妝去婆家。這秧苗換個地方,當然也得給它帶些「嫁妝」走,它才能長得更好!

  許是打了這比方,村民們很容易的就將插前三帶的技術要點全記住了。他們在記住後,還很熱心的到處去與人分享。

  「大老爺說了,這扯秧苗,原來也是要給它們準備『嫁妝的』!」

  那日未能到現場的人:「......」

  難不成他們過去種植水稻產量不高,竟是因為沒給它準備「嫁妝」麼?

  第9章

  爭搶

  日暮時分,東城門口處,偶有一兩人行走,皆腳步匆匆。

  守城衙役瞧了瞧天色,走到一旁拿起擂鼓,敲響了關閉城門前的第一遍鼓聲。

  「咚!」

  這時城門口突然有一群漢子快步奔進,在其後面是一輛牛車,牛車上坐著兩個人,其中一個儼然正是韓徹。

  牛車趕在第三聲鼓聲完畢那一刻,險險進城。

  守城衙役聽到動靜,投去一眼,面上卻已是習以為常。

  韓徹為一縣主官,正常情況下,是不能留宿在府衙之外的任何地方。

  最近春耕農忙,韓徹為了教授鄉民更好的耕種,他每日都是城門剛開,就帶著韓老三等人往朱家沖趕,一直到城門關閉前,方才又匆匆趕回。

  待到第三聲鼓聲敲完,守城衙役將城門關閉。一日工作完成的他,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晃悠悠的往家中趕去。

  衙門裡有供他休憩的班房,但他家在城內有房,平日裡幾乎是不住班房的。

  安南縣人口過少,物價極低,真就是什麼都便宜。像他們這一類在衙門裡當值的不入流小吏,城中都有自己的房屋,住著比班房可舒服得多。

  更別說,從去年冬季開始,那位韓縣令在朱家沖開荒,招攬了好些流民來身邊做事,還將其帶到縣衙班房去住。

  「回來了?餔食剛做好,快上桌吃飯。」他家婦人端著飯食上桌,口中還問道:「我今日聽人說,大老爺又教授了一種制肥的好法子,說水稻前期需要什麼分櫱肥……你在衙門裡做事可有聽大老爺講?」

  「我是不想在衙門裡幹了,我去聽這個!」守城衙役說著,又叮囑:「你也千萬別去外面打探,免得傳到二老爺三老爺的耳中去。」

  韓徹是大老爺,占著名。

  郭楊二人為二老爺,三老爺,抓著權和人。

  雙方之間無形之中的那點爭鬥,衙門裡上上下下皆心知肚明。縣衙里也因為這事,氣氛一直微妙到現在。

  婦人把碗筷往桌上重重一放,不悅道:「就一個制肥的法子而已!怎的,他們還不讓人種地了呀?」

  安南縣人少貧困,衙門裡收不到什麼賦稅,給佐雜官也就發不出多少俸祿。

  於是,就只能多給地。

  衙門上上下下,每個佐雜官名下至少都有七八頃地。這麼多的地,他們自己種不來,也尋不來多少農戶租佃。

  於是一些較差的土地要麼隨便扒拉兩下種著,要麼乾脆直接荒廢。

  「地里糧食種多了,也賣不出什麼價錢。」守城衙役嘆氣道:「為了那點多出來的糧食,還是莫要去遭嫌。」

  他心中很清楚,新到任的大老爺確實是個心中有民的好官。

  可那又如何?

  糧食,糧食能多賣幾個錢!

  唉,他還是莫要摻和進去的好。

  *

  另一邊,讓守城衙役感到嘆息的韓徹,此時也回到了縣衙後院。

  「二郎,今日那店家派人過來送了好些你要的藕種和蓮種!」柳氏一見著韓徹,便立即告知他這事。

  「那這可太好了。」韓徹聞言,也忍不住高興。

  早從去年剛穿越時,韓徹便一直在琢磨適宜安南的生財之道。

  韓徹想要的當然不止是讓安南百姓能有飯吃,他還想讓縣內百姓擺脫貧困。

  對於一個農科技術人員來講,搞農業技術,做農業推廣和培訓,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改善民生。

  可縱使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更適宜農業發展。但在時下,政治和經濟卻是以北方京城為中心。

  如安南縣,就屬於一個地里位置極其偏遠,環境未能得到改造還處於原始化的一個人煙稀少的艱苦之地。

  也正因此,安南才會成為歷朝歷代,官員被貶謫的首選地之一。

  安南在時下的道路狀況也是非常糟糕落後的,從原主的記憶里,韓徹知道現今朝廷對官道的修建是有分等級的。

  第一等級,也叫重路,只有以京城為中心的幾個重要州郡才有條件修建。

  第一等級里還有一等二級之分,也多是北方或上等州郡才有。

  在第一等級下面,便是二等一級,二等二級。

  而安南,是最末等的三等遠小。

  由此可見,安南這邊的經濟何其滯後。

  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