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謹遵陛下聖諭!」
百官行禮,將此事算是完全揭過去了。
因為接下來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西南邊境最近異動頻頻,西南將軍已經往京城遞了開戰的摺子。
年初才跟蠻國打了一仗,又要再打仗,百官對此事十分的牴觸。
這些文官都在明成帝一代被養瘸了,一個個就只想著避戰,根本沒有絲毫迎難而上的氣勢,不過主和的官員雖然占據大多數,但是主站的官員聲量大。
議論起打不打仗時,吵得那叫個熱鬧。
這個時候沈灼灼就站在一旁看熱鬧了,不管打不打仗都跟她沒關係,她又不可能去前線。
其實這些文官吵也沒有用,打仗與否從來不取決於大莊的意思,而是看那個小國識不識趣。
要是非有小國要作死,大莊總不能被欺負到頭上,還笑呵呵的吧?
謝秋蒔高坐於龍椅之上,低頭看著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眼底滿是沉思的意味深長。
這場朝會最後結束於爭吵中,雙方都沒能說服對方,結果是再議。
可是沒過幾天,西南開戰的消息就到了京城,這下不用考慮到底打不打仗了,而是要考慮要打到什麼程度。
打輸這件事根本不做思考,大莊現在正是武德充沛的時候,蠻國都被大莊給揍了,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國,難不成還能翻出天去?
所以要打到什麼程度呢?是打到這個小國俯首稱臣,還是僅僅是打退他們的進攻?亦或者是直接打到小國的都城去,乾脆將小國納入大莊的國土?
這可真是一個大難題。
朝臣們又陷入了下一輪爭吵。
有人覺得實在太遠了,不好管理,打下來還要費心去治理,實在是費力不討好。
第119章 陽謀
西南發生戰事的消息, 以迅雷掩耳不及之勢,攻占了京城百姓的輿論高地,原本還在議論青樓楚館以及賭坊被關停的百姓, 目光都移到了這上面。
百姓天生喜歡安穩的生活。
他們擁有的東西不多, 所以很喜歡過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日子,只要歲月沒有波折,日子能一天天過下去,吃得飽穿得暖就足夠了。
是非常簡單的願望,因此他們從骨子裡討厭戰爭,即使大莊之前在對蠻國的戰爭上贏了, 並且得到了不少好處,他們也依舊不喜歡開戰,戰事一出,他們就開始不自覺地緊張。
好在戰爭並不發生在京城外,而是在京城千里之外的西南, 西南邊陲比西北更加遠,說是千里, 那不過是個虛指,實際距離至少有足足兩千里以上。
真的太遠了,從西南發過來的戰報,都是七天之前的消息,七天能一個來回,已經是極其快速了。
但凡這中間不是水路多, 這個時間就能被翻一倍, 達到半個月一個來回。
這就是為什麼大臣們對於攻打南方小國興趣不大, 南方小國距離京城就更遠了,至少得有兩千里, 兩千里啊,那邊發生叛亂,人死後屍體都爛了,京城還什麼都不知道呢。
京城距離北邊邊境比較近,這是為了抗衡來自北方的敵人蠻國,皇帝所在,是整個國度軍力最為集中之地,皇帝在一日,蠻國就難以向前一寸。
這說明大莊的開國皇帝,對北方有更多忌憚,甚至將整個北方視作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要他親自盯著才放心。
謝秋蒔覺得,這個戰略目標應該改一改了。
整個朝廷上下,所有官員都要寫計劃,謝秋蒔當然也寫了,雖然她寫得計劃,不會有人給她做批改,但她寫出來也不是為了告訴別人,主要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確保自己不會偏移主題,堅定不移地前進。
而謝秋蒔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里,就有一項讓糧食增產的目標。
如果沒有這個糧食一年三熟的小國,那這個目標想要實現,還真是有些難呢。
「你之前說,北方並不適合讓農學院的學生們做實驗,因為北方的冬天太過漫長,糧食在冬季無法生長。」
謝秋蒔一邊說著,一邊展開了一張巨大的堪輿圖,那輿圖上所繪,正是西南邊境的山川樣貌。
沈灼灼好奇地走過去瞧了一眼,只一眼就被上面的內容震撼到了,她來到這個世界後也看了不少地圖,但真的很少看見如此精細的地圖。
上面甚至重點標註了那些糧田所在,而且還細分出了上等田,中等田和下等田。
沈灼灼越看越覺得這張圖不像是行兵打仗的人用的軍事地圖,反倒更像是現代用來勘測資源的地圖。
如果說現在地圖上面標註的資源是煤,鐵,銅礦等等,那這張地圖上標註的資源就是農田。
沈灼灼抬頭看了一眼謝秋蒔,謝秋蒔對她笑而不語,眼神間都透露著一股子肯定。
好像是在告訴沈灼灼,她想得沒有錯,謝秋蒔一開始打得就是這個主意。
「直接入侵他國國土,好像不太好吧?而且現在很多大臣都反對將那個小國打下來,太遠了,治理不方便。」
「所以朕才問,農學院是不是應該換個地方?換一個糧食一年三熟,能更快做實驗的地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百官行禮,將此事算是完全揭過去了。
因為接下來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西南邊境最近異動頻頻,西南將軍已經往京城遞了開戰的摺子。
年初才跟蠻國打了一仗,又要再打仗,百官對此事十分的牴觸。
這些文官都在明成帝一代被養瘸了,一個個就只想著避戰,根本沒有絲毫迎難而上的氣勢,不過主和的官員雖然占據大多數,但是主站的官員聲量大。
議論起打不打仗時,吵得那叫個熱鬧。
這個時候沈灼灼就站在一旁看熱鬧了,不管打不打仗都跟她沒關係,她又不可能去前線。
其實這些文官吵也沒有用,打仗與否從來不取決於大莊的意思,而是看那個小國識不識趣。
要是非有小國要作死,大莊總不能被欺負到頭上,還笑呵呵的吧?
