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所以不要責怪自己。
在抑鬱情緒的長期控制下,你仍然能那麼努力地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千萬不要怪自己。
心理醫生照例讓黎嘉茉描述自己這段時間來的感受以及作息等生活情況。
黎嘉茉想了想,儘量詳細地描述:「最近都挺好的。從我支教回來後,除了剛回學校的那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有點不適應吧,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挫敗感。」
「……就是覺得自己已經和正常生活脫離了。所以晚上和早上還是容易難過,會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脫節了,被拋棄了。」
最後幾句話,黎嘉茉說得緩慢。
她這才發現,這些感受對於她,已經是頗為遙遠的事情了。
怕被誤解,她在話的末尾強調道:「只是難過,沒有想過死的事情。」
心理醫生溫和一笑:「我知道。」
他沒有和黎嘉茉說。
曾經的她說到類似這樣的語段時,眼淚就先一步流下來了。
可如今,黎嘉茉敘述時的語氣很平靜。
「面對這樣的感受,我原先試圖用以前的老方法——就是拼命學習來彌補。但是,當我這個焦慮情緒又產生的時候,我有意識去控制了。我曾經希望自己一周就能回歸大學狀態,但我最後給了自己一個月的時間。」
那一個月里,黎嘉茉先列出了自己認為回歸大學生活最重要的兩件事:學習與社交。
然後把一個月細分,寫清楚了這一個月來她應該為學習和社交做出哪些努力。
如此一來,黎嘉茉突然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八小時睡覺,八小時生活,八小時學習,其實所有的事情都來得及。
而這樣的設想也還有點虛浮。後面的日子裡,她每天都列計劃。
隨著每日計劃的一次又一次完成,她的焦慮也逐漸被撫平。
「過了那段時間,大學生活就好像又慢慢步入正軌了。因為睡的和起的都比較早,我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累了。」
「而且……」
才說了兩個字。
黎嘉茉就發現,自己此時最想表達的,是一句「而且最近一直有人陪著」。
準備創賽的時候,和于思以及隊友們待在一起,有時候討論到很晚,大家還會去北街的燒烤店吃頓燒烤,提前慶祝還未到來的勝利。
不和隊友們待在一起的時間,她的身邊總是有原起。
有些時候,原起要訓練。可只要一想到他訓練完就會來找她,黎嘉茉便也不會覺得孤單,只知道要抓緊把手頭的學習任務搞完,才能空出時間和原起壓馬路。
晚上回寢室的時候,常常會和小姨與嘉念打電話。她還加了張開懷的微信,張開懷偶爾會發來幾道題目,讓黎嘉茉幫忙解答。
她的生活就這樣,在並不喧譁的熱鬧中進行著。
她不再像之前那樣,用大把大把的時間去悲傷,只留一丁點的時間去擁抱與感受。
她不再像之前那般焦慮不安疲憊不堪,她也不再一面想逃離人群一面又渴望懷抱。
她選擇坦誠地面對自己對於情感的需求。
選擇從以前讓自己無法喘息的人際關係中給自己尋找生活的出口,構建讓自己安心的人際舒適區。
「我像您交代的那樣,每天都會記錄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三件小事。最開始很難找到,到現在……」說到這,黎嘉茉笑了下,「覺得三件有點不夠寫。」
話音落下,一副紙筆被推到到她面前。
心理醫生雙手交合撐在下巴上,「那我們現在來寫另外一個。」
「嘉茉,你在這張紙上寫下五個你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
這一幕似曾相識。
黎嘉茉想起那次,坐在她家狹小的客廳里。原起對著寫有她的優點白紙寫了長長的一段話,卻只在描述自己優點時寫下「會開車」。
望著攤在自己面前的白紙,彎了下唇角。黎嘉茉說:「原起之前也讓我寫過。」
聞言,心理醫生有些意外地挑眉。
他讀出了黎嘉茉的畫外音,略風趣地舉起雙手作投降狀:「我發誓,我沒讓原起搞這些,都是他自己的主意。」
當時,原起讓黎嘉茉寫小紙條時,她只寫了兩個就草草收尾。
可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原起那張寫了她的優點的小紙條的影響,這次下筆時,黎嘉茉就輕鬆了許多。
她思考著,慎重提筆,落下自己覺得自己擁有且自視最為珍貴的品質——
「善良,具備同理心,學習能力強,有責任心」
最後,一筆一划地認真寫出那兩個字:「堅韌」。
李慧琴去世的那天。
黎嘉茉對自己說,她熬得過那天,她就熬得過所有。
可如今,黎嘉茉明白了。
是因為她熬得過所有,所以她也熬得過那天。
她猶記得,在第三次接受心理諮詢的時候,心理醫生和她說,和她一樣,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會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幾乎為零。
因此,他們覺得一切都無所謂,包括死亡。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現實世界當作一場遊戲呢?」