謝秋蒔高坐於龍椅之上,低頭看著吵得不可開交的大臣們,眼底滿是沉思的意味深長。
這場朝會最後結束於爭吵中,雙方都沒能說服對方,結果是再議。
可是沒過幾天,西南開戰的消息就到了京城,這下不用考慮到底打不打仗了,而是要考慮要打到什麼程度。
打輸這件事根本不做思考,大莊現在正是武德充沛的時候,蠻國都被大莊給揍了,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國,難不成還能翻出天去?
所以要打到什麼程度呢?是打到這個小國俯首稱臣,還是僅僅是打退他們的進攻?亦或者是直接打到小國的都城去,乾脆將小國納入大莊的國土?
這可真是一個大難題。
朝臣們又陷入了下一輪爭吵。
有人覺得實在太遠了,不好管理,打下來還要費心去治理,實在是費力不討好。
第119章 陽謀
西南發生戰事的消息, 以迅雷掩耳不及之勢,攻占了京城百姓的輿論高地,原本還在議論青樓楚館以及賭坊被關停的百姓, 目光都移到了這上面。
百姓天生喜歡安穩的生活。
他們擁有的東西不多, 所以很喜歡過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日子,只要歲月沒有波折,日子能一天天過下去,吃得飽穿得暖就足夠了。
是非常簡單的願望,因此他們從骨子裡討厭戰爭,即使大莊之前在對蠻國的戰爭上贏了, 並且得到了不少好處,他們也依舊不喜歡開戰,戰事一出,他們就開始不自覺地緊張。
好在戰爭並不發生在京城外,而是在京城千里之外的西南, 西南邊陲比西北更加遠,說是千里, 那不過是個虛指,實際距離至少有足足兩千里以上。
真的太遠了,從西南發過來的戰報,都是七天之前的消息,七天能一個來回,已經是極其快速了。
但凡這中間不是水路多, 這個時間就能被翻一倍, 達到半個月一個來回。
這就是為什麼大臣們對於攻打南方小國興趣不大, 南方小國距離京城就更遠了,至少得有兩千里, 兩千里啊,那邊發生叛亂,人死後屍體都爛了,京城還什麼都不知道呢。
京城距離北邊邊境比較近,這是為了抗衡來自北方的敵人蠻國,皇帝所在,是整個國度軍力最為集中之地,皇帝在一日,蠻國就難以向前一寸。
這說明大莊的開國皇帝,對北方有更多忌憚,甚至將整個北方視作最為重要的戰略要地,要他親自盯著才放心。
謝秋蒔覺得,這個戰略目標應該改一改了。
整個朝廷上下,所有官員都要寫計劃,謝秋蒔當然也寫了,雖然她寫得計劃,不會有人給她做批改,但她寫出來也不是為了告訴別人,主要是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然後確保自己不會偏移主題,堅定不移地前進。
而謝秋蒔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里,就有一項讓糧食增產的目標。
如果沒有這個糧食一年三熟的小國,那這個目標想要實現,還真是有些難呢。
「你之前說,北方並不適合讓農學院的學生們做實驗,因為北方的冬天太過漫長,糧食在冬季無法生長。」
謝秋蒔一邊說著,一邊展開了一張巨大的堪輿圖,那輿圖上所繪,正是西南邊境的山川樣貌。
沈灼灼好奇地走過去瞧了一眼,只一眼就被上面的內容震撼到了,她來到這個世界後也看了不少地圖,但真的很少看見如此精細的地圖。
上面甚至重點標註了那些糧田所在,而且還細分出了上等田,中等田和下等田。
沈灼灼越看越覺得這張圖不像是行兵打仗的人用的軍事地圖,反倒更像是現代用來勘測資源的地圖。
如果說現在地圖上面標註的資源是煤,鐵,銅礦等等,那這張地圖上標註的資源就是農田。
沈灼灼抬頭看了一眼謝秋蒔,謝秋蒔對她笑而不語,眼神間都透露著一股子肯定。
好像是在告訴沈灼灼,她想得沒有錯,謝秋蒔一開始打得就是這個主意。
「直接入侵他國國土,好像不太好吧?而且現在很多大臣都反對將那個小國打下來,太遠了,治理不方便。」
「所以朕才問,農學院是不是應該換個地方?換一個糧食一年三熟,能更快做實驗的地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