「你不要把自己當成這個遊戲的玩家,而是成為這個世界的NPC。你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這個遊戲的一環,在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不會與你有任何關係。你只當自己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冷眼旁觀這個爛透了的世界,不需要對這個世界的所有苦難共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在抑鬱情緒的長期控制下,你仍然能那麼努力地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
所以千萬不要怪自己。
心理醫生照例讓黎嘉茉描述自己這段時間來的感受以及作息等生活情況。
黎嘉茉想了想,儘量詳細地描述:「最近都挺好的。從我支教回來後,除了剛回學校的那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有點不適應吧,注意力很難集中,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挫敗感。」
「……就是覺得自己已經和正常生活脫離了。所以晚上和早上還是容易難過,會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脫節了,被拋棄了。」
最後幾句話,黎嘉茉說得緩慢。
她這才發現,這些感受對於她,已經是頗為遙遠的事情了。
怕被誤解,她在話的末尾強調道:「只是難過,沒有想過死的事情。」
心理醫生溫和一笑:「我知道。」
他沒有和黎嘉茉說。
曾經的她說到類似這樣的語段時,眼淚就先一步流下來了。
可如今,黎嘉茉敘述時的語氣很平靜。
「面對這樣的感受,我原先試圖用以前的老方法——就是拼命學習來彌補。但是,當我這個焦慮情緒又產生的時候,我有意識去控制了。我曾經希望自己一周就能回歸大學狀態,但我最後給了自己一個月的時間。」
那一個月里,黎嘉茉先列出了自己認為回歸大學生活最重要的兩件事:學習與社交。
然後把一個月細分,寫清楚了這一個月來她應該為學習和社交做出哪些努力。
如此一來,黎嘉茉突然發現,一天二十四小時,八小時睡覺,八小時生活,八小時學習,其實所有的事情都來得及。
而這樣的設想也還有點虛浮。後面的日子裡,她每天都列計劃。
隨著每日計劃的一次又一次完成,她的焦慮也逐漸被撫平。
「過了那段時間,大學生活就好像又慢慢步入正軌了。因為睡的和起的都比較早,我也沒有以前那麼容易累了。」
「而且……」
才說了兩個字。
黎嘉茉就發現,自己此時最想表達的,是一句「而且最近一直有人陪著」。
準備創賽的時候,和于思以及隊友們待在一起,有時候討論到很晚,大家還會去北街的燒烤店吃頓燒烤,提前慶祝還未到來的勝利。
不和隊友們待在一起的時間,她的身邊總是有原起。
有些時候,原起要訓練。可只要一想到他訓練完就會來找她,黎嘉茉便也不會覺得孤單,只知道要抓緊把手頭的學習任務搞完,才能空出時間和原起壓馬路。
晚上回寢室的時候,常常會和小姨與嘉念打電話。她還加了張開懷的微信,張開懷偶爾會發來幾道題目,讓黎嘉茉幫忙解答。
她的生活就這樣,在並不喧譁的熱鬧中進行著。
她不再像之前那樣,用大把大把的時間去悲傷,只留一丁點的時間去擁抱與感受。
她不再像之前那般焦慮不安疲憊不堪,她也不再一面想逃離人群一面又渴望懷抱。
她選擇坦誠地面對自己對於情感的需求。
選擇從以前讓自己無法喘息的人際關係中給自己尋找生活的出口,構建讓自己安心的人際舒適區。
「我像您交代的那樣,每天都會記錄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三件小事。最開始很難找到,到現在……」說到這,黎嘉茉笑了下,「覺得三件有點不夠寫。」
話音落下,一副紙筆被推到到她面前。
心理醫生雙手交合撐在下巴上,「那我們現在來寫另外一個。」
「嘉茉,你在這張紙上寫下五個你覺得自己最大的優點。」
這一幕似曾相識。
黎嘉茉想起那次,坐在她家狹小的客廳里。原起對著寫有她的優點白紙寫了長長的一段話,卻只在描述自己優點時寫下「會開車」。
望著攤在自己面前的白紙,彎了下唇角。黎嘉茉說:「原起之前也讓我寫過。」
聞言,心理醫生有些意外地挑眉。
他讀出了黎嘉茉的畫外音,略風趣地舉起雙手作投降狀:「我發誓,我沒讓原起搞這些,都是他自己的主意。」
當時,原起讓黎嘉茉寫小紙條時,她只寫了兩個就草草收尾。
可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原起那張寫了她的優點的小紙條的影響,這次下筆時,黎嘉茉就輕鬆了許多。
她思考著,慎重提筆,落下自己覺得自己擁有且自視最為珍貴的品質——
「善良,具備同理心,學習能力強,有責任心」
最後,一筆一划地認真寫出那兩個字:「堅韌」。
李慧琴去世的那天。
黎嘉茉對自己說,她熬得過那天,她就熬得過所有。
可如今,黎嘉茉明白了。
是因為她熬得過所有,所以她也熬得過那天。
她猶記得,在第三次接受心理諮詢的時候,心理醫生和她說,和她一樣,大多數抑鬱症患者會覺得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幾乎為零。
因此,他們覺得一切都無所謂,包括死亡。
「那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現實世界當作一場遊戲呢?」
「你不要把自己當成這個遊戲的玩家,而是成為這個世界的NPC。你所經歷的一切,不過是這個遊戲的一環,在這個世界發生的一切——快樂也好,痛苦也罷,都不會與你有任何關係。你只當自己是這個世界的觀察者,冷眼旁觀這個爛透了的世界,不需要對這個世界的所有苦難共情。」